持续质量改进在手供一体化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2014-01-29 04:51邹祝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器械供应

邹祝平

手供一体化器械管理模式是指在手术室使用后的器械由供应室集中收回,进行清点、检查配套、清洗保养、消毒灭菌,再送回手术室使用以保障每日手术的正常供应[1]。手术室每日手术数量多,手术器械周转频繁,手供一体化是促进各类器械科学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器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模式之一,手术器械管理直接影响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2]。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3]。我院手术室自2011年8月开始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手供一体化器械进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拥有11个手术间,日平均手术量约40台次,使用各类大包及单包器械共计120包。供应室每天按照规定的3个时间点到手术室回收手术器械并进行清点,灭菌后器械包再由供应室分3次通过清洁电梯运送至手术室。

1.2 CQI方法 总结手术器械供应过程中出现的手术器械遗失、手术器械损坏及手术器械晚送等问题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并提出规范可行的管理方法。实施过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详细记录,提出整改措施后观察效果,并对每一项标准按照“调查-研究-改进-再调查-再改进”的程序实施质量管理[4]。

1.2.1 常见问题及分析

1.2.1.1 供应室人员态度不积极 供应室是医院的二线科室,护士平均年龄大,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对供应室工作模式的改变不能很快适应,供应室的奖金与器械完好性和业务量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供应室护士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

1.2.1.2 供应室人员对手术器械生疏 手术器械复杂、种类繁多,供应室人员在接收和清洗器械时需要衔接多个环节,参与处理器械的人员较多,又由于缺乏对专科手术器械的了解,操作时凭主观记忆进行手术器械的整理、包装,操作时稍有疏忽即出现错误,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目前精细贵重手术器械逐渐应用较多,供应室人员对该类器械接触较少,对手术器械的处理及使用不熟悉造成管理困难。

1.2.1.3 手术器械遗失和数目不对 手术完毕,器械整理过程中及手术室与供应室人员器械交接过程中麻痹大意,未及时认真清点,可能致手术器械遗失和螺丝脱落,以及不同种类器械包内的器械相互混淆。

1.2.1.4 手术器械损坏和器械完整性、功能状态不合格 手术室与供应室之间有一定距离,运输器械的过程中某些贵重精细器械如眼科剪、整形及耳鼻喉器械以及硬式内镜等由于运输途中产生振荡碰撞导致损坏。有些特殊器械本身有小螺钉固定,机械清洗过程中可能脱落在清洗槽内。

1.2.1.5 手术器械送达不及时 由于手术室与供应室有一定的距离,在器械的转运过程中可能由于电梯故障或者运送人员的原因而导致手术器械不能及时送达。

1.2.1.6 手术室方面原因 送洗器械内夹带异物,个别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术毕未认真双人清点,夜间急诊手术器械未湿酶保存,造成供应室的清洗困难。

1.2.2 制订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

1.2.2.1 加强与供应室的沟通交流 手术室护士长与供应室护士长每周对双方近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工作标准进行分析交流,同时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工休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加深对双方科室工作的了解,增进感情。同时手术室选派1名高年资的器械室护士至供应室进行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和科室间的协调工作。

1.2.2.2 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安排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将所有器械包以及器械组合制作成实物图册,要求供应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的构造、安装及拆卸方法,强化易脱落、易丢失小部件的维护及管理,注意避免器械坠落损坏,并加强对自我的保护。

1.2.2.3 设计专科手术器械包标识牌 手术室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采用不锈钢和耐高温的材质,设计了专科器械包标识牌,用于标识专科器械包名称,供应室在污染区接收器械进行核对时,根据器械清点单上名称挂上与之相对应的标识牌,以示区别,然后随器械包直接进全自动清洗机。不锈钢标识牌随器械清洗,符合洁污分开原则,克服了凭主观记忆手术器械的局面,使手术器械包包装准确率达100%。

1.2.2.4 严格手术器械交接及运输管理 根据手术室对手术器械的需求,制定具体器械的接收和送达时间,要求运输人员准点到达,并对其进行检查督促。对因电梯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器械不及时送回等问题及时与医院后勤部门沟通解决,确保运输过程无障碍。

手术器械运输与回收人员同手术室护士交接时,认真核对器械名称与灭菌方式,不同灭菌方式的手术器械分别放置,交接后双方于《手术器械交接记录》签字确认并再次核对灭菌方式,避免灭菌方式错误。要求手术间护士使用器械后以及供应室护士进行器械包装后在包外要签名,以便每个环节都落实到责任人,从而保证器械的数目和完整性。

1.2.2.5 加强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形成良好的质量改进意识 严格完善器械交接流程,供应室建立器械质量监控本,发现失误及时沟通的同时及时记录在器械质量本上,每月进行分类整理和质量分析。器械室护士每周对供应室护士工作情况进行测评,每月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3 效果评价 分别收集2010年8月~2011年7月CQI前手术室器械46 390件以及2011年8月~2012年7月实行CQI后手术室器械50 720件,观察改进前后器械遗失率、损坏率及晚送率。制作满意度调查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分别对手术医护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改进前共调查150名医护人员,发放150份问卷;改进后调查了180名医护人员,发放180份问卷,均有效回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表2)

表1 CQI前后手术器械管理情况 件(%)

表2 CQI前后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情况 名(%)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增强和满足质量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应用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方式,在发现手供一体化手术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收集数据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对科室人员明确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及整改。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手术器械使用效率明显提高,手术器械的遗失率、损坏率及晚送率显著降低,医护人员对手术室-供应室器械管理的满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形成了科室良好的工作氛围,不仅提高了供应室和手术室的工作效率,还保证了手术器械的及时供应,提高了外科医师满意度,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为广大病患服务。

[1]姜慕雅.整形外科器械手术供应一体化模式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11(26):62-63.

[2]高秀丹.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33-34.

[3]李加平,胡秀凤.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8):6042-6043.

[4]吴锦梅.浅谈持续质量改进[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1):43.

[5]王 心,王 琳,张日欣.质控信息本在护理文书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60-3062.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器械供应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器械
综合管理在减少手术器械包装质量缺陷中的应用效果
供应信息
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