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国家生态公园创建

2014-02-03 21:33李炯卢宁
浙江经济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园国家生态

李炯 卢宁

创建国家生态公园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加快推进美丽浙江建设的新构想、新战略,对于创造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秀美宜人十分必要,是实现欠发达地区生态崛起、绿色跨越、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生态建设模式创新、深化环境制度改革、释放改革红利的需要。

创建条件和可行性

国家生态公园理念源自于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创建国家生态公园需要生态自然资源条件、历史文化资源条件、休憩旅游居住条件、生态产业发展条件和生态政策保障等条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浙江不少地区已经具备了创建国家生态公园的条件,一些山区县甚至拥有整体性优势。

一是生态自然资源保护良好呈现多样性。浙江省现有林地面积661.12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05.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97%,居全国前列,其中森林覆盖率超过70%的山区县近20个。2011年,浙江省森林植被总生物量39766.38万吨,碳汇总储量19677.75万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3836.74亿元。全省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七大水系中独自流入大海的河流6条。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生物种类繁多,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国家东部生物基因库。

二是生态文化样式丰富彰显多元品质。2013年,浙江省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重点建设10个山区县,这些县生态文化品质各异。淳安县是著名国家级风景区千岛湖所在地,被游客誉为“全国最美、最整洁、最安全”的城镇之一;磐安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有“浙中大盆景、天然氧吧城”之美名;开化县以茶文化、根雕文化、江源文化、举重文化享誉省内外;文成县是刘基故里,铜铃山森林公园被旅游学家誉为“壶穴奇观,华夏一绝”;云和县“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被摄影界誉为“中国最美梯田”;泰顺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庆元县是“中国廊桥第一乡”,“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中国香菇第一城”;龙泉市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遂昌县被誉为“钱瓯至源,江南绿海”;景宁县的畲族风情在华东地区具有唯一性、在全国具有代表性。

三是生态产业初具规模各显特色。旅游是山区县的支柱性产业。2012年,10个生态功能区重点县旅游人次约2630.8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约110.77亿元。在生态农业方面,磐安县是国内著名的“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药材之乡”、“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泰顺是“中国名茶之乡”、与景宁同为“中国农村水电之乡”;龙泉是中国食用菌主产基地、“中华灵芝第一乡”;开化被列为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名茶重点县;云和被评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在生态工业方面,开化县“一硅飞向蓝天”,是浙江省硅产业基地、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云和县木制玩具为地方的优势产业,被冠以“中国木制玩具之乡”和“中国木制玩具城”;淳安县农夫山泉品牌享誉全国,紫光网络、先芯科技等高科技产业稳步发展。

四是绿色发展思路清晰初见成效。2003年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0年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013年编制完成了《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形成了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政策体系。“十二五”规划期,全省有10个县把“生态立县(市)”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有5个县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生态名县、中国绿色名县战略,不少市县提出了生态宜居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浙江休闲旅游名城、“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等绚丽多彩的目标。至2012年底,临安市、义乌市、磐安县、开化县、安吉县、桐庐县、洞头县、泰顺县、庆元县9个县市被国家环保部授予为国家级生态县。2013年,开化县在全省率先提出打造国家东部公园,将创建国家生态公园付诸实际行动。

创建构想与愿景

国家生态公园分布结构。依据区域生态禀赋特点和生态发展需要,浙江应该以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为生态保护圈层,以历史文化遗迹为生态旅游圈层,以绿色产业为生态经济圈层,以乡镇村落为生态人居圈层创建若干个国家生态公园。国家生态公园创建标准有四:一是自然生态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完整性;二是历史文化遗迹具有价值性;三是生态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四是生态人居环境具有美观人文性。参考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生态功能区条件,下列县初步具备创建国家生态公园条件并予以如下命名:安吉竹乡生态公园、淳安千岛湖生态公园、开化钱江源-古田山生态公园、遂昌神龙谷生态公园、龙泉凤阳山生态公园、庆元白山祖生态公园、云和梯田生态公园、泰顺氡泉生态公园、文成铜铃山生态公园、磐安花台山生态公园、仙居神仙居生态公园。

国家生态公园区域体系。以国家生态公园为中心区、以相邻县市的生态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迹为半径构建国家生态公园集聚区,如浙西国家生态公园集聚区、浙南国家生态公园集聚区、浙中国家生态集聚区。以国家生态公园为节点、以高速公路为主干线、以生态森林、生态河流、生态湿地、生态海洋、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为景观培育杭新景、沪杭甬、杭金衢、甬金-诸永、甬舟-沈海、龙丽温6条绿色生态走廊,形成12个国家生态公园、三大国家生态公园集聚区、6条绿色生态走廊网状化的国家生态公园体系。

创建国家生态公园目标。以美丽浙江为建设目标,生态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教育科研普及深入,生态休憩环境洁净秀美,生态旅游丰富舒适便捷,生态经济特色环保;生态资源资本化、生态品牌高价值化、生态投入社会化,生态贡献多元化,生态代价低成本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区与城市协调发展,生态减量与生态生产交互平衡;全域绿色化、绿色景观化,景观公园化、管理现代化。

创建步骤与体制

创建国家生态公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区域规划设计、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方式、产业定位调整、人口“内聚外迁”、政府考核优化、体制机制创新等诸多方面。根据条件可以选取一个县或两个县先行试点、逐步推广。根据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可以将2014-2015年作为国家生态公园创建的试点启动期,2016-2020年为扩面推广期,2020-2025为完善提升期,形成全省国家生态公园体系。

以创建国家生态公园为重点,全面提升生态功能区战略层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生态公园创建意义,不能将国家生态公园的作用和功能作狭义理解,而应该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战略,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崛起战略,生态功能区的精品打造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战略。应该把国家生态公园创建放到国家战略层面,带动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品质化发展。

以生态圈层功能区规划为引领,探索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推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生态公园内部可以设置特别保护区、自然景观区、文化保存区、生态农业区、生态工业区、生活休憩区等功能区域。不同的功能区域应该设置准入“负面清单”。如特别保护区应控制人类活动、严格禁止非保护性的设施建设;自然景观区旅游设施须适量,禁止大规模开发;文化保存区严禁大规模改造与重建;生态农业区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防止面源污染;生态工业区严格限制高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和生产进入;生活服务区要严格控制污染物直排。

以完善财政性生态补偿为基础,探索市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多元社会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国家生态公园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需要资金投入。财政补偿资金是重要来源,同时必须大力度拓展多元化和社会化的资金渠道:一是可以将一些有增值潜力的生态投资项目以合作经营模式向民营企业开放以筹措资金,或者以独立经营权模式向银行申请信贷资金;二是将一些经营绩效有基础、旅游业发展有优势的国家生态公园以公司制模式向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三是向社会环保组织、绿色机构和民众寻求资金捐助;四是探索碳汇交易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向社会筹集资金。

以县级行政管理为基本半径,探索区域间合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治理机制。以一个县为基础,整合相邻县乡生态资源组合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国家生态公园,能够较好发挥现有制度的行政优势。同时,必须探索区域间政府合作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

以绿色发展为考核标准,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导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摒弃县市政绩考核一刀切做法,把创建国家生态公园的区域纳入到绿色发展的统计和评价体系中。

猜你喜欢
公园国家生态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在公园里玩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见如故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