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课堂主线,促进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第1课时)”学程设计与反思

2014-02-01 06:29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胡晓伟
中学数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程设计说明勾股定理

☉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胡晓伟

贴近课堂主线,促进学生发现
——“勾股定理(第1课时)”学程设计与反思

☉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胡晓伟

勾股定理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完美地将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性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

一、“勾股定理(第1课时)”学程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解决问题: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获得勾股定理后能解决简单的“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求第三边”问题.

(4)情感态度:通过对勾股定理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索精神.

2.教学重点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3.教学难点

用拼图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

4.学程设计

(1)故事引入,引发思考.

相传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欢乐,只有毕达哥拉斯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地发起呆来.原来,朋友家的地是用一块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如图1),黑白相间,非常美观大方.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非常奇怪,就想过去问他,谁知,毕达哥拉斯突然恍然大悟的样子,站起来,大笑着跑回家去了.原来,他发现了地砖上的三个正方形存在某种数学关系.

图1

你知道他发现的三个正方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吗?

设计说明:教师给出一个历史小故事,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景激情,以情激思,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和评价做好充分铺垫.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探究活动一:数一数.

在图2~4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请你数一数图中正方形A、B、C各占多少个小格子,完成表格,探究规律.

正方形A的面积(单位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单位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单位面积)观察、探究图2观察、探究图3观察、探究图4正方形A、B、C 的 面积的关系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的数量关系.

设计说明:语言激励评价-师生评价.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搭建本节课小组竞争的平台.小组之间的比赛开始了!鼓励学生合作、竞争,积极参与到课堂评价的活动中.鼓励学生重点讲出正方形C的面积的求解方法,挖掘小组学习过程中涌现的“导学小老师”.

探究活动二:议一议.

在图5~6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你还能数出图中正方形A、B、C各占多少个小格子吗?完成表格,探究规律.

正方形A的面积(单位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单位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单位面积)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的数量关系.观察、探究图5观察、探究图6正方形A、B、C 的 面积的关系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设计说明:小组内评价、分层评价、奖励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鼓励学生重点讲出正方形C的面积的求解方法,鼓励学生的多种思路和多种解法,自然地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渗透割补思想,重点培养“导学小老师”.

(3)归纳结论,探究证明.

探究证明:拼图游戏——我们一起来验证!

已知:Rt△ABC中,∠C=90°,AB=c,BC=a,AC=b.求证:a2+b2=c2.

预设:(老师发给每个同学提前准备好的两组三角形学具)你能分别用这两组图片(如图7),拼出两个既无缝隙又不重叠的正方形吗?

图7

学生活动(有趣地拼图).

设计说明:通过使用直角三角形模具完成拼图过程,让学生体会应用图形“割补拼接”面积不变的特点来验证直角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的猜想,培养学生由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数学思想以及转化的能力.在实验拼图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老师让学生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并让最快的小组来谈谈当时是如何考虑拼接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拼好的图形来发现勾股定理.

学生活动(展示作品,谈拼接理由,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互动获得勾股定理证明的推导过程).

证法1: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如图8所示的正方形.

图8

证法2: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如图9所示的正方形.

图9

归纳总结:上面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这种关系.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符号语言:如图10,在Rt△ABC中,∠C=90°,有a2+b2=c2.

图10

我国是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据《周髀算经》记载:公元前1100年人们已经知道“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将此定理命名为勾股定理.

设计说明:通过归纳,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表达能力,感受勾股定理的作用.

(4)实践应用一:应用定理.

①在△ABC中,∠C=90°.若a=6,b=8,则c=______.

②在△ABC中,∠C=90°.若c=13,b=12,则a=_____.

③若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是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为( ).

A.25 B.14 C.7 D.7或25

设计说明:小组内评价、分层评价、奖励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语言激励评价-师生评价.开展小组竞技.

(5)实践应用二:探索情境.

①如图11,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9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12米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图11

②如图12,有一个长方形盒子,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3厘米、12厘米,一根长为13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为什么?

设计说明:分层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6)回顾反思,提炼精华.

①你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②该定理揭示了哪一类三角形中的什么元素之间的关系?

③在探索和验证定理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④你最有兴趣的是什么?你有没有感到困难的地方?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反思,完整认知,让知识建构完整化.

(7)布置作业,课后延伸.(略)

图12

二、三点反思

1.定位于“学程设计”

学程设计不同于教学设计,不仅是教案,指向学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学什么),二是学习过程(怎么学),三是学习标准(学到什么程度),就是以过程为核心,以内容为载体,以目标为导向.学程预设时就是把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预设出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琢磨学生学习知识的路径(学路)、方法和规律.可以发现,本课时在情境引入、发现性质、定理证明、简单应用、反思提升等环节,都精心预设了学情,让师生在学习时有一个很好的抓手,围绕“核心主线”[1]有序展开,渐入佳境.

2.基于“再创造”发现式的理念

本课时以弗赖登塔尔“再创造”[2]发现式理念为指导,鼓励学生经历合情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发现”勾股定理,并进行十分简单的应用(稍难的应用将在后续课时完成),重在激发兴趣,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等“四基”特色.特别地,由于勾股定理的证法十分多,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因此课堂上教者的驾驭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因为弗氏倡导的“再创造”、“发现式”教学并不是“原生态”的“复古”数学家们当初的努力,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下、帮助下完成的.

3.融入HPM的一次努力

由于勾股定理的史料十分丰富,本课是践行HPM(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注的研究领域,具体可参见文3)最佳教学内容.从上面的学程设计可以发现,情境引入、定理发现与证明等环节都体现了数学史内容.事实上,很多同行在教学勾股定理时,都会追求数学史融入的教学设计,这也说明教师们都十分重视数学史在勾股定理教学中的体现.需要指出的是,实际授课时,我们提倡的是数学史与所授知识的融入式“无缝对接”,而不能仅仅满足于那种无厘头的嵌入式讲解数学史.

1.李善良.理清核心主线,优化教学过程[J].中学数学月刊,2011(10).

2.汉斯·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唐瑞芬,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汪晓勤.HPM研究的内容与方法[J].数学教育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学程设计说明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普通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管理研究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学材再建构,从教程走向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