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走向“新常态”,企业要有新谋略

2014-02-04 22:03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昌
浙江经济 2014年14期
关键词:过渡期新常态常态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永昌

经济走向“新常态”,企业要有新谋略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永昌

中国经济正处在向“新常态”的过渡期,无论是浙江还是全国,经济形势仍然是比较平稳的,不要太悲观。企业家们既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同时又要瞻前顾后、积极适应、谋好未来、严防盲动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向“新常态”的过渡期,经济增速仍处于高中速阶段,还没有真正进入完全意义上的“中速常态”。这个阶段宏观调控的思路、走势,一般会呈现“中药调理”状态,企业务必抓紧时间精心谋划、强身健体、适时而动。

现状:我们正处在“新常态”的过渡期

近年经济增长目标为什么是7.5%左右?第一,党中央决定到2020年全面小康翻两番的目标,测算下来增速平均要达到近7%;第二,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就业测算,要保证1000万左右的就业,经济增速大概需要达到7%以上;第三,物价调控目标3%左右。这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民生问题。同时,还要顾及调结构转方式、推改革利长远,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等综合平衡。通过这些调控目标的组合,未来一个时期的增速将是7%以上或即7.5%左右。

现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始趋向多元化、组合式目标,这既有自己特点,也向国际通常惯例靠近,而不仅仅就经济增速论增长目标。虽然中国经济更高的增长不可能也不应该,但低也低不到哪里去,理想目标可谓“不上不下取其中”。整个经济从增长角度而言,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将处于7%以上或者说7.5%左右的合理区间。对上半年和全年浙江经济增速的判断,不应过于悲观,应该更积极一些。

实际上,现在的增速还不完全是“新常态”的,而是处于向“新常态”的过渡期。目前的增速还保持在高中速水平,真正进入到“新常态”也许应该是中速的。这个过渡时期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起码也要有3—5年时间。在这个过渡期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大问题是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的矛盾纠结,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下得太多,但结构调整的任务又非常艰巨,不能增长过高。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和宏观调控的精准适度仍是十分复杂和艰难的。

企业家们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另一方面又要瞻前顾后、积极适应、谋好未来、严防盲动。

问题:信心、投资乏力,债务、担保风险加大

目前中国经济表体上尚属健康向好,但深层的市场供需结构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矛盾等十分突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进退、上下”两难的“纠结期”将是长期的。对此,企业家们也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如果就当前比较直观的经济问题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预期信心处在一个徘徊状态,对发展前景忧虑较多。这也是各界都最为担心的事。

二是投资乏力,尤其是工业与民间投资。但现在又面临诸如高产能、高杠杆、高能耗、高债务、高投资、高出口等“高血脂”病,需要去“高”。未来“投什么”、“谁去投”?需要“差别化投资”才是出路。

三是实体经济处在一个困难的低迷时期。实体经济尤其制造业短期内振兴恐怕有点难。如果供需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作较大调整,实体经济要改变现状实在难以令人乐观。当然,若干年后有实力的实体企业机会还是好的。

四是债务风险有所加大。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中国整体债务增至142万亿元,占GDP的245%,而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经济中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在65万亿元左右,相当于2012年GDP的125%左右。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债务扩张来实现的,早已超过80%的警戒水平。

五是房地产业是个“烫手山芋”。对中国来说,房地产业不仅仅是一个实体产业,更是一种金融经济,但到现在许多人仍把房地产仅仅看成是一种单纯的实体产业。同时,房地产还是一个经济态势晴雨表,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和老百姓的“天大”问题。房地产从长远来看会逐步降温趋稳,但短期看,也许会有所起伏波动。

办法:“中药调理”式调控

在这样一个矛盾突出的阶段,政府似乎采用了文火慢炖的“中药”式调理,差别化把脉、针对性治疗,既避免有气无力的调控方法,更严防“下猛药”式的“硬着陆”。一切都好像都要在“事缓则圆”的过程中见分晓。

目前,政府首先会在预期调控上做很多文章,即调控预期、提振信心。近期中央领导的一些相关讲话,最主要的就是调控预期,防止外界“唱空中国”,批驳唱衰中国论调,表明中国尚好趋势和信心。

其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调控应该是定向调控为主,也就是差别化调控。所谓“精准发力”,也就是定向化、差别化的调控。哪些地方该支持,哪些地方不支持,政府会有所侧重。今后,“天女散花”式、“水满金山”式、“眉毛胡子”式的调控,将难以重现或应尽力避免。

再次,更常态、常规的应是适量、微量调控。过去大剂量、猛狠式的刺激方式,显然与经济结构主要矛盾相去甚远,后患很多,今后通常应以多批次、细水长流式的中微刺激为上策。

总的看,宏观调控的目标基本取向应是稳健温和的。但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走势的主要趋向是下行压力。所以,控制“下行”任务将多有凸现。

面对下行压力,政府会有应对举措:在增速的合理区间内,政府将保持战略定力,不会乱出手、出重手;但如增速低于7.5%或7.3%,就可能会出台一些中微刺激政策,也就是所谓精准发力;立足中长期,会通过改革、开放寻找新的增长的动力;立足全局,会调动、激活各地的区域发展活力,在中西部等地区寻找新的市场潜力;立足全球,仍会咬住国际市场不放,开辟新的国际市场潜力,如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举措,继续强化国际市场的带动力。

应对:企业的六大举措

面对宏观经济走势处在“新常态”的过渡期,各种矛盾困局叠加,企业应沉着应对。

智谋为先。尤其是在差异化调控前提下更应如此。今后无论是过渡时期还是新常态时期,企业都要讲求经营战略与策略,尤其是政府采取差异化调控政策的过程中更不应盲从。“新常态”时期,需要有新理念、新智慧;差异化时代,需要有差异化智谋、方略。

精专为上。在扩张时代早已离我们而去的情况下更应这样。企业发展的过长战线要尽可能收缩“瘦身”,多业开花难有“艳丽”,要向着做精做专做强主业方向发展。这是老话,但有新内涵。

管理为基。中国企业已真正开始步入了现代治理结构的时代。对大企业、现代企业来讲,家族化管理毕竟非长远之计。企业要把内部管理文章做深做透,这是基业常青常存的根本。

资本为王。实体经济仍是主干主体,但实体经济的背后是资金流,要用资本的眼光来看待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国的资本革命还没有真正到来。要主动收缩被动的过长的资金链、担保链,优化企业股权、资本结构,做足金融资本市场文章。

整合为要。要学会把边缘地带的可利用的资源都整合起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这个向“新常态”的过渡时期,必然伴随着结构大整合、资源大融合时期,同时也必然是大浪淘沙过程。优势、竞争力、财富、机会,通常发端在边缘地带。边缘区域易发生“革命”,也有更多发展新空间。有资本实力的企业,特别要注意发现、寻找边缘机遇,其中关键的就是对边缘资源进行整合。

创新为本。房地产造富时代已经过去。近期,造就富翁的产业可能是互联网及相关企业。企业发展、科技创新都要依靠互联网。互联网不仅是一个产业问题,更是“第二个市场经济大平台”,是一个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大舞台,务必主动去接轨它。浙江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大力发展国内境外电商,准备在全球铺设网上网下营销大网络。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新战略。

无论是浙江还是全国,经济形势仍然将是比较平稳的,不要太悲观。但企业家们也得把问题看多一点,毕竟转型时期的矛盾很多,压力很大。尽管如此,但我始终坚信,对有实力、有本事、有能耐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那一定是机遇多于挑战,前景是美好的!

⋆本文根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博士在浙商智库2014半年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整理。

猜你喜欢
过渡期新常态常态
农业农村部延长宠物饲料标签转换过渡期6个月
盐改过渡期有效依法开展盐政执法监管工作的探讨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