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市加强地灾防治连续十四年实现“ 零 伤亡”

2014-02-03 15:45富阳市国土资源局陈双兰丁中平
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6期
关键词:易发防灾巡查

富阳市国土资源局 陈双兰 丁中平

富阳市加强地灾防治连续十四年实现“ 零 伤亡”

富阳市国土资源局 陈双兰 丁中平

富阳“八山半水分半田”,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使富阳成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多发区和全省48个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县(市)之一。截至2014年3月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39处,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种类型,威胁人数1097人。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年来,富阳市坚持地质灾害防治“十到位”(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警示、有手段)工作举措,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规范化建设,实现了“被动应急到主动防御”“认识不足到众所周知”“单一作战到联合作战”的转变,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起,避免人员伤亡41人,减少经济损失200多万元,组织群众撤离避让310人次。全市连续十四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建设成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为描绘好“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和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由“被动应急”转变为“主动防御”

地质灾害突发性多,可预见性差,防治工作常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为改变这一被动状态,富阳市把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防灾减灾,从灾害的发生源开始,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

(一)未雨绸缪,编制预案

组织编制《富阳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将富阳市全境划分为5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3个地质灾害中易发区、2个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和1个地质灾害不易发区。每年汛前,编制全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乡镇(街道)、国土、水利等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一点一预案,开展巡查排查,加强日常监控。重点防治区域严格控制山地切坡建房,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在立项前都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年来,共有三级评估备案项目176个。对已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在建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管,严格要求其科学施工,防范地质灾害,加强工程区地质环境保护。

(二)健全机构,四级防范

健全和完善市、乡镇(街道)、村、点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使之覆盖到地质灾害高、中、低易发区和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行政村,落实预警和监测责任人。落实每点一名监测人员,建立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内223个行政村的226名巡查人的群测群防队伍,并签订工作责任状,强化巡查员(监测员)的考核管理,落实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职能,专人负责日常巡查。对新增(隐患)点及时纳入监测网络,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全面做到地质灾害易发区村庄“村村有巡查人”,已知地质灾害点“点点有监测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治网络。

(三)实时预报,防范未然

为提高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富阳市在短信预警信息平台的基础上,2013年1月会同华数电视开展24小时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和实时预警,通过电视短信游底字幕、应急广播,将预警信息传播到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各家各户,实现乡镇(街道)、村、户100%覆盖,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过去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况转变为有组织的、专门的、有预见性的工作。

二、由“认识不足”转变为“众所周知”

针对地质灾害自身具有孕育的隐蔽性、暴发的突然性、破坏的毁灭性,群众对成灾范围和强度的认识不足,造成防范难等问题,富阳市通过加强宣传培训教育,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提高防范意识:

(一)强化宣传引导

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开·展现场咨询、进校园宣传、深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联合移动公司、华数电视和富阳报社等单位,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据统计,三年来,全市共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活动12次,制作宣传板报30块、宣传横幅50余条,印制各类资料、发放防治知识手册到村到户103500份、宣传特刊95000份,进一步提升群众防灾减灾的能力。

(二)做好“两卡”发放

在汛期来临之前,各村将明白卡和避险卡“两卡”提前发放到每户群众家中,并张贴在墙上,将宣传画张贴到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地方,将包括地质灾害基本情况、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等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所有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手中,同时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了警示宣传牌,划定了危险区。全市共发放避险防灾明白卡528份,设立危险区域警示标志39处。

(三)强化业务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的方式,邀请省厅、市局业务专家,每年分2次对全市范围内乡镇政府分管领导、村干部以及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国土所工作人员、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巡查、监测等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工作水平。

(四)开展应急演练

在强降雨区域内的乡镇隐患点村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以检验各项职责的分工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目前,该市已在洞桥、万市、常绿等镇开展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全市各乡镇(街道)有关负责人在现场观摩演练情况,上千名村民通过现场观看演习直接学习防治知识。

三、由“单一作战”转变为“联合作战”

富阳市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过去单一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向国土资源、气象、交通、水利、住建、教育、旅游等多部门协作、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共同防治转变。

(一)完善组织,健全机构

在成立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的基础上,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防治领导小组,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督促落实相关防灾措施;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建立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与行政村、行政村与地质灾害巡查员(监测人员)签订监测、巡查相关责任书,确保将地质灾害点的巡查、监测任务落实到人,并于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在《富阳日报》上予以公布。

(二)协调联动,高效应急

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等多项制度,全市建立19人组成并具有机动快速、协同联动、高效有序的专业化地质灾害应急队伍;聘请以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为主的应急专家组,强化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水平。乡镇(街道)、村均组建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强化国土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到位”(评估工作到位、隐患点巡查到位、防灾预案到位、防灾知识宣传到位和灾情险情处置人员到位)建设,2012年全市6个国土资源所“五到位”创建工作全部通过省市验收,富阳市成为全省第一批完成“五到位”建设工作的县(市)。

(三)全面摸底,分步治理

开展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以山区农村居民点、学校、城镇、重点旅游区和重要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查明危害村庄、居民点等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特征、形成条件、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发展变化趋势,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调查区面积约1385.7平方公里。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各地质灾害点的实际情况,通过简单除险、勘查治理、搬迁避让等方法,分年度开展地质灾害点治理项目。其中“十二五”规划期内计划对41处危险性相对较大、治理较紧迫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防治,293户1042人、8403万元生命财产可脱离地质灾害威胁。近三年来,共投入防治资金近3000万元,已实施33个计划项目的地质灾害治理,对103个应急项目进行排险。同时,针对废弃矿井易引发石煤自燃和弃渣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情况,富阳市从2011年到2013年对境内32座共155个废弃矿井进行全面治理,共投入治理专项资金180余万元,比计划完成治理时间提前七年,彻底消除了区域内废弃矿井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易发防灾巡查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昼夜巡查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