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 多年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探析

2014-02-03 08:28冯文艳王太海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群众观点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冯文艳 王太海

(大连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尽管经历了巨大的困难、经受了巨大的挑战,但党始终牢牢坚持和把握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真抓实干,勤政为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战胜了各种困难挑战,而且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全党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改革开放30 多年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众观点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社会主义与工人阶级的群众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人民群众的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适应的群众观点有:“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中国共产党正是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为根本出发点,做出“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还是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及其他项改革的不断深化都是着眼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着眼于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改革开放30 多年,我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以人民群众为本”的观点,明确指出党员要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为本;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明确使用“以人为本”、“人民主体作用”等概念,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

二、丰富群众路线的内涵并加以坚持贯彻是改革开放30 多年群众工作的根本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也是群众路线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首先,丰富和发展了“一切为了群众”的内涵。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三个有利于”是检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提出“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拥护不拥护”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这些都是对“一切为了群众”的新诠释。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一切为了群众”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指出:“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且在实践中各领域开展亲民、爱民、惠民的实际工作。

其次,丰富和发展“一切依靠群众”的内涵。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我们夺取胜利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 多年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也是紧密依靠群众,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结果。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处于一个攻坚时期,更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模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

最后,丰富和发展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党的正确主张只能来自于实践,而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党的正确主张只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深入到群众中,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以形成符合群众实际需要的系统意见,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相应措施。“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是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科学抽象过程,是了解情况认识世界、发现真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群众行动的过程。改革开放30 多年,中国共产党强调把从群众中来的党的主张付诸实践于人民群众中去,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物质、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一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

三、注重党的作风建设、加强群众监督是改革开放30 多年群众工作的着力点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面对现实中的风险,邓小平着重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了,经济发展了,物质极大丰富,党面临的潜在危险也增多了,因此,党中央多次强调党风建设,并且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反复告诫全党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反对和防止各种不正之风;强调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越要坚持不懈地反对和防止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党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加强作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显著实效。党的十六大以来,大力倡导“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且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立起“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形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反腐倡廉”三项工作格局,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有效地遏制了贪污腐败。

群众监督是遏制腐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会议上论述了群众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邓小平指出:“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险,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脱离群众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因此“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党外人士对我们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了腐败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权力失去了群众的监督所致,指出:“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谈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例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惕,抓紧加以解决。”2003年12月31日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标志着群众监督进一步成熟化和规范化。群众监督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党和人民血肉联系,保障改革开放30 多年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入到新时期新阶段,深刻总结改革开放30 多年党对群众路线思想的探索和取得的经验,对于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5]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N].学习时报,2008-09-08.

[6]张荣臣.中国共产党90年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群众观点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光荣传统搞好新时期党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