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综述

2014-02-03 21:12
中国会计年鉴 2014年00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管理



会计教育综述

一、深化会计改革,推进人才培养

201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启发展新时代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克难攻坚之年,也是会计改革与推进人才培养的重要一年。

如何推动会计国际化,加入全球会计领先行列,是我国会计改革的重点之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指出:“要以开放的胸襟和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积极参与会计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我国会计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如果说造就中国经济“新纪元”关键在于推动经济转型,那么,造就中国会计工作“新纪元”的重点就在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正如楼继伟所强调的,应该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究,在管理会计理论、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加快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我国会计人员总计1 660万,其中具有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有472万人,占总人数的28.4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仅有12万人,占总人数的0.72%;至于通晓中外会计规则和财经法规的人才更是屈指可数。由此可见,虽然我国是一个会计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会计人才强国。2013年是《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的第四个年头,会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上,一方面启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2013年全年3所国家会计学院实际落实培训任务8 038人次。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制定印发《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提升计划实施方案》,顺利组织第一次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提升计划——特殊支持计划人才选拔工作。在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组织召开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会议和第五届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会议上,不仅制定了优秀学位论文和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办法,而且草拟了会计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和会计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完善了会计教育体系并走向规范化。在会计职业教育上,2013年全国共有206万人参加初、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无纸化考试和纸笔考试。这说明推动落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完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和新版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此外,针对会计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硕果累累。配合会计改革工作,举办12期紧密结合政策方向和工作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 426人。举办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全国师资培训班,来自112个中央机关、37个省市财政厅(局)和35个财政专员办共370名代表参加培训。在相关科研所建立会计信息化相关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探索建立XBRL及会计信息化相关研究长效机制,培养信息化高素质人才等。

二、教学工作调整,为会计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改革是教育的冲锋号,教育是改革的后备军。为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和会计工作大局,我国会计教育工作不断完善。针对会计改革的主要方面——会计国际化、管理会计、会计信息化和内部控制等,各大高校的会计教学单位大力进行教育教学调整,通过多方论证与市场调研并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大政方针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会计人才。

(一)会计国际化。面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新形势,面临跻身国际会计发展前沿的要求,我国精通国内外会计知识的高端人才凤毛麟角。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未来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缺口更加明显,中国急需更多与国际接轨、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审计规则的高级人才。为此,会计教育的国际化调整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1.培养模式的转变。会计人才未来的挑战不仅来自于国内的比拼,而且更多的是源于国际上的竞争。会计教育只有在培养模式上融入国际化视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需求的合格会计工作者。在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上,中山大学魏明海教授也指出:“在不一样的经济模式、不一样的生产方式、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不一样的人际交往、不一样的国际关系等新社会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要打破‘天花板’模式,而转向开‘天窗’的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和思维。”为此,各高校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培养理念和方法,加大国外先进会计知识和管理理念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战略思维,增强学生对国际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行动学习,引用国外最新教学案例、增强师生探讨等方式不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知识性。上海财经大学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四大的国际化业务平台,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会计的国际化趋势,在实践中运用与掌握更多知识。

2.国际会计人才的培养。为推动会计国际化,会计教育在及时“引进来”的同时,不断深化着“走出去”战略。作为会计教育主力的各大高校,一方面丰富会计教育方向,增设国际会计方向;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与国际组织间的联合认证,为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逐步扩大我国会计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截至2013年,全国已有88所高校与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合作开设ACCA方向班。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的管理学士学位和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的课程还得到了澳洲会计师公会的认证。这一认证令所修课程符合要求的毕业生可申请成为澳洲会计师公会会员、在澳洲注册会计师课程中获得基础阶段8门科目的全部豁免,以及专业阶2门选修科目的豁免,直接进入专业阶段4 门必修科目的学习。这不仅有利于为中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多的财会全才,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的国际认可度。

(二)管理会计。会计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甚至经济管理具有基础支持、战略支撑的作用,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有利于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教育培养还亟待完善,加紧管理会计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1.加强管理会计研究,以科研引领教学。各会计教育单位积极开展管理会计研究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更好地服务财政部会计工作重点的转变。2013年12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管理会计高层研讨会,通过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高管的探讨,丰富了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内容,推动了管理会计的科研发展。可以说,全国的会计教育单位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加强管理会计研究,力求通过丰富的科研成果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提供支持。要想实现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首先就要有精通管理会计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培训与自我学习尤为重要。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启动新一轮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计划,聚焦管理会计主题,就宏观与微观领域中的管理会计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科研项目,进行跟踪研究,形成成果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满足各界对新知识、新技能、新规范的培训需求。

3.结合企业应用,丰富授课内容。纯粹的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体会到管理会计在实践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更何况管理会计的艺术性,不是单纯从理论角度就可以体会到的。因此,通过与企业合作,深入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用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是深化学生理解管理会计精髓的重要途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海尔集团、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共同设立的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就提供了很好的参照。该中心通过研究管理会计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整合国内外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研究成果与企业实践等各类资源,为会计教育提供支持,为企业实施会计管理提供理方法指导。还有一些学校采用论坛形式,如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座谈会,邀请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代表,旨在以多元化的视角为与会者带来更多关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启示,为今后教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三)会计信息化。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 对会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传统的会计教育产生巨大冲击。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从而会计专业的教育培养也应随之转变。

1.实验室与课程的设立。信息系统与设备是完成会计信息化教学的首要条件,现实的模拟、实际的操作不仅是会计教学方式的改进,更是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推进会计信息化,许多学校都建设、更新了信息化实验室,并安装了用友ERP-U861系统、Oracle Hyperion HFM等国内外会计审计应用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同时一些院校还依据需求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设立了相关实验课,如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会计建模、ERP等实验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2.研究中心的成立。会计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在于XBRL应用问题,如何推动中国XBRL应用研究的发展对我国今后信息化至关重要。2013年11月28日经财政部批准同意,并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财经大学与财政部会计司合作建立了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信息化研究中心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应用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为会计信息化教育工作地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3.相关比赛的举办。为增强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学习兴趣,了解企业当前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许多高校积极支持企业与政府部门设立的有关财会信息化的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比如,“用友杯”企业沙盘模拟大赛、“中信证券杯”高校AIFA估值建模大赛和“金程杯”全国大学生EXCEL金融建模大赛等。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不仅深化了学习内容,而且习得了课堂中无法传授的知识。

(四)内部控制。由于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评价与报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会计、审计范畴,为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多所院校开设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相关课程。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院校均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作为专业方向课程,这使学生在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特点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关系,吸收世界主要国家各自的内部控制规范及其实践的精髓,更好解决现实生活可能面临的内部控制缺陷,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与完善。由于内部控制的实践性和内部控制规范的系统性,在授课时应改变一味讲解规范定义的模式,增加案例教学,在案例中渗透理论知识,以案例为主线,融会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会理论的同时掌握本质与运用。

三、完善双向培养模式,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会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实务人员的努力,也离不开会计学术研究者的探索。所以,要实现会计强国的目标就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学术型人才的建设。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2013年,各培养单位扎实有效开展培养工作,遵循专业学位教育办学规律,紧密结合会计行业实际,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勇于改革创新,为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MPAcc培养模式多样化。在会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培养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培养模式。中央财经大学的行动学习法强调学生要组成学习团队,采取“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地研究解决问题—展开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循环学习方式完成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南京大学的分类教学,针对不同生源因材施教,社会班的高精尖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行业班的研究型财会专家培养、双证班的国际竞争力财会人才培养。中国人民大学的管理咨询实践活动,北京交通大学依托交通运输行业进行定制培养等。正是各培养单位在培养模式方面的不断创新,使得会计专业学位的实践应用性日益凸显,形成了会计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2.MPAcc培养途径探索。为满足以主动服务社会需求为中心,以满足各行各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提升质量为主线的培养要求,各会计教育单位采取了以下途径;(1)课程体系创新。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其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将课程划分专业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模块、实践课程模块和学术素养模块。以达到“学生带着实际问题走入课堂,带着解决方案和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与工作方式离开教室”的目的。(2)践行式学习。为深化知识的应用,许多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企业参观学习等机会,使学生真切体会会计在实际中应用。

3.MPAcc与会计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具有相应资质。许多教学单位积极加强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会计职业资格机构的合作,积极进行课程认证和职业资格的衔接工作。中央财经大学MPAcc学生免考ACCA15门课程中的9门课程;可直接申请成为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会员(ASA),共享其学习资源;可直接参加香港会计师公会的QP考试等。同时,基于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会计教育也受到重视,在帮助学生夯实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所需要的专业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大法律法规学习的力度,使其养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学术型人才建设。2013年,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博士研究生以学术为主的培养模式和评价体制逐步完善。

1.丰富培养模式。为了将单调的理论研究以更加吸引人的方式进行传授,各会计教育单位尽其所能丰富培养模式。首先,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学生自主选课来确定其自身的研究方向,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在教学上以及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理论,侧重于“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研究的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术会议与国际交流。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每周举行学术沙龙活动,为学术型人才提供交流与研讨的平台。

2.制定评价体制。在评定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效果和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上,许多高校教育单位也做出了一些尝试。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特制加强博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考核的暂行规定。学生要在学习期间完成参加学术活动任务,博士研究生出席不少于20次,主讲1次,硕士研究生出席不少于10次。每位同学在第三学期末,要求任选1门自己听过的专题讲座,写1篇不少于3 000字的论文或报告,或是撰写1篇关于学术活动的总结报告。

(三)本科会计教育。近年来全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扩招,会计证考试火爆等现象, 为会计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挑战。截至2013年,全国有586 家高等院校设有会计专业,每年会计专业毕业生超过50 万人,但高端会计人才缺口较大,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虽然侧重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主线,但通识教育课程的效果并不理想。会计教育注重技能培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生误将考取各类会计证书当成就业的快速通道。2013年,针对以上问题,各高校会计院系和会计教育者对会计本科教育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

1.兼顾应用与学术,为进一步培养奠定基础。会计本科教育是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生未来道路选择的重要时期。许多学校认识到不能仅注重技能培训,也应该激发学生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兴趣,将选择权交给学生,以教师辅助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及时纠正“考证万能”的思想误区,使学生理性考证,避免盲目跟风。

2.完善通识教育模式。改变统一规划通识教育的误区,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及拥有的资源条件,形成独特的文理较差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通识教育体系。围绕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技能、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等分阶段逐步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核心,动态调整、优化课程体系,保持各课程间的本质联系与客观逻辑性。将通识教育落于实处,以取得实质效果。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供稿池国华 时萍执笔)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