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保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未来

2014-02-01 20:33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7期
关键词:电动汽车新能源消费者

王 赓

(天津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天津 300191)

1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第72号公告中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在规则中有了明确的定义,即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规则中将新能源汽车分为五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1.1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Power Automobile)

指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组,当前复合动力汽车一般是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汽车。

1.2 纯电动汽车(BEV,Blade Electric Vehicles)

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太阳能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

1.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并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

1.4 氢发动机汽车(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s)

是以氢气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

1.5 其他新能源汽车

使用其他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能源作为动力的汽车。

2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分析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较小和污染小。但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至今还未能取代传统汽车的主导地位呢?这是因为现阶段各种新能源汽车都有其难以解决的问题。

纯电动汽车既无噪音,也无尾气排放的问题,但技术尚未成熟,如蓄电池价格过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偏大、充电所需时间过长、续航能力差,这些都制约了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燃料电池汽车与氢发动机汽车的能量转化效率高,使用清洁的能源——氢,同样零排放,并且氢的来源广泛,不依赖石油,却有着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非常困难以及氢燃料的提取同样需要耗费大量能源的问题。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将内燃机和蓄电池同时作为汽车的动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石油作为燃料的内燃机在汽车发动及低速行驶时效率较低的问题,但在长距离高速行驶时依然完全使用内燃机,基本上不能省油,且制造成本远高于传统汽车。

3 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布局。近年来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技术研发、推广使用的扶持政策的出台对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催化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幅提高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初步形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充电设施体系和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行模式。

进入2014年,国家四部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已经两次发布相关文件,提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1月28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表示,在“退坡机制”的背景下,国家将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长期可持续的补贴。2月8日,包括沈阳等12个第二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城市、地区名单出炉,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及地区增至40个。

4 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

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对新能源汽车都或多或少有所研发,目前走在前列的是比亚迪。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研发起步较早,03年就在西安高新区研发电动汽车,并在上海建立主攻电动汽车的研发中心。2012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秦”在北京车展推出,并于2013年12月正式上市,工艺先进,各项参数优秀,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并已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除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先行先试的比亚迪外,汽车集团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布局也陆续浮出水面。北汽集团早在2009年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该公司集研发、生产、制造于一体,将使北汽旗下的自主品牌全面实现新能源化,并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达到年产15万辆新能源车的发展规划。此外,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也相继发力。

5 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

网易曾在2010年针对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选择进行过调查分析,分析显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的认知度,且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绝大部分人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的趋势。

但目前中国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考虑的,是倾向于选购路面上常见的汽车,以期降低保养、维修的难度和成本,这与当前新能源汽车较小的市场占有量形成了矛盾。其次,配套设施,如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充电站等数量较少带来的不便,也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再次,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事物,而其价格又较为昂贵,消费者对较新的产品大多会选择持币观望,高昂的价格更会让有意购买的消费者慎之又慎。

相对于使用新能源汽车后是否环保,消费者更关注的是与传统汽车比较,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是否合适、性能是否可靠、使用成本是否下降等因素。这些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6 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展望

在环境保护成为关注焦点的今天,节能减排,改善各国空气质量,乃至解决和应对一系列全球气候问题,成为了各国的共识。新能源汽车顺应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必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政府、汽车生产企业需要下大力气,用足智慧,努力争取让消费者信服。

6.1 政府需加大支持力度

从近年来的一系列政策来看,政府对新能源车推广的态度是正面积极的,希望能够帮助其做大市场。但一方面,纵观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减免购置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措施比比皆是,这样的手段才能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实惠,让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与传统汽车相比更有优势。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研发在世界范围内都只算是刚刚起步,高昂的研发费用和制造成本是普及的重要制约因素。政府在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应注重引导相关产业技术的开发研究,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降低成本,最终降低售价。

6.2 企业需加强重视

从企业层面而言,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已经从战略转向为实际行动。政策的大规模扶持,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机遇予以把握,加强新技术研发。在市场成熟的情况下,及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牢牢占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并争取在全球范围内与国际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

国内汽车企业不仅要在技术上与国际企业掰手腕,在面对市场和消费者的问题上,国内企业的固有优势就是经营灵活以及价格占先,如果仍能在新能源汽车问题上保持好这样的主动,那么自然就会使竞争力得到无形的提升。

7 结语

新能源汽车作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但新能源汽车若要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还需假以时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我国政府和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将左右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资源、技术、配套设施等方面下大力气,抢抓机遇,积极培育市场,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1]梁鹏飞,汪海贵,凌虹,冯大磊.混合动力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研究[J].柴油机,2007,(3).

[2]舒朝普.丰田:新能源汽车先行者[J].中国外资,2008,(1).

猜你喜欢
电动汽车新能源消费者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电动汽车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知识付费消费者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专注:电动汽车背后的技术创新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