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穴位注射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4-01-29 01:37刘刚徐艳松赵波唐卫中王涌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年6期
关键词:鸣音胃肠功能排气

刘刚 徐艳松 赵波 唐卫中 王涌

(1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南宁 530021;2解放军第一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且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手术操作和麻醉作用的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常出现胃肠功能抑制,表现为肛门停止排气、肠鸣音消失、腹胀、呕吐等。严重的腹胀使患者膈肌上抬、运动受限,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血流受阻,甚至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2]。随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延长,肠粘连、胃扩张、肠源性感染及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因此,早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患者的痛苦,有效地缓解术后腹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们对解放军第一医院普外科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42例患者在常规术后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足三里注射维生素B1的方法治疗,并与同期间不用此方法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患者,男44例,女40例,年龄45~65岁,平均(48±7)岁,结肠癌39例,直肠癌45例。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13例,中分化50例,低分化17例,未分化4例。术后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15例,Ⅲ期60例,Ⅳ期5例。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1.2 排除标准 腹腔有严重感染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者;既往有大手术史,腹腔有严重粘连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

1.2 方法 手术后两组均给予一般处理,患者术后均给予护理常规,常规补液、吸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根据各患者营养情况分别给予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促进肠功能恢复等措施。治疗组在一般处理的同时,选取足三里穴位碘伏消毒后给予针刺疗法,足三里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此方法在术后6h后开始应用,针刺时患者取仰卧位,露出双侧膝下,对足三里作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持5ml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90°刺入皮下,继续进针深度为3~4 cm,待患者强烈感觉到局部酸、胀、麻、重,并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射维生素B150mg,两侧共100mg,1次/d。对照组未做特殊处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评价方法 ①评价术后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②评价术后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恢复: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无腹胀、呕吐等不适;部分恢复:肠鸣音恢复,但肛门未排气,患者无腹胀、呕吐等不适;未恢复:肠鸣音未恢复,肛门未排气,患者诉腹胀、呕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结果

1.5.1 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的比较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s)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h)肛门排气时间(h)治疗组(n=42)40.8±5.5 56.8±7.2对照组(n=42) 52.9±6.7 72.1±6.5 t 3.0 10.9 P<0.05 <0.05

1.5.2 术后3天内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2 讨 论

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由于麻醉、腹膜刺激、术中操作对胃肠的牵拉、手术导致腹腔内解剖关系的改变、术后腹腔内少量渗血渗液及手术本身的创伤、水电解质失衡、胃肠激素调节紊乱、组织炎性反应、神经纤维传导阻断、机体应激反应导致高分解代谢都不同程度抑制了胃肠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和张力降低,甚至消失,严重者导致腹胀,增加肠壁渗出及细菌移位,引起相应并发症[3]。因此,尽快恢复肠道功能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4],常规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包括早期下床活动、促胃肠道动力药等,但疗效仍不理想。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21世纪报道的令人鼓舞的重大发现,是指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胆碱能神经及其递质调节或对抗全身炎症反应的通路[5]。有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穴能够影响迷走中枢核团孤束核中P物质的表达和释放,从而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显著、快速地抑制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释放,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6]。江虹等[7]研究显示针刺足三里穴后通过针刺信息传导,激活与机体免疫密切相关的脑区。通过下行神经作用于脾脏、胸腺等靶器官,使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上升,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是人体内多种辅酶的组成成份,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水解,兴奋胃肠道平滑肌[8]。足三里穴位针刺注射维生素B1是将二者优势较好的结合在一起,发挥二者的长处,从而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完全恢复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维生素B1穴位注射能促进结直肠癌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缩短手术后恢复期具有重要意义。

[1]高春芳,盛新华,王秀丽,等.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2):144-150.

[2]张殿彩,陈剑秋.腹腔室隔综合征[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150-1152.

[3]饶群,刘畅,李建国.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6):382-384.

[4]王幸,任彦,秦晓云,等.假饲对剖宫产术后胃动素及排气时间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8):682-683.

[5]Lyudmila V.Vagus nerve Stimulation attenuates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endotoxin[J].Nature,2000,40(5):458-461.

[6]Tracey KJ.Physiology and immunology of the 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J].J Clin Invest,2007,117:289-296.

[7]江虹,赵小虎,王国良.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脑功能变化影响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697-701.

[8]唐思谢,艳玲.维生素Bl、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2-43.

猜你喜欢
鸣音胃肠功能排气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