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辣椒周年一大茬大垄单行双干栽培技术

2014-02-01 11:57
中国蔬菜 2014年10期
关键词:草苫菊酯日光温室

(河北省承德县头沟农业技术推广综合区域站,河北承德067404)

日光温室辣椒周年一大茬采用大垄单行双干栽培,不仅通风透光好、病害少,而且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及当地市场。

为提高蔬菜栽培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经过几年的技术改革,最终在河北省承德县推广应用日光温室“辣椒周年一大茬大垄单行双干栽培技术”,以其通风透光好、病害少、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等深受种植户欢迎,推广面积133.3 hm2(2 000亩)以上,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及当地市场。辣椒于6月20日左右播种育苗,8月20日左右单垄定植,每667 m2栽苗2 000株,根据市场行情生长至翌年6~7月拉秧,每667 m2产量15 000 kg以上,产值6 万~8万元。现将具体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日光温室结构

1.1 结构参数日光温室内跨度8 m,中柱高4.3 m,后墙高3.3 m,后坡长2 m,前屋面半拱圆形,采光面最南端屋面夹角60°,中断屋面夹角23°,后坡仰角40°。

1.2 保温防护标准后墙及山墙采用土方压实,墙底宽4.5~5.0 m,墙面宽1.8~2.0 m,后坡厚40 cm以上,南屋面棚外挖防寒沟,宽50 cm,深60 cm,内添加稻草或碎玉米秸秆等防寒材料。

1.3 覆盖材料 覆盖棚膜采用高保温消雾流滴膜,厚0.10~0.12 mm,覆盖5 cm 厚的防雨保温被,最外层覆盖6~8 cm 厚的草苫(或覆盖双层6~8 cm 厚的草苫)。

2 播种育苗

2.1 品种选择 选用植株开展度中等,生长旺盛,连续坐果性强,耐寒性好,外表光亮,商品性好、抗病、优质、微辣、高产的品种,如迅驰(荷兰瑞克斯旺种苗集团公司生产)。

2.2 育苗时间及场所准备 利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于6月下旬播种,采用高床育苗。温室或大棚内做高15 cm、宽120 cm 的育苗床,长度视场地而定,要求床面平整,无土块,于播种前做好待用。

2.3 营养土配制 辣椒育苗必须单独配制专用营养土,选择3 a(年)以上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园田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过筛后,按2∶1(V∶V)比例混匀,每立方米加碾碎的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1 kg。用塑料薄膜盖好,高温堆闷3~5d(天)。然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以1∶1 比例混合,按每平方米用药6~8 g,与5 kg 过筛营养土混合备用。

2.4 种子处理 每667 m2用种2 200~2 500 粒,将种子在55℃温水中浸泡10~15 min(分),并不停搅拌,再用清水浸泡种子4~6 h(小时),洗净、沥干后待播。

2.5 穴盘播种 利用72 孔穴盘育苗,将穴盘放入高锰酸钾1 000倍液中浸泡消毒60 min(分)取出待用。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装满穴盘,然后上面的穴盘放在下面的穴盘上均匀用力按压,使下面的穴盘每穴都按出直径0.5 cm 左右的小坑。播种时每穴小坑中平放1 粒种子,用事先准备好的药土覆盖,药土厚7~8 mm,播后将穴盘按床宽横向摆放到准备好的育苗床上,用喷壶充分浇水,至穴盘底孔渗水时止,穴盘上再覆一层报纸,并将报纸喷湿。

2.6 播后管理 播种后一般经过5~7d(天)即可出苗,当60%出苗时应在傍晚及时撤掉报纸。幼苗出齐后宜适当降低棚室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2~28℃,夜间14~16℃;视土壤墒情早晚及时喷水,棚内温度高于30℃时用遮阳网适当遮阴,但要注意防止因光照不足而出现高脚苗。

2.7 苗期病虫害预防 防治蝼蛄:用50%辛硫磷乳油拌小米或玉米面等撒于池埂上。防治猝倒病:播种前(底水渗后撒药土前)在床面喷施7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播种覆土后再喷1次。防治蚜虫和潜叶蝇:苗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1 200~2 000倍液,苗期露真叶后喷施盐酸吗啉胍(病毒灵)、盐酸吗啉胍·酮 (病毒A)等,每周一次,交替用药。

2.8 苗龄及壮苗标准 苗龄一般在55~60 d (天)。壮苗标准:株高15~18 cm,茎粗0.4 cm以上,具5~6片叶,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

3 定植

3.1 定植前的准备 定植前在日光温室前窗和棚顶放风口分别覆盖宽1.5 m 和1.0 m 的32~40 目防虫网,日光温室覆盖厚0.1 mm 的聚乙烯高保温流滴棚膜。于清洁棚室,清除残枝落叶后,每667 m2撒施经腐熟、晾干、碾碎过筛的鸡粪3 000 kg、石灰200 kg。然后进行深耕(30 cm以上)、浇水覆膜和闷棚,为确保闷棚效果,深翻土壤后应随即进行大水漫灌,水面要高出地面3~5 cm,同时密闭大棚,令棚室迅速升温,使地表10 cm 温度达到70℃以上,20 cm 地温达到45℃以上。闷棚时间可根据歇茬期长短确定,一般至少闷棚15~20d(天),时间越长越好,以达到杀死土传病菌和地下害虫卵(蛹)的目的。闷棚结束后应及时放风降湿,同时进行施肥。每667 m2撒施硫酸钾型复合肥(N∶P∶K为15∶15∶15,下同)70~80 kg、硫酸锌2 kg、硼砂1 kg,并翻耙均匀。按照温室垂直的南北方向做栽培床,床高20 cm、宽50 cm,床间距70 cm。按照120 cm 带距铺设滴灌带,每床中间放一条。

3.2 定植 8月20日左右,采用大垄单行栽培方式,在每床中间栽单行,株距20~22 cm,挖穴后用大壶浇水、每穴定植1株,水渗下后再浇1次水。培土前每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150 g+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kg +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0.3 kg 制成200倍药土,撒施于沟内植株周围。重茬地块用NEB 液进行土壤处理(使用方法参照说明)。定植深度以浇水后覆土在子叶以下为准,每667 m2温室净面积(减去前窗50 cm 和后墙走道面积100 cm)定植2 000株。

4 田间管理

4.1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室内温度一般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14~16℃为宜,8月下旬正值高温季节,温室上下放风口可以昼夜放风,但降雨天气要关闭放风口,以防雨水漏入棚内;高温天气的中午要及时拉上遮阳网降温。定植后2~3d(天),要利用滴灌浇1次缓苗水,此期因植株较小,未形成遮阴,故浇水要勤,水量要小,一般7~10d(天)后再浇1次,以保持田间湿润;每次浇水后表土见干时要及时浅中耕,促进根系下扎,以利壮秧。

进入9月下旬,气温渐低,傍晚宜开始关闭放风口保温,上午视天气情况及时放风,一般白天室温保持在25~30℃,夜间13~16℃,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之间。

进入10月,天气逐渐转凉,应及时用宽120 cm 的银灰色地膜覆盖床面及床沟,以起到提高地温、降低室内湿度、趋避蚜虫的作用。同时要注意通过开闭放风口来调节温度,使白天室温保持在23~28℃,夜间保持在15℃左右。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左右。早晨放风时,须根据温度情况确定放风时间,若室内温度低于8℃,则应推迟放风,且放风时间不要超过20 min(分)。中午前后,当室内温度超过28℃ 时开始放风,时间为20~30 min(分)。阴天时,室内温度即使达不到28℃,也要适当进行放风换气(放风时间可推迟到下午),以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同时还可补充二氧化碳,保证植株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4.2 防寒保温 10月下旬要开始注意防寒保温。温室前沿底脚和东西山墙内侧都应挖防寒沟并填充防寒物,沟宽和深各为50、60 cm,放入40~50 cm 厚(要充分踩实)的稻草或轧碎的玉米秸秆,以利保持温室内温度。另外,可利用旧棚膜堆铺在温室前的露地上,宽约60 cm,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后墙和后屋面可覆盖旧草苫,以增强保温效果。在低温时期温室内还可覆盖一层无纺布或棚膜,以达到保温的目的。

4.3 增加光照 棚膜应选择高保温流滴膜,每天于揭苫后清扫棚膜,并清除其上的杂物,且每半个月定时清洗一次棚膜。为增加光照可在走道前铺挂反光膜。越冬期间应根据天气状况及时揭盖草苫,尽量延长光照时间。阴雪天气,在保证温室内气温达到12℃以上的同时,可于中午前后揭开草苫,令植株接受散射光;遇久阴骤晴的天气,应注意将草苫隔一块打开一块,以防阳光过强造成植株萎蔫。

5 整枝及吊蔓

吊蔓时顺栽培床方向在正上方2 m 高处系2 根14#~16#铁丝。采用双干整枝,即每株选留两个生长一致的健壮枝条作主干。用3~5 mm 宽布条作吊绳,下端系在主干基部,上端系在铁线上。

随着植株的生长,及时用布条缠绕主干,以利直立生长;节间长出的分枝,及时在花前留1片叶摘心,以控制植株旺长,防止郁闭,且植株多坐果、果实品质好、产量高。坐果后,应经常结合整枝调整果位,使每个果实都垂直向下,以保证商品果顺直;及时疏掉畸形果、劣质果。

6 施肥管理

一般在底肥充足的情况下,采收前不再进行追肥。一般于第一次果实采收后结合浇水进行追肥,在距离植株根部15 cm 以外穴施硫酸钾型复合肥30~50 kg,以后每采摘1~2 批即应随水冲施高钙钾宝或钾钙状元,每667 m2用10~15 kg;同时叶面喷施适量钙、镁、硼、锌、钼等补充中微量元素,促进植株均衡生长,防止落花落果。

7 采收

定植后2个月,进入采收期,农户根据销售标准及时采收。

8 病虫害防治

8.1 病害 炭疽病:发病初期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 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800~1 000倍液喷雾,隔7~10d(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软腐病:于发病初期或下雨前后用天达-2116加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杀得2000)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7~10d(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喷25%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防治。

青枯病:田间发现零星病株,应立即拔除。病穴用2%福尔马林溶液或20%石灰水浇灌消毒,防止土壤病菌扩散。田间连片发病时,应用100~200 mg·kg-1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或高科甲霜恶霉灵灌根。每株灌药液0.25~0.50 kg,每10~15d(天)灌1次,连续2~3次。灌根同时可喷施50%松脂酸铜(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30%甲霜恶霉灵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每7~10d(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疫病:使用30%甲霜恶霉灵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和72.2%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混合进行灌根,先对发病植株进行灌根。灌根时可将辣椒根部周围的土稍扒开,微露出部分根系,再将药液灌入扒好的坑中,一般每株灌药液250 g左右,待药液渗入后再覆土。该方法有利于让药液更好地渗入,被根系充分吸收,起到保护治疗的作用。5d(天)以后再灌一次根,连续2~3次即可防止病菌不再侵染。

病毒病:注意消灭蚜虫和避免高温干旱的同时,可用天达裕丰2 000倍液+ 600倍液的天达-2116,或83 增抗剂100倍液在定植前后各喷1次,或AV-2 病毒钝化剂500倍液每10~15d(天)喷1次,连喷3~5次;可基本抑制病毒病的发生与蔓延。

8.2 虫害 蚜虫、白粉虱:采用银灰色薄膜覆盖栽培,以达到避蚜防病的目的;在田间设置黄色诱虫板,诱杀有翅蚜,黄板大小为1.0 m×0.2 m,黄色部分涂上机油,插于辣椒行间,高出植株60 cm,每667 m2放30 块;在初发阶段,可用10%高效吡虫啉(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0%醚菊酯(多来宝)乳剂1 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虫螨灵)乳油)3 000倍液,或50.5%毒死蜱+4.5%氯氰菊酯(农地乐)乳油1 500倍液,或47%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各药剂宜交替使用,每隔7~10d(天) 喷1次,连喷2~3次。

棉铃虫、烟青虫:采用40%氰戊菊酯-马拉硫磷(菊马)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或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2 000~4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8.3 生理性病害 脐腐病:栽培管理上要注意水分均衡供应;及时覆盖遮阳网,避免出现35℃以上高温;采用配方施肥,根外追施钙肥,可喷洒1%过磷酸钙或0.1%硝酸钙或1.8%复硝酚钠 (爱多收) 水剂6 000倍液,从初花期开始,每隔10~15d(天)喷1次。

猜你喜欢
草苫菊酯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日光温室荷载组合方法及应用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梨使用氯氟氰菊酯后安全间隔期为21天
大棚草莓应对异常天气有方法
北方冬季日光温室番瓜高产栽培技术
冬季蔬菜大棚揭盖草苫有讲究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茶叶降低菊酯类农残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