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创造加快发展
——椒江“十二五”规划中后期发展思路探讨

2014-02-03 21:33罗正义蔡海峰林晶
浙江经济 2014年2期
关键词:椒江十二五台州

罗正义 蔡海峰 林晶

从“十二五”前半期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椒江区规划纲要中的四大类28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总体好于预期。《纲要》确定的28项指标除5项上级未下达或尚未统计,其他23项按照“十二五”中期完成情况和期末可实现程度,我们预测能够完成的指标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等14项,力争完成的指标有进出口总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4项,而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耕地保有量、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等5项难以达到预定目标。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时期椒江区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总目标,迫切需要我们在“十二五”中后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创造。

加快沿海开发步伐,打造经济增长新极。一是加快打造海洋产业发展平台。重点抓好台州湾集聚区椒江分区建设,着力推进沿海工业功能区、十塘三期工业园等区块建设,不断完善大配套和集疏运体系,促进产业集聚。以省“腾笼换鸟”试点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围绕“四中心一基地”目标,同步编制实施《椒江区医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外沙岩头区块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推动医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国家级医药高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水平。二是加快培育海洋产业。依托滨海和港口优势,着力发展临港型工业、港口物流业、水产品深加工、海洋运输业、海水养殖业、远洋渔业等海洋产业。开发利用海洋新型能源。三是加快推进大陈开发。以省海洋开发与保护示范岛建设为契机,实施“两区两基地”战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快大陈全岛旅游化建设,推进一批项目开工,努力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优城市经济。一是做大做优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632”战略,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社区养老等行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贯彻实施《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引进浙江聚宝盆等优质网商和知名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电商换市”;加快发展直接金融,实现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的结构转变,积极主动引进上海复星台州直接金融区项目,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按照海门港物流中心——基地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布局模式,构筑便捷畅通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着力打造大陈——一江山红色旅游休闲度假岛、章安生态休闲度假区、椒江沿江休闲观光区、洪家场浦生态休闲带等旅游区块,全面打响红色游、休闲度假游、生态观光游、海洋旅游等品牌。按照“五区一岛”服务业集聚区布局,加快台州商贸核心区建设,以银泰城市综合体、椒江商会总部经济基地等建筑群的启动实施为序幕,构筑中心城市的活力纽带。改造提升解放路商圈传统服务业,打造特色商业街区。继续抓好台州先进制造业、葭沚物流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二是推动工业经济优质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光电子等四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推进真空设备、汽摩配、工艺品、喷雾器、眼镜等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培育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工业经济从生产链向价值链、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拓展。大力实施《关于鼓励实施“零增地”技改和“旧厂区”改造的若干意见》,推进“机器换人”、“空间换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深入实施《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意见》、《关于小微工业企业规范升级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股权投资推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抓好“2115”及优势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三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培育一批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品牌基地,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加快城市建设进程,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一是做精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推进环白云山区块开发,有序实施江滨公园西进工程,打造魅力之城。深入推进畅通工程,加快街景立面、山体林相改造和环山游步道工程建设,打造宜居之城。二是开发城市新区。深入实施跨江发展战略,加快椒北战略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落实,努力把椒北建设成为“经济增长新极”、“文化休闲基地”、“绿色宜居家园”和“活力和谐新城”。以中心大道、台州大道沿线开发和东山湖建设为契机,加快环绿心等区块的发展。稳步推进下陈飞跃区块、洪家星星区块开发,实现与路桥、开发区的无缝对接。加快繁荣、桥东等西入城口区块开发,高起点、高品质推进城市化。三是完善城市功能。以新型城市化为方向,以市区融合发展为前提,加快构建市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从过去以水、电、路等为主,向优先建设服务器、光缆通信等信息化设施转变,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加强城市社区管理,为市民创造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城市生活。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促进投资有效增长。“十二五”中后期共安排重大项目218个,重点抓好“330”工程,即:30个重大续建项目,主要有洪家场浦、栅岭汪排涝调蓄、74、75省道南延、台州内环路、保障性住房、前所污水处理厂、粮食储备中心、海正外沙厂区制剂、银泰购物中心、家乐购副食品广场等。30个重大新开工项目,主要有台州有轨电车、台州湾大桥及接线、桐屿至滨海公路、路桥至椒江沿海公路、椒江污水处理三期、椒江口南部促淤、市立医院新院区、新杰克缝纫机、水晶光电及星星科技募投、心海文化生态园、农副产品集配中心等。30个重大前期项目,主要有十二塘围垦、头门港疏港公路椒江前所至台州火车站、82省道复线东延至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椒北快速路、十字马路畅通改造、印刷产业园、章安沿江商业中心等。

加快推进民生工程,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一是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加大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力度。稳步推动社保扩面提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完善基本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制度,完善重特大疾病救助政策,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合理布局新开发区域的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台州教育高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组建医疗集团,推进市立医院新院区和街道卫生院、城乡社区卫生室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覆盖,着力创建“省卫生强区”。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繁荣群众体育,深化“体育强区”建设。三是全力促进社会和谐。深化“平安椒江”建设,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完善多元化调解机制。进一步发挥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用,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区信访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打造具有椒江特色的维稳维权平台。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一是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加强“双控”管理,突出抓好重点用能企业及高耗能行业的能耗管理,结合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落实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严格执法监管,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推进节能项目实施和落后产能淘汰,不断提高节能降耗工作水平。二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医化行业“退转升”、“铁腕治水”、“截污大会战”和涉重行业整治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主城区彻底告别恶臭,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三是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坚持建管并重,塑造文明、整洁、有序、舒适的城市形象。完善城乡环卫保洁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多城同创”等专项行动,抓好街景立面、城中村的改造提升,改善市容市貌。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一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深化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民营企业股权重构。健全拟上市企业资源的挖掘和培育机制,重点做好创业板企业培育。通过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健全员工持股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二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区工业性投资项目业主承诺制审批实施办法》,重造审批流程,探索建立“标准告知,业主承诺,变前置为后置”的审批提速机制。三是拓宽民间投资领域。依托雄厚的民间资本,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42项实施细则,重点选择民间资本进入愿望强烈、国家省级层面有突破空间的行业和领域,推出一批推介招商的重大项目,大力推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等领域。四是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抓好省级创新型城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等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关于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

猜你喜欢
椒江十二五台州
家乡桥 幸福梦
第八届校局合作单位刑侦警务实战与理论研讨会在台州椒江召开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区域新闻客户端的舆论引导功能初探——以“e椒江”为例
2016年低温冰冻对椒江果树的影响与防御对策
“乞丐王”——记感动台州十大人物之一王曰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