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峪小流域乡村生态游建设模式研究

2014-01-30 21:18范瑞安陈赫男苗晓靖郭莹莹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4期
关键词:谷坊林果旅游区

范瑞安,陈赫男,苗晓靖,宋 元,马 睿,郭莹莹

(泰安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山东 泰安 271000)

马蹄峪小流域地处泰山东麓,黄前水库上游,属泰安市岱岳区下港乡,地形南高北低,海拔219—595 m,平均坡度17.5°,因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较平坦,形如马蹄而得名。马蹄峪地理位置优越,距济南国际机场50 km,距泰山火车站、京福、京沪高速公路30 km,距青岛港300 km,省道泰明路从境内穿越,交通便利,是近郊游、自助游的理想选择。马蹄峪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峪内清泉涓涓,蓄水成池,溪流清澈甘甜;林茂径幽,树种繁多,古树资源丰富;乡间小路绿草如茵、山花簇拥,地域环境资源条件独特,发展乡村生态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 水土保持状况

马蹄峪小流域总面积4.20 km2,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山高坡长,治理前荒山荒坡面积大,植被稀疏。土壤质地粗糙,抗蚀力低,受溅蚀和面蚀影响土地多砂砾化。该小流域具有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典型特征,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山东省水土流失“三区”划分,属于重点预防保护区。

近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6 km2,林草覆盖率达67.85%,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9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4 600 t/(km2·a)下降到1 850 t/(km2·a)。

2 乡村生态游建设方案

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基础,以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特色林果产业、开展科教兴农为重点,集防治开发、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形成“一区三沟”的建设格局,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建设美丽幸福乡村和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2.1 总体格局

采取“一区三沟”的总体格局,“一区”即乡村旅游休闲中心区,“三沟”即邹家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沟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呈三足鼎立之势。

(1)乡村旅游休闲中心区。建设形象:古树老屋、桃园人家。功能定位: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包括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2)邹家沟。建设形象:杏树村。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旅游区。重点建设“马蹄峪防癌杏”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把果品生产经营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开展林果观光活动。

(3)东岭沟。建设形象:绿色幽静、悠然南山。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旅游区。

(4)姚家沟。建设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为主的激情旅游区。

2.2 措施布局

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为基础,以促进乡村生态文明为目标,重点建设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的水平梯田工程,为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提供水资源保障的沟道拦蓄工程,为节灌体验、趣味采摘和休闲种植提供环境资源保障的特色林果措施,进一步完善小流域综合防护体系。

2.2.1 水平梯田工程

通过实施坡面水平梯田工程,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高坡耕地土地生产力。在土层较厚、坡度10°左右、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的坡面底部或坡脚处,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同时配置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标准化水平梯田示范区,保证人均1亩(1/15 hm2)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此外,通过与坡耕地对比,向群众和游客演示、印证水平梯田可拦蓄地表径流,变“三跑田”为“三保田”等水土保持功效,使游客参与三农体验,感受山间梯田劳作的乐趣,见识人类智慧对大自然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饱览天人合一的画卷。

2.2.2 沟道拦蓄工程

马蹄峪小流域平均沟壑密度1.81 km/km2,近年来通过沟道治理已建成了一定数量的谷坊工程,拦沙蓄水、防治沟道侵蚀效果良好,部分已经淤成田地。但流域内仍有部分沟道侵蚀较为严重,通过实行工程措施与植物封沟结合的治理方式,可达到蓄水保土、稳定沟道的目的。为此,在支毛沟上游修筑土、石谷坊(或石笼谷坊),种植杨、柳树等防冲耐湿性树种,培育沟底防冲林及速生丰产林;在主沟道的中、下游,修建浆砌石谷坊坝或塘坝。

此项工程一方面可为小流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可为小流域娱乐游憩提供水面景观,如在休闲中心区和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建立梯级跌水、碎石步道,设置垂钓、天籁亭、生态餐厅、休闲设施、水生植物园和稚趣园等景点。

2.2.3 特色林果措施

马蹄峪小流域坡面中部和中下部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根据立地条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建成板栗、核桃、李子、杏等为主导的经济林特色产业,推动生态产业型经济林的发展,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提供特色林果生态产业示范样板。

以政府主导为主、居民参与为辅,选择设置生态休闲采摘果园和节水灌溉体验园,借助品牌定位,将果品生产经营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注重经济树种和蔬菜的时令性,结合设施园艺技术,使四季均有亮点,保证了客源稳定性。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 5774—2008),各项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将增加游客容量5 000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 500元以上。

3.2 生态效益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拦蓄径流、增加蓄水14.75万m3,减少土壤侵蚀量1.05万t,保水保土效率分别达到85.0%和81.6%,蓄水保土能力明显得到提升。

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使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小流域及下游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和防洪压力减轻,对保护当地农田、交通、工矿、城镇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3 社会效益

马蹄峪小流域乡村生态游建设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土地有效利用率达80%以上,并提高土地生产率3 290元/hm2。区域小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为天然、绿色食品的生产和乡村生态旅游创造了条件,增加了群众收入,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马蹄峪小流域乡村生态游建设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可为新时期水土保持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水土保持深入人心,为实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宏伟目标提供示范。

猜你喜欢
谷坊林果旅游区
近二十年谷坊研究进展
朱俊
西藏地区沟道治理中谷坊应用实例浅析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兔”与“免”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请和一只胖子相恩爱
辽东山区沟蚀治理新技术
——石柳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