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集约化育苗病毒病防控技术

2014-02-01 11:57
中国蔬菜 2014年10期
关键词:传毒花叶病毒蓟马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 261071)

蔬菜病毒变异快,不断有新的病毒出现,而这些新出现的病毒又随着种苗调运引种加速了传播蔓延,给生产造成很大危害。因此,熟悉新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集成集约化育苗病毒病防控技术对防止病毒病当地蔓延和异地供苗传播意义重大。

近几年蔬菜上危害较严重的病毒病有4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番茄褪绿病毒病(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番茄斑萎病毒病(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这些新出现的病毒病随着种苗调运引种加速了传播蔓延,给生产造成很大危害。随着蔬菜集约化育苗蓬勃发展,集成集约化育苗病毒病防控技术对防止病毒病当地蔓延和异地供苗传播意义重大。

1 4种新发病毒病的发生与为害

1.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该病毒病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被称为粉虱传双生病毒,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毒。苗期在播种后25d(天)左右即可出现轻微为害症状,染病番茄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顶部叶片常稍褪绿发黄、变小,叶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叶质变硬,叶背面的叶脉常显紫色;生长发育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生长发育后期染病,植株仅上部叶片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数减少,果实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基本失去商品价值。2008年在山东潍坊、淄博、菏泽、济宁、青岛发生,2009年山东全省暴发,这几年持续发生危害很大。

1.2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 该病毒病是葫芦科

植物的重要病害,是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西瓜、黄瓜、葫芦等葫芦科作物(林燚 等,2012)。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以种传和接触性传染为主要途径。另外,嫁接、田间作业也容易造成接触侵染;可以随种子或流水远距离传播,随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病毒在种子或土壤内均可存活1 a(年)以上。带毒种子是目前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生产中主要对西瓜造成较大为害,对无刺黄瓜为害也较大,但普通有刺黄瓜发生较少。山东济南济阳县、潍坊昌乐县和安丘市、聊城东阿县和茌平县、青岛平度市近几年都有发生和危害。

1.3 番茄褪绿病毒病 番茄褪绿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烟粉虱(Bemisia tabaci)、银叶粉虱(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 Perring)、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纹翅粉虱(Trialeurodes abutilonea)等介体传播,是唯一能通过 4 种分属于两个属的粉虱传播的病毒,可以侵染茄科作物。番茄褪绿病毒是最近暴发的新病害(刘永光 等,2014),发病初期容易与缺素症状混淆,常常因误诊而延误防治,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苗期感染番茄褪绿病毒后,叶片叶脉间表现局部褪绿斑点,症状不明显,较难辨认。番茄定植后15d(天),若条件适宜,即能表现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滞育、矮小瘦弱,顶部叶片黄化,下部成熟叶片叶脉间轻微褪绿,幼小果实颜色变白,发育停滞,果实变小,感病后期造成花器畸形,不能正常开花坐果,造成番茄严重减产,植株后期整株失绿黄化,叶片扭曲。2012年,该病害在山东省寿光市大面积发生,且德州、泰安、聊城等地区亦已普遍发生,给番茄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目前该病毒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区已经处于大暴发的趋势。

1.4 番茄斑萎病毒病 该病毒病汁液可接种,种子也能传染,此外烟蓟马、豆蓟马、梳缺花蓟马、烟草褐蓟马及苜蓿蓟马等均可进行持久性传毒,可系统侵染番茄、辣椒、茄子等。番茄苗期染病,幼叶变为铜色上卷,后形成许多小黑斑,叶背面沿脉呈紫色,有的生长点坏死,茎端形成褐色坏死条斑,病株仅半边生长或完全矮化或落叶呈萎蔫状,发病早的不结果,发病后果实表面出现圆形坏死斑,造成果实商品性丧失,严重的甚至绝产。近几年山东省烟台、济南和潍坊发现了番茄斑萎病毒(TSWV)为害,并有扩大趋势。

2 蔬菜集约化育苗病毒病控制技术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按照消灭侵染源和传染介体、改进蔬菜品种的抗病性及耐逆性、寻找相应的理化治疗方法的原理进行综合控制。根据不同病毒病发病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技术。

2.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技术

2.1.1 选用抗病品种 穴盘育苗时,选择优良抗病品种,既可减少苗期发病率,降低育苗风险,更有利于农户定植后优质丰产。

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种:粉果型番茄品种可选用粉丽亚、荷兰8号、瑞星5号、欧光(欧冠)、迪芬妮、宝丽;大红果型番茄品种可选用多美欧、齐达利、凯特2号、迪兰妮;樱桃番茄品种可选用74-112、抗TY 千禧。

2.1.2 农业防治

①适当施肥。在栽培上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钾肥、钙肥、有机肥,促进穴盘苗保护组织、机械组织的形成,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叶面喷施1%过磷酸钙、1%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均可提高植株耐病性。

②基质处理。病毒可以通过基质中的真菌、线虫等介体传播,基质干燥则丧失传染性。育苗必须用无毒无菌无虫卵的基质。可采用蒸汽消毒、药剂熏蒸、混拌等方法进行基质消毒,其中蒸汽高温消毒完全可以杀灭基质病毒。

③避免嫁接传毒。如果接穗或砧木带毒,通过嫁接,病毒未脱离活体寄主便可以相互传播,所以嫁接是病毒病传播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在培育嫁接苗时要避免从病毒母株上取接穗,同时也要淘汰有病毒的砧木。受接穗和砧木亲和力影响,嫁接也会将病株中其他病毒同时传播。嫁接育苗应选择耐逆、抗病、与接穗亲和性强、对产品品质无不良影响的砧木品种,提高幼苗的抗病性。如野力佐木F1番茄专用野番茄砧木、阿拉姆等。

④清洁育苗。育苗前彻底清除育苗室内外及周边环境的杂草和残留植株,以防苗前带毒;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病毒源。

⑤苗龄适当。培育适龄壮苗,苗龄过大,植株生长势弱,易感染病毒病,定植后缓苗慢,并易引发其他病害。

2.1.3 物理防治

①防虫网使用。利用防虫网阻断害虫进入育苗设施,同时防止了虫媒病害的发生。防虫网有黑、白、银灰等多种颜色,集约化育苗多使用50~60 目白色防虫网。育苗棚、通风口、缓冲门口均应设置60 目的防虫网,严防烟粉虱等介质昆虫侵入。若设施内温度过高,也可以只在下部风口处使用60 目防虫网,上部风口处仍使用50 目防 虫网。

②粘虫板使用。采用黄色粘虫板(简称黄板)诱杀烟粉虱。诱捕时黄板挂放的高度很重要,幼苗时挂放的高度应高于幼苗10~15 cm,每667 m2设40~60 张,以减少传毒媒介,避免感染病毒。

③减少接触传毒。在育苗操作或参观考察过程中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触摸、人员在不同育苗设施间的移动、嫁接等都会传播病原菌。表面张力小的肥皂、洗衣粉等能使大多数病毒被钝化而失去侵染蔬菜的能力,注意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或磷酸三钠溶液充分洗涤,以减少人为的传播。

2.1.4 生态防治 蔬菜育苗在相对封闭的设施环境中进行,具有高湿、高温、弱光、空气流动性差和昼夜温差大等小气候特征。蔬菜穴盘苗含水量高、保护组织不发达,为病原菌的侵染提供了“良好”寄主。因此必须加大环境控制技术防治蔬菜幼苗病毒病。

①湿度。在育苗室内保持适宜空气湿度,选用无滴膜,以防滴水造成局部湿度过大。

②温度。一般高温、干旱年份有利于烟粉虱迁飞、传毒以及病毒的增殖,发病重;高温还会缩短病毒潜育期。因此,要适时通风降温,并采用强制通风和降温设备,以避免棚内高温。

③光照。控制适宜光照强度,强光时加强遮光,弱光时应当补光,提高幼苗抗病能力。

2.1.5 生物防治

①介质昆虫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由烟粉虱等害虫传播。烟粉虱以卵、若虫、成虫在育苗室内繁殖并越冬,发育适宜温度为24~28℃,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始为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期。育苗期间应尽早防治杂草及蔬菜上的带毒粉虱,杜绝粉虱等昆虫传播,尤其高温干旱要注意及时用药防治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为害。在烟粉虱发生早期施药效果较好,B型烟粉虱对大多数有机磷和除虫菊酯类农药能很快地产生抗药性。为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混合施药和交替施药措施。

②生物农药。可选用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400倍液或4%嘧肽霉素水剂200~300倍液喷雾防治番茄病毒病。

③病毒疫苗的应用。用人工诱变获得致病力较弱的病毒株系即为弱毒疫苗。由于病毒株系间的干扰作用,弱毒株侵染植物后,能干扰强毒株的侵染,使之不表现症状或症状减轻,达到控制强病毒株系对植物的危害。如用弱毒株N14(不能返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制)100倍液兑少量金刚砂,用空气压力为2~3 kg·cm-2的压力喷枪喷雾等,防治番茄病毒病,效果较好。

2.1.6 化学防治

①环境与设备消毒。育苗室一般进行熏蒸消毒,可按2 000 m3温室用高锰酸钾1.65 kg、甲醛1.65 kg、开水8.4 kg 反应消毒。将甲醛加入开水中,再加入高锰酸钾,产生烟雾后封闭48 h(小时),待气味散尽即可使用。也可采用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清洗消毒,将苗床、育苗室支架、地面进行全面清洗,然后通风晾干即可。穴盘和其他用具使用前用高锰酸钾2 000倍液浸泡10 min(分),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使用。

②药剂防治。在分苗时喷1%肥皂水+ 0.2%~0.4%磷酸二氢钾,预防接触传染。必要时可选用20%盐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等进行喷施。发病较重的棚室喷施医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效果较好,隔5~7d(天)再喷施1次。

③化学诱抗物质。如0.01%~0.50%甲壳素、0.5 mmol·L-1苯并噻二唑、0.1~0.5 mmol·L-1水杨酸等,可以激发幼苗体内抗性代谢,促进病程相关蛋白和木质素的合成,提高幼苗对病原菌的免 疫力。

2.2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主要防控技术 根据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重点做好以下控制技术。

2.2.1 植物检疫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最根本的方法是切断第一侵染源,实行严格检疫,不得引进和使用带毒种子。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法规可保护无病区,限制和缩小疫区,铲除新传入而未蔓延开的包含病原物在内的检疫性病虫和杂草。

2.2.2种子处理种子带毒是病害异地传播和迅速扩散的最重要途径,种子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发生。

①制种技术。注意选用无病株留种。同时注意花粉可传播瓜类等植物的病毒。

②晒种。种子播前选晴朗天气曝晒1~2d(天),可钝化部分病毒,并提高种子发芽势。

③热处理。一般播前用55~70℃热水浸种30 min(分),或70℃干热处理72 h(小时)。

④药剂浸种。将种子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3~4 h(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 10~15 mi(n分),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分),然后用清水充分冲洗5~6次,催芽播种。

2.2.3 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生产上瓜类作物大多进行嫁接育苗,接穗要选用适宜的抗病品种,砧木选择耐逆、抗病、与接穗亲和性强、对产品品质无不良影响的品种,提高幼苗的抗病性。如黄瓜选用白籽南瓜砧木,西瓜选用葫芦砧木等。

2.2.4 农业防治

①防止嫁接传毒。嫁接传染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在嫁接前砧木、接穗喷1%肥皂水+0.2%~0.4%磷酸二氢钾,预防接触传染。注意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或磷酸三钠溶液充分洗涤,减少人为传播。

②清洁育苗。育苗前彻底清除育苗室内外及周边环境的杂草和残留植株,以防苗前带毒;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病毒源。

③灌溉技术。现在集约化育苗基本上采用喷灌技术,该技术容易传播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采用潮汐式灌溉或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减少病毒病的传播。

④基质处理技术。采用蒸汽消毒、药剂熏蒸、混拌等方法进行基质消毒。

2.2.5 化学防治 育苗室一般进行薰蒸消毒,穴盘和其他工具使用前用高锰酸钾2 000倍液浸泡10 min(分),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使用。必要时可选用20%盐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等进行喷施。发病较重的棚室喷施医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效果较好,隔5~7d(天)再喷施1次。

2.3 番茄褪绿病毒主要防控技术

2.3.1 物理防控 利用50~60 目防虫网阻断粉虱进入育苗设施。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粉虱。

2.3.2 农业防治 在栽培上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钾肥、钙肥、有机肥,提高植株耐病性。采用蒸汽消毒、药剂熏蒸、混拌等方法进行基质消毒。育苗前彻底清除育苗室内外及周边环境的杂草和残留植株,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病毒源。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棚内高温,促使番茄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2.3.3 介质昆虫防治 番茄褪绿病毒主要由粉虱等害虫传播。4~5月和8~9月,病毒传播介体烟粉虱和白粉虱大量繁殖,成为番茄褪绿病毒的发生高峰期。该病毒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幼苗感染病毒后有时不显症,3 周后才能表现症状,这为该病毒通过种苗调运传播扩散增加了风险。

应尽早防治杂草及蔬菜上的带毒粉虱,杜绝粉虱等昆虫传播,尤其高温干旱季节要注意及时喷药防治粉虱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为害。

2.3.4 药剂防治 使用化学诱抗物质0.01%~ 0.50%甲壳素、0.5 mmol·L-1苯并噻二唑、0.1~0.5 mmol·L-1水杨酸等,可以激发幼苗体内抗性代谢,促进病程相关蛋白和木质素合成,提高幼苗对病原菌的免疫力。必要时可选用20%盐酸吗啉胍·铜 (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等进行喷施。

2.4 番茄斑萎病毒病主要防控技术

2.4.1种子处理种子能带毒传染。采用清洁制种技术,播前进行晒种、热处理和药剂浸种。其中热处理钝化温度采用45℃ 10 min(分),10%磷酸三钠液浸种10~15 min(分)。

2.4.2 物理防治 利用50~60 目白色防虫网阻断蓟马进入育苗设施。采用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

2.4.3 农业防治 目前尚未选育出抗TSWV 的专用品种,但可试用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品种。采用蒸汽消毒、药剂熏蒸、混拌等方法进行基质消毒。育苗前彻底清除育苗室内外及周边环境的杂草和残留植株,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病毒源。田间管理差,农事操作中病、健植株相互摩擦,也可引起病毒传播。尽量采用穴孔大的穴盘育苗,以减少摩擦汁液传播。穴盘和其他工具使用前用高锰酸钾2 000倍液浸泡10 min(分)。

2.4.4 介质昆虫防治 番茄斑萎病毒病主要由蓟马等害虫传播。

蓟马等可进行持久性传毒,蓟马一旦带毒,具终生传毒能力,在适宜的温度(15~25℃)范围内,蓟马虫量随气温的升高而逐代增多。同时,高温、干旱也容易发病。蓟马获毒后需经一定时间才传毒,因此使用杀虫剂进行治虫防病。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等喷雾。

2.4.5 药剂防治可喷施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进行防治。

刘永光,魏家鹏,乔宁,李美芹,刘晓明,竺晓平.2014.番茄褪绿病毒在山东暴发及其防治措施.中国蔬菜,(5):67-69.

林燚,杨瑜斌,王驰,王文华,毛玲荣.2012.温台地区西瓜发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调查初报.浙江农业科学,(1):83-85.

猜你喜欢
传毒花叶病毒蓟马
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与时间生态位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毒力及其生理酶活性的影响
非施药植物上蓟马种群动态及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大豆病毒病介体昆虫研究概况*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要点
柑桔黄龙病有效的传毒方式:叶圆片嫁接法
我国甜菜花叶病毒基因与马铃薯Y病毒属其它家族序列的比较与分析
冷冻法处理带毒灰飞虱研究初报
带多糖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烟草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