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童幻想小说出版动态及启示*

2014-02-04 11:25聂爱萍
中国出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儿童图书童书幻想

文/聂爱萍 侯 颖

21 世纪以来,儿童图书成为美国图书市场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小说类作品撑起了童书市场的半壁江山。不容忽视的是,在儿童小说走向兴盛繁荣的背后,有着一类小说活跃的身影与突出的贡献,那就是幻想小说。想象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幻想文学是对人类想象力的开垦浇灌,对人类无意识的突破与再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儿童幻想文学最为贴近儿童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愿望,与儿童内在精神生命更为契合。走过了坎坷起伏的20 世纪,21 世纪伊始,美国儿童文学强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幻想小说来势汹汹的攻势下,逐渐让位,儿童幻想小说爆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质量和数量上大幅飞跃,有力推动了图书市场的繁荣。

一、出版概况

近年来,幻想小说在美国儿童图书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种试验和创新改革层出不穷,从呈现形式到内容体裁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总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3 个方面。

1.出版形式多种多样

信息革命的全面爆发与升级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阅读与出版方式,挑战着人类的已有经验,转换着儿童的阅读体验。市场嗅觉敏锐的图书出版商开始探索图书出版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可能,打造童书出版的新样式,由此形成了纸质图书、电子图书以及相关图书软件开发三大板块共存互进的格局与局势。纸质图书主要分为精装硬皮书和平装纸皮书两类,属于传统类的出版形式。阅读的便捷性和无辐射的安全性使得纸质图书当下仍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份额,遥遥领先。从美国出版商协会(AAP)统计公布的一组2013年的童书出版数据来看,纸质图书仍然占到了市场总量的80%。[1]电子图书(EBooks)包括有声读物(audiobooks)是最近几年的新兴事物,更好地适应了出生于20 世纪90年代及21 世纪初的青少年的阅读需求。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升级换代提升了使用功能,使用户体验更加多样化,由此带动了移动阅读的发展。

自2010年起,备受成人欢迎的电子书开始进军成人图书市场,同时依据纸质小说开发的有声读物在低龄读者阶段也开始走俏。从2011年到2013年,电子图书产品销量上升了1 倍之多。[2]第三类形式,图书软件开发实属新近开始的改革项目。各大出版社纷纷试水,尝试软件开发,充分发挥利用自身优势,以幻想小说打头阵,“将自己的畅销童书开发出软件产品,来吸引那些对电脑和数字产品趋之若鹜的青少年爱好者”。[3]他们或组织整合与教育相关的资源,突出软件产品的教育功能;或结合市场热点,遴选精品图书,开发互动类软件以丰富儿童的阅读体验,增加阅读乐趣。前者如学乐出版社的“金牌间谍之幽灵公寓”(I Spy Spooky Mansion)、哈珀·柯林斯的电子品牌“好奇的小狗”(Curious Puppy)等借用游戏的形式加强夯实软件的教育元素,旨在让儿童在玩耍之中习得知识。后者如西蒙及舒斯特出版社依据本社小说开发的U-Ventures 系列、企鹅出版社推出的“我们能做到!”(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d)、霍顿·米夫林-哈考特开发的“好奇的乔治”(Curious George)系列软件等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全方位包装利用原版图书,呈现了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不断更新着儿童阅读的个人体验,多元化、多渠道、多点式地挖掘小说文本和儿童读者的内在潜力。

2.小说类型多种多样

最近几年,幻想小说已经成为美国儿童图书出版的主旋律,涌现出了众多的幻想小说作家,也诞生了不同类型、风格迥异的小说作品。除去在21 世纪初异常抢眼的探索幻想(quest fantasy)、童话改写以及原创类幻想作品之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来兴起的两类读者反响良好的幻想体裁:一类是以《暮光之城》(Twilight)为代表的超自然浪漫小说(paranormal romance);另一类是以《饥饿游戏》(Hunger Games)为代表的反乌托邦式的幻想小说(dystopian fantasy)。这两类幻想体裁可谓是异军突起,独领风骚,自问世以来便一直深受青少年的追捧,热销程度大大赶超传统类型的幻想小说。吸血鬼、狼人、僵尸、水妖等这些阴森可怕且一度被拒绝在儿童文学大门之外的形象开始出现在儿童眼前,各种神秘莫测的场景和险象环生的情节拓展着儿童的想象空间。可以看出,儿童幻想小说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尝试突破创作瓶颈,积极寻求转变,实现了自身的全面崛起。

3.市场销量居高不下

根据威斯康辛大学联合儿童图书中心(CCBC)发布的《儿童图书出版观察报告》(2008),美国儿童图书出版出现了“失衡现象”,[4]即大多数出版社都向幻想小说敞开大门,主动示好,导致幻想小说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整个图书市场种类配比和发展严重失调。从2008年至今,幻想小说一直都是驱动儿童图书市场的先锋主力,如前所说的两类新兴体裁产生了巨大、持久的市场效应。数据最为显著的一年当属2012年。随着《哈利·波特》系列和《饥饿游戏》等畅销幻想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公众对于幻想小说的热情史无前例地高涨。整个图书市场,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电子书,都呈现出了极其繁荣的发展态势,较销量已经上升的2011年增长了47 个百分点。[5]这一惊人的增长数字被许多儿童文学研究者和出版商家解读为“幻想热的必然结果”。[6]不难看出,在进入21 世纪第二个十年发展期的美国童书市场极大地依赖于幻想小说的发展与流行。至此,可以说,幻想小说已逐步取代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主流地位,成为了美国儿童文学的中流砥柱。

二、发展成因

幻想小说在出版市场的持续发热,除其本身同儿童认知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内在契合之外,更多地则依赖于外在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与推动。

首先,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浪潮轰然炸开了美国现实主义儿童文学的大门,将幻想的“灵气”与“魅影”带到了美利坚。不仅儿童喜欢,成人读者也爱不释手。《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见证了儿童对于幻想的渴望、成人想象力的匮乏,同时也彻底拉开了想象的大闸,激发了广大读者对于想象的向往。读者明确的阅读需求和审美指向是文学创作和出版的风向标。各大出版社纷纷向幻想作家敞开怀抱,主动为幻想创作新秀提供各种机会。偌大的市场缺口和潜在商机也意味着儿童文学作家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大量作家倾注时间和精力投入儿童幻想作品的研究与创作,大规模的创作队伍和作品数量进一步带动了幻想小说的持续发展,也催生了如《饥饿游戏》《暮光之城》等名利双收的流行畅销小说。

其次,儿童文学奖项的肯定与鼓励也功不可没。以美国儿童文学最高奖——纽伯瑞奖章(Newbery Medal)为例,2009~2014年6年 间获得金奖 的幻想小说有4 部,分别是2009年尼尔·盖曼在英美两国同时发行的奇幻作品《坟场之书》(The Graveyard Book),2010年丽贝卡·斯戴德集幻想、神秘和探索于一体的《当你找到我》(When You Reach Me),2013年艾普盖特讲述大猩猩伊万和小象露比情感世界的动物幻想《独一无二的伊万》(The One and Only Ivan)以及凯特·迪卡米罗有关动物的小说《弗洛拉和尤利西斯》(Flora & Ulysses: The Illuminated Adventures)。而自1979年至2008年这30年间,荣获金奖的幻想类作品总共才4 部。[7]短短几年儿童幻想小说取得的成绩便已远超过去30年。获奖图书作为各大图书馆、书商以及家长老师的首推之选始终保持着较稳定的市场占有额,引领着儿童阅读与审美的航向,且效应持久,大多最终成为经典。因此,奖项产生的市场效应和阅读推广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再次,童书出版商解放思想、拓展商机的尝试也为幻想小说的发展创造了机会。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以及移动平台的完善构建加速改变着新一代青少年的阅读习惯。这一既定的事实也迫切要求童书出版商们转变经营理念,改变经营模式,以寻求新的商业机会,迎合新兴的阅读需要。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各大出版社开始从自己的畅销书目中遴选优秀作品,尤其是幻想作品,制作电子图书、有声读物,完善相关的软件制作和设计,通过iPhone,iPad 等移动电子平台上市推出。这对于已有资源的二度开发刺激了幻想小说的发展,同时也拓宽了幻想小说的表现范围,丰富了表现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幻想小说的影响力。

总之,在各种内因外力的作用和助推之下,美国儿童幻想小说逐渐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禁锢和束缚,越战越勇,渐成大势。

三、对中国童书出版的启示

儿童幻想小说在美国快速发展、精彩纷呈,构建了一个想象话语的狂欢时代。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对中国当下儿童图书,尤其是幻想小说的出版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1.营建新阵地,进行版图扩张

出版社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敏锐洞察读者的阅读倾向及时代潮流,实施“进攻性的扩张策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儿童作家不断挖掘钻研新鲜多样的艺术表达方式,不断拓展延伸幻想小说的叙述范围,从体裁类型到创作实践不断拓宽幻想小说的艺术疆界。在题材上,支持作家冲破传统束缚,踏入过去鲜有人涉足的“禁地”,转变创作思想,优化创作资源,适应儿童的审美需求,用人性的厚度凝练故事,提升作品的元气。在创作实践上,鼓励作家突破原有陈规,打破固定模式,踊跃进行创作革新、文字游戏、范式实验等,勇于挑战幻想的极限。如此一来,幻想小说才会拥有更多的发展资源,具备更多的发展动力和空间。

2.传统优势资源的延续与整合

在开拓掘进、发展创新的同时,出版商也应注重从传统经典中汲取养分,对自身的优势和长处进行总结和整理,综合利弊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悠久幻想传统和丰富的幻想资源完全可以经过现代的重组开发而光芒再现。笔者认为,当下的幻想小说出版应当高度珍惜并重视我国的传统资源,实施以旧翻新、以旧带新、以旧促新的三步走战略。以旧翻新是指出版社可以根据当今儿童的审美需求重印曾经的经典作品,如传统神话及民间故事、成语故事、诸子百家作品,在保持作品原意完整的前提下进行灵活有趣的改编,使传统资源迸发出鲜活的时代特色。以旧带新是指立足经典的创意改写,比如对于经典童话作品的改写创作。许多经久不衰的童话故事及其中的人物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了儿童读者的脑海里,若能对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情节进行改编和创造无疑将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将有效地延长作品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一经典的“再度开发”不仅使传统顺应时势与时俱进,获得了新的发展生机,同时也增强了经典作品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以旧促新是指以传统文学作品中优质的想象力开发当下相对贫瘠的幻想土壤。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适当地制止天马行空、天花乱坠的胡思乱想,而且能够为探索中的中国儿童幻想小说提供一条可行的出路或捷径。传统的资源是在历史进程中日益的积累与沉淀,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想象天赋蕴藏着几千年来人类的智慧。用这一结晶来指引今天的幻想,不仅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绝佳素材,也使得儿童幻想小说更加厚重、更为扎实。

3.打造多元共生的网状生存模式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势必带来文学的多栖发展。幻想文学的奇妙与神秘必然会成为各种媒体争抢的宠儿。小说文本、影视剧作、互动游戏,彼此之间将展开更为深层的互动。面对新兴的技术平台,出版社应当主动出击,以传统纸质媒介为中心,加快数字化出版的进程与改革,对幻想进行深度开采挖掘,多轨并行,网状铺开,扩展幻想的潜能。此外,各大出版社应当将电子产品的开发建设作为今后出版发展工作的重心,结合畅销纸质图书迅速产出适应不同读者年龄群的电子图书以及有声读物,倾力打造具有自己独立个性的电子品牌,形成自身鲜明的出版特色,以快速抢占市场与商机。以品牌为领导,创意设计为支持,系统有序地铺开市场,全面实现纸质媒介与视频媒介的对话,推动幻想文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文字、影像、游戏交叉互文、多栖发展、多元共生的全新时代。文学视频化和视频文学化的双向转化不仅能够扩大幻想逼仄的生存空间,也丰富着幻想的存在形式,增强了幻想的竞争实力。

当然,在学习借鉴美国儿童图书出版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规避其缺点和不足。例如,出版商家出于巨大利润的诱惑,一味地追随迎合市场,对于各类幻想小说一路绿灯放行,这种过度的包容和对于创新的过分张扬导致其缺乏选择性,使得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反而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热情。鉴于此,国内的出版商家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加强作品的文学内涵,多出经典的精品图书,追求久远的影响力,而非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或经济收益,以更好地保护儿童读者的想象力和审美力。

[1]Dianna Dilworth. Book Revenues Down 3% in First 10 Months of 2013[EB/OL]. http://www. mediabistro.com/galleycat/category/sales-stats

[2][5]Jason Boog.“The Hunger Games” Book Boost Fades [EB/OL]. http://www. mediabistro. com/ galleycat/category/sales-stats

[3]李婧.美国童书出版商试水图书软件开发[N].中国图书商报,2011-5-10

[4]Kathleen T. Horning, et al. Thoughts on Publishing in 2008 [EB/OL]. http://ccbc.education. wisc.edu/books/choiceintro09.asp

[6]Kathleen T. Horning, et al. Thoughts on Publishing in 2010 [EB/OL]. http://ccbc.education. wisc.edu/books/choiceintro09.asp

[7]ALSC. Newbery Medal Winners, 1922-Present [EB/OL]. http://www.ala.org/alsc/awards-grants/bookmedia/newberymedal/newberywinners/medalwinners

猜你喜欢
儿童图书童书幻想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新东方童书
童书2020:新内容,新渠道
图书发行难点思考
浅析儿童图书的材料运用
多元文化儿童图书项目
我国儿童图书出版策划探析
锁不住的幻想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