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急诊患者流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014-02-05 09:08王荣欣费晓璐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9期
关键词:流向门诊信息系统

魏 岚 刘 尧 王荣欣 费晓璐*

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急诊患者流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魏 岚①刘 尧①王荣欣②费晓璐①*

目的:为加强急诊医生对急诊就诊患者流向的掌控,提高急诊患者就诊安全,研制急诊患者流向系统的医疗软件。方法:在普通门诊系统的基础功能上,扩充患者列表的分类,增加患者流向的记录、展示和医生交接班等功能,在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平台上研制开发能够记录急诊患者就诊流向与就诊行为的信息系统软件。结果:研制开发的急诊患者流向系统能够记录患者在急诊就诊时的流向及全部就诊行为。结论:通过应用急诊患者流向系统,能够实现急诊医生对急诊患者全程就诊状态的掌控,可较为圆满地达到预期目的。

医院信息化;信息系统;急诊;患者安全

魏岚,女,(1979- ),硕士,工程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技术科,研究方向:医疗信息化。

[First-author’s addres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ion,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急诊拥挤现象作为急诊医学未来5大问题之首被提出,并已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和研究,且急诊医疗所面临的往往是一些高危急重症患者[1]。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急诊医疗的效率,使得急诊医生从繁重的大量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患者身上[2]。2009年,美国急诊医师协会就急诊信息系统建设发表白皮书提到,“医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有效提高急诊工作效率,促进患者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差错,但如果建设不当反而会降低患者诊疗效率,增加不必要的临床工作,延误患者的诊治并增加病死率”[3-4]。

目前,国内已实施的HIS,多数只针对普通门诊和病区管理进行建模和流程设计,而对急诊业务考虑的较少,更未能针对急诊诊疗模式进行工作流程设计的急诊专用系统[5]。而急诊医疗的诊疗模式与门诊医疗有较大的不同[6]。门诊就诊患者大部分为慢性病患者,需定期开药,且其病情相对于急诊患者而言均较轻,在医生为其进行诊治后,门诊诊疗即结束。而急诊患者中多为急重患者,部分患者的急诊诊疗活动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个别患者的急诊诊疗活动甚至会持续数日[7-8]。急诊诊疗的特殊性使得急诊医生能够时刻掌握急诊患者的就诊流向,因此,本研究组在HIS的基础上开发出患者流向系统,辅助医生实时了解患者的就诊流向与最新状态,提升急诊患者的就诊安全[9]。

1 急诊患者流向系统整体设计

急诊诊疗特殊之处在于其持续诊疗的概念。在患者来到急诊室就诊开始,急诊诊疗活动即随之开始。患者的一次急诊诊疗活动可能会持续数日,其责任医生会不断更改,直到患者伤病平稳、医生确定其本次急诊诊疗结束以及患者能够离院、住院或者转到门诊诊疗为止。

在设计急诊患者流向系统时,根据急诊诊疗的特点,将传统的门诊患者状态扩充为4个状态[10]:①未诊患者,表示患者已经挂本科室的号,当时尚未有医生进行接诊;②诊中患者,表示患者已经由本科室的医生对其接诊,但是尚未结束此次急诊诊疗,正在急诊诊疗过程中的患者;③诊毕患者,表示登录医生已经完成该次急诊诊疗的患者;④临时处置患者,处于此列表的患者均处于急诊诊疗过程中的状态,但是其责任医师不是登录医师,但是登录医师在其该次急诊诊疗过程中进行过诊疗操作[11-12]。

为了详细记录患者的急诊就诊状态,并能保证每个日志记录的格式一致,本系统设计出共用的方法供程序在各个地方调用,如图1所示。

图1 患者日志方法调用示意图

由于急诊医生的工作特殊性,急诊医生不可能在诊室持续地接诊患者,有可能因为紧急抢救等原因暂时离开诊室。责任医生不在诊室时,若其所负责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变化,需要进行紧急处置,则可由其他医生进行临时处置。这就是急诊患者状态中临时处置患者的含义。待该患者的责任医师回到办公室,通过信息系统即可查看所管患者的诊疗全过程与变化。待患者结束本次急诊诊疗后医生可在系统中选择患者的最终去向,包括死亡、留观、转院、转科、离院、抢救和手术等。

2 急诊患者流向系统介绍

在原有HIS的平台上,设计开发急诊患者流向系统,在患者的急诊诊疗过程中,医生可查询该患者的详细诊疗活动的具体内容与去向,包括患者是否交费,何时交费,交费地点,是否取药,详细取药时间等信息。以便医生掌握患者的具体诊疗活动,避免发生急诊诊疗过程中“丢患者”的情况发生,提升了急诊诊疗安全(如图2所示)[13]。

图2 急诊患者流向展示

图2 显示了某个患者在该次急诊诊疗过程中的所有详细的就诊活动,并显示出该患者该次急诊诊疗的全部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操作人员以及操作内容等信息,方便医生掌握患者详细诊疗活动。

医生可在系统中选择自己的责任患者,在按照拼音字头录入接班医生后,将患者的责任医生转移到接班医生,被转移的患者则会在接班医生的诊疗中患者列表之中[14]。

3 结语

急诊患者流向系统在急诊部门应用后,由于急诊医生能够通过该系统随时掌握患者的急诊诊疗的详细活动,极大降低了急诊诊疗中“丢患者”的情况,有效提升了患者急诊诊疗的安全。随着该系统的应用已发现了有待改进的地方,如设计患者交接班功能仅限于本科内交接;急诊内科的医生仅能将自己所负责的患者交接到急诊内科的其他医生名下,不能跨科交接。但是,在急诊的实际诊疗过程中会有跨科交接班的需求,急诊神经内科接诊的患者需要转到急诊抢救室进行救治。因此,在该系统的二期开发中将急诊交接班功能扩展为可以跨科交接患者,使其更方便急诊医生使用[15]。

[1]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report:the future of emergency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health system[J]. Acad Emergency Med,2006,13(10):1081-1085.

[2]王肖,徐腾达,尹文,等.急诊拥挤度评估与预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0):1023-1026.

[3]Moskop JC,Sklar DP,Geidenman JM,et al.Emergency department crowding part 1-Concept,causes,and moral consequences[J].Am Emerg Med,2009,53(5):605-611.

[4]徐腾达,马遂,于学忠.急诊科拥挤现象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1):1221-1223.

[5]王荣欣,秦俭,魏岚.北京某医院2004-2007年急诊就诊患者规律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2):1541-1543.

[6]傅征,任连仲.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7]Wei L,Dong S,Fei X.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emergency observation room in a Chinese hospital[J].J Med Syst,2013,37(2):9906.

[8]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基于HIS的急诊科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华南国防医学,2007,21(5):58-60.

[9]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Emergency department information system:primer for emergency physicians,nurses,and IT professionals[R].White paper,2009.

[10]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国内急诊医学诊疗信息系统的构建及需要把握的问题[J].华南国防医学,2007,21(1):38-40.

[11]魏岚,费晓璐.介于门诊与病房之间的急诊观察室信息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1):62-63.

[12]高雅梅.急诊科病人各环节的无缝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407-409.

[13]徐伟海,雷李美.急诊风险管理机制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7):681-682.

[14]郭颖达,姜安丽.国外患者安全胜任力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6):36-38.

[15]O'Leary KJ,Afsar-Manesh N,Budnitz T,et al.Hospital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 competenci es:development,description,and recommendations for use[J].J Hos Med,2011,6(9):530-536.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mergency observ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hospital information platform/

WEI Lan, LIU Yao, WANG Rong-xin, et al//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4,11(9):4-6.

Objective:To develop an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emergency patient flow and improve patient security.Methods:The software which can record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seeking behavior of patients was develope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and inherited the Patient Index of HIS.Results:The emergency observ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en put into service in clinic applications. It can record the flow and all behavior of emergency patients.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patient flow tracking system makes it possible for doctors to control the status of patient attendance. The anticipate purpose was fulfilled fairly well.

Hospita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Emergency; Patient security

1672-8270(2014)09-0004-03

R197.324

A

10.3969/J.ISSN.1672-8270.2014.09.002

2014-04-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330)“急诊信息系统基础模型研究”

①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技术科 北京 100053

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 北京 100053

*通讯作者:feixiaolu@tsinghua.org.cn

猜你喜欢
流向门诊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门诊支付之变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幅、换手、振副、资金流向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