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14-02-01 22:27
中国科技信息 2014年21期
关键词:越窑青瓷技艺

董 晖

浙江省绍兴市

越窑是中国古代名窑之一,烧制出的青瓷独一无二。据考证,越窑始于东汉晚期,自从在越窑烧制出第一件成品,人们就对青瓷爱不释手,而这得益于越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匠人们的智慧。青瓷兴盛于晚唐、五代十国,不仅作为贡品,勤劳的古人还将青瓷带出国,对其他瓷系甚至日韩等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北宋末期开始青瓷逐渐衰落被其他瓷系取代,尽管如此,青瓷经历了千年的时光,依然在历史的长河熠熠生辉,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越窑青瓷的文化内涵分析

青瓷的发展过程

在青瓷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创造、发展、兴盛和衰落,其烧制技艺在各大瓷系中均名列前茅。在考古过程中,绍兴上虞一带发现的瓷器证明了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有烧制了最初意义上的青瓷,到了东汉时期,小仙坛一带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在青瓷鼎盛时期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从日常生活的碗、盘、杯、碟、壶、盏、匙等到陈设艺术品,无一不有青瓷的身影。

越窑青瓷赏玩和实用并重

总体来说,在风格上,青瓷是素雅,精致,实用和装饰并重,去掉一些不必要的装饰雕琢,在实用的同时又让人产生美的印象,例如北宋年间三足蟾蜍水注,整体釉色青绿晶莹,温润雅致,蟾蜍抬头向上,注视着前方蓄势待发,而托盘则是一片荷叶,随风摆动,摇曳生姿,微微卷曲恰好接住蟾蜍吐出的水柱,很有实用性,而蟾蜍的寓意则是蟾宫折桂,不仅是一件生活用品,还是可供人赏玩的艺术品;在色彩上,青瓷大多是青色,因而又称秘色瓷,瓷器多似冰似玉,晶莹通透,不施粉黛,自然唯美;在造型上,匠人多做成动植物的样子,可爱又实用,例如狮形烛台,鸳鸯注子,蛙形水盂,双虎脉枕,羊形水注,荷花形盏托,坐狮镇纸,仰覆莲盖罐,熊形灯,莲蓬形粉盒等等,这众多器物注重美感的同时又不忽略实用功能,无怪乎一些文人墨客对青瓷推崇备至。

文人墨客对越窑青瓷推崇备至

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青瓷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在唐代、李白、杜甫、孟郊、白居易等诗人写诗来赞美青瓷,例如顾况的《茶赋》,陆龟蒙的《秘色越器》,孟郊的《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青瓷往往与茶联系在一起,青绿温润与青翠清香在一起,相得益彰,自然被文人们称道不已。

越窑青瓷独特的烧制技艺分析

越窑窑具种类各异

烧制出出色的青瓷自然少不了窑炉窑具的功劳。根据大量出土的窑具来看,历代越窑使用的窑具种类繁多,主要有筒形垫具,圆锥形垫具,喇叭形垫具,圆形垫饼,托珠,灯盏式支烧等等。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方法繁多

至于历代的装烧工艺,在东汉时期,主要有垫底窑具承托单烧法、明火叠烧法;在三国到两晋时期,主要有三足支钉间隔叠烧法、锯齿状窑具间隔叠烧法;在南朝至初唐时期,主要有盂形窑具托珠组合叠烧法、扁圆形窑具托珠叠烧法、托珠叠烧法等等。

越窑青瓷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分析

越窑青瓷的传统传承方式

现今人们已经意识到越窑技艺具有重要价值,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在生产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技术被现代工艺取代,速度和效率提升了,但原本手工制作的技艺却逐渐落没,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青瓷技艺进行保护传承。历史上技艺的传承多是以家族式或者作坊式,一般是父辈传给儿女,师傅传给徒弟,这些技艺都是保密不外传的,所以这种传承方式极容易消失。

越窑青瓷的现代传承方式

现如今,青瓷烧制技艺是以口头传承方式和手工制作技艺为主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青瓷烧制技艺,人们开展了青瓷技艺学校,青瓷技艺交流会,青瓷文化保护区,青瓷博物馆,青瓷行业协会,青瓷工艺大师工作室,青瓷艺术节,青瓷博览会,还有专家考察调研,学者学术研讨,高校实践学习,观众参观展览,青瓷产品观摩等各种活动,突破的传统传承技艺方式的局限,让青瓷烧制技艺有更便捷广阔的传播空间。而政府对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的保护,也促进了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一些工艺美术大师们掌握着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和现代工艺,他们的实践技能丰富,艺术审美与经验丰富,他们担任着传承青瓷烧制技艺的重任。不仅如此,青瓷博物馆收藏了珍贵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展现了青瓷烧制技艺的先进性和艺术魅力。

越窑青瓷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越窑青瓷传承的意义

青瓷是中国古代文化底蕴的象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保护传承青瓷技艺,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进步;保护传承青瓷技艺,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青瓷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决定了青瓷具有广大的经济市场,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建设;保护传承青瓷技艺,就是保护青瓷文化精神内涵,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越窑青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青瓷烧制技艺的可持续发展,对保护传承技艺有着重要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制定政策,宣传引导,加大资金投入,规范运作,统筹规划,依法实施,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单靠个人或者企业的运作,是不可能将烧制技艺完整的传承下去的,在政府的主导下,持续性的发展青瓷工艺,是青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完善的青瓷工艺基地,实施政府的政策,对青瓷保护传承进行必要的监督督导,如设立青瓷展示馆,展示瓷器窑具窑炉等,建立人才培养机构,研究交流青瓷烧制工艺,在这里,教学、生产、展示、研究等集为一体,是越窑青瓷保护的核心。传承青瓷工艺最主要的载体就是人才,培养优秀的越窑青瓷技艺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扩大培养优秀人才数量和规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实现青瓷烧制技艺的可持续发展。在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还要积极搜集民间资源,利用社会资源,用人才交流,技术讲座,人才聘用,校外辅导等形式来丰富青瓷烧制工艺的记忆,这样才能实现越窑青瓷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越窑青瓷走过了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其工艺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保护传承技艺,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将其发扬光大,展现其独有的魅力。

猜你喜欢
越窑青瓷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越窑青釉直颈瓶
龙泉青瓷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博物馆青瓷藏品欣赏
青瓷出越窑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