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直肠癌标本细胞DNA含量变化分析*

2014-01-29 01:37张宇星陈继贵刘畅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年2期
关键词:二倍体癌变病理学

张宇星 陈继贵 刘畅

(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外科 湖北武汉 430010)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中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已成为消化道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早期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大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年龄。如何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

DNA在细胞核内以染色体形式出现,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正常细胞演变为肿瘤细胞的分子学基础。在很多细胞癌变过程中,染色体由整倍体演变为异倍体。染色体异倍体出现是肿瘤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DNA倍体定量分析仪通过测定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倍体,可检测出癌变细胞。其原理与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流式细胞仪相同。

本研究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用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仪对60例结直肠癌标本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进行DNA倍体分析,比较临床诊断与常规细胞学、病理组织学、DNA细胞倍体分析相互诊断的吻合率,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预后及DNA倍体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对该方法用于结直肠癌诊断、预后判断的临床作用进行客观评估,并可将之应用于肠道脱落细胞的检测,良恶性肿瘤鉴定,以促进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医院)2012年1月至6月行根治性切除的直肠癌标本共60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4~78岁,平均55岁。每例直肠癌标本分别取癌组织,距肿瘤病灶2cm取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10cm取正常组织,运用武汉兰丁医学高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进行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

1.2 组织标本的收集及处理 在术中标本离体后,立即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用细胞刷子取细胞或直接印片,每处取玻片两张,自然干燥后用95%酒精固定10min后进行Feulgen-Thionin染色,并在相同部位取组织送病检。

1.3 DNA倍体测定 采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对印片进行扫描,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DNA含量,以分析各部位组织中异倍体的差异性及与病检结果的符合率。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利用SPSS软件分析各部位组织中DNA异倍体含量,并与病检结果、临床病理学资料、肿瘤大体形态、浸润深度、Ducks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部位组织异倍体率 根据倍体性指标将全部患者分为整倍体(包括二倍体和近二倍体)和异倍体两组。经两两之间χ2检验,癌组织中异倍体率(91.6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异倍体率(46.67%)高于正常组织(0%),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组织异倍体率

2.2 异倍体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直肠癌中DNA倍体性与大体类型、病理类型无关。然而DNA倍体性与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有关(P<0.05),见表2。

表2 直肠癌中DNA倍体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3 讨 论

3.1 直肠癌组织中DNA异倍体率与直肠癌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 癌细胞的分裂增生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肿瘤细胞无限分裂增殖的实质是DNA不断复制的结果,因此常会出现DNA倍体性及增殖活性的改变。DNA二倍体含量在每个正常人类的细胞中都较稳定,当细胞发生癌变以及一些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病变时,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伴有细胞DNA倍体的改变。许多资料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主要有两条致癌途径:(1)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途径,主要特征为肿瘤细胞的非整倍体DNA含量,人类多数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主要沿此途径而发生、发展[1~3]。(2)DNA 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途径,肿瘤细胞的DNA多为二倍体或近二倍体,人类绝大多数的遗传性非腺瘤性结直肠癌(HNPCC)和少数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展是由这一途径所驱使。在此途径中,80%以上的肿瘤是由于hMSH2或hMLH1这两个主要的人类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的突变及其功能蛋白的丢失所致[4、5]。

许多资料表明,DNA异倍体能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改变,DNA倍体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癌变有价值的指标,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直接相关[6]。我们应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对结直肠癌细胞DNA含量进行研究,本组60例直肠癌组织细胞异倍体作为判断指标,则诊断符合率为91.67%,但有8.33%的二倍体率,故单以DNA异倍体诊断直肠癌不够准确,不能代替病理学诊断。但其诊断符合率为91.67%,高于除病理学诊断的任何其它指标,所以我们认为DNA异倍体(DNA aneuploid)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的重要标志(tumor marker),DNA倍体检测是对病理学诊断的有益补充。

3.2 直肠癌癌组织中异倍体率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本组资料中,60例肿瘤标本中55例检出异倍体,异倍体率(91.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6.67%)、正常组织(0%)。本研究结果显示癌组织中异倍体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癌旁组中异倍体率也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距癌组织远端10cm组织中DNA含量为正常组织,不同于癌组织,可视为安全范围。距癌远端2cm的癌旁组织中DNA含量接近癌组织,不同于正常组织,可视为不安全范围。与细胞学病理检查一致。

本研究表明,直肠癌细胞中DNA倍体异常与肿瘤大体形态无关。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直肠癌组织的异倍体率分别为92.86%、92.11%、87.50%,无显著统计学差异。DNA倍体异常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浸润到黏膜层、肌层、浆膜层的直肠癌组织异倍体率分别为0%、50.0%、87.5%,差别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DNA倍体异常率分别为100%和86.4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组织其异倍体率较高。因此DNA异倍体能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对于评估直肠癌的目前的状况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3.3 DNA异倍体能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它往往出现在组织病理学改变之前,可作为诊断细胞早期癌变的辅助指标。细胞遗传学与DNA异倍体相关性研究表明,DNA异倍体的细胞往往伴有遗传学的异常改变,提示DNA异倍体可能是细胞染色体发生了某些不稳定性改变(如癌基因突变)的结果,且这些不稳定性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优势细胞克隆时,癌的发生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组织学未见到癌变征象时,DNA异倍体可作为监视细胞癌变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将能更好的预示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助于发现难以确定的“生物学”早期癌组织。故DNA异倍体能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它往往出现在组织病理学改变之前,可作为诊断细胞早期癌变的辅助指标。DNA异倍体测定作为一项简便易行的,灵敏度相对较高的直肠癌诊断方法,在直肠癌的筛查过程中,有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1]Lengauer C,Kinzler KW,Vogelstein B.Genetic instability in colorectal cancers[J].Nature,1997,386:623-627.

[2]Miyazaki M,Furuya T,Shiraki A,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DNA ploidy to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in primary human colorectal cancers[J].Cancer Res,1999,59:5283-5285.

[3]Yao J,Eu KW,Seow-Choen F,et al.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nd aneuploidy rate in young colorectalcancer patients do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ose in older patient[J].Int J Cancer,1999,80:667-670.

[4]Ionov Y,Peinado MA,Melkhosyan S,et al.Ubiquitous somatic mutations in simple repeated sequences reveal a new mechanism for colonic carcinogenesis[J].Nature,1993,363:558-561.

[5]Thibodeau SN,Bren G,Schaid D.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cancer of the proximal colon[J].Science,1993,260:816-819.

[6]Konemann S,Schuck A,Malath J,et al.Willich N.Cell heterogeneity and subpopulations in solid tumors characterized by simultaneous immunophenotyping and DNA content analysis[J].Cytometry,2000,41(3):172-177.

猜你喜欢
二倍体癌变病理学
染色体加倍对黄毛草莓叶片形态的影响
二倍体太子参丛生芽诱导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寒富”苹果与其同源四倍体耐盐差异研究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