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去杠杆

2014-02-03 21:33徐以升
浙江经济 2014年2期
关键词:负债率杠杆山西省

徐以升

作者为第一财经研究院副院长

当前投资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越来越差。去杠杆是主动降风险,为潜在的危机创造应对空间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已达到113%,超过OECD国家90%的阈值,在所有统计国家中高居榜首,值得警惕。如果将非金融企业、居民部门、金融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债务加总,那么全社会的债务规模达到111.6万亿元,占当年GDP的215%。这意味着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去杠杆在所难免。

在2008年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危机前的“出口-投资”模式变换为“信用-投资”模式之后,中国经济实际上是信用助推投资、投资助推增长的线性链条。降杠杆,意味着降信用、降投资、降增长。

在去杠杆、保增长两个政策目标之间,是否有回旋空间?如果没有,应该选择哪个目标?

答案是清晰的。如果2014年GDP增长目标定在7.5%,在去杠杆、保增长两个政策目标之间,并没有什么回旋空间。而如果没有回旋空间,应该选择的目标,是去杠杆,而不是保增长。

保增长的目标是为了保就业。但实际上,从当前中国最新的经济结构来看,投资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越来越差。

按照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国2010年处于55-64岁人口的占比达到10%,意味着未来10年这些人会迅速变老,退出劳动力市场。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红利已经结束,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也首次出现下降,下降了345万。

目前每年毕业大学生数量接近700万,而在10年以前仅为100万。从新增非农就业的角度观察,未来每年新增约500万,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的新增非农就业供给几乎全为大学生。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必须发展与人力资本对应的经济增长模式。

事实上也已经如此。从上市公司的就业数据信息来看,2012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是传媒、医药、信息、电子和金融业,这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两个领域,传统制造业的就业几乎没有增长。

在这样的就业结构面前,通过增加投资、拉动GDP的方式已经不再具有最重要意义。通过改革,打破服务业垄断,推动服务业发展,恰恰是解决就业的最主要途径。而这样就给了去杠杆、降低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以最重要的改革资源:降低GDP增幅。

2008-2013年,中国通过推高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部门杠杆,推高这些部门的投资,进而推高GDP增长,在就业端的带动效应并不好,却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和债务堆积。

从上市公司行业比较来看,中国在上游、原材料行业,尤其比如钢铁、水泥、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建筑机械等行业,负债率水平显著高于国际水平,而诸如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信息技术、餐饮旅游、传媒等行业,负债率并未或者并未显著高于国际水平,有的比如传媒行业近年还是负债率下降的行业。

国有部门的扩张并未源于投资回报率高企,相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有部门投资回报率还在持续下行。根据国资委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国有企业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在3倍左右,另外近3年来该比率下降趋势明显,尤其是工业企业、建筑业等。截至2012年,全国国有企业总资产收益率(ROA)在4%左右,其中建筑业等ROA仅在1.5%左右,而且近3年工业企业等的ROA下降趋势明显。

以煤炭大省山西省为例,根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2013年2-6月,山西省全省工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1%、69.6%、69.7%、70.1%、70.7%。2013年上半年,山西省工业利息支出236亿元,高出利润总额63.5亿元。

高债务,加上高地产价格,让很多人担心,在美联储改变了长达10年的宽松政策,迈向一个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从量到价的紧缩政策周期之后,中国能否避免得了一场危机。当前去杠杆,是主动降风险,为这种潜在的危机创造应对空间。

猜你喜欢
负债率杠杆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基于负债率降低视角下的医院资产管理探索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演进中的资本结构理论及相关评析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