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信息素养分层次教学模式构建

2014-02-05 00:47郭妍刘洋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教学法院校

郭妍,刘洋



中医药院校信息素养分层次教学模式构建

郭妍,刘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根据中医药院校学生信息需求的年级差异,构建信息素养分层次教学模式,将信息素养教育分为通识型、专业型和研究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设置不同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差异化信息素养教育和引导,从而达到有效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中医药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分层次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21世纪的医学信息呈几何式增长,信息素养已成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笔者通过网站调查、电话访谈、电子邮件咨询等途径,对全国23所中医药院校进行调研,发现各中医药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设置单一、开课时间不合理、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方法滞后、与学生专业耦合程度低等,无法满足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信息需求。各中医药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水平亟需改进。

为了提升中医药院校信息素养教学的质量,本文提出信息素养分层次教学模式,将中医药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分为通识型、专业型和研究型三个层次进行,贯穿中医药院校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结合学生在各年级的不同信息需求,设置相应的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对中医药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通识型信息素养教育

通识型信息素养教育适用于大一新生,这个阶段开设的多为基础性课程,学生几乎还没有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在信息需求方面,既没有撰写学位论文的需要,也没有研究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的需要,很少有明确的信息需求。本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中医药学信息意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网络基础知识。

1.1 课程设置

通识型信息素养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包括图书馆新生入学教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1]。图书馆新生入学教育以讲座形式为主,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公共基础课。

1.2 教学内容

图书馆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开端,主要介绍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中医药信息的作用等内容,同时可以配合一年级课程内容推荐相关教学参考书,让学生意识到除课堂学习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图书、期刊、网络资源可供学习和参考,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理论、基本操作知识和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搜集、分析、处理打好基础。

1.3 教学方法

1.3.1 直观教学法 通识型信息素养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2],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帮助图书馆员进行图书及期刊上架等直观方式,促进学生对中医药信息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信息组织方法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3.2 互动教学法 通识型信息素养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以事实性知识为主,概念性的内容较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利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外,还应注意互动教学法的应用,师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动法可以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3],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网络应用环节,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全国各中医药大学的校训及其含义,并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介绍查找过程和结果,由学生讨论其查找过程的合理性,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查找途径和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1.3.3 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通识型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浅显易懂,不受学生专业限制,适用性强,很适合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推广。现在支持网络教学的系统平台比较常见,如基于Moodle[4]、Wordpress[5]、Blackboard[6]等的开发平台,都具有很强的易用性,能够满足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的需要。网络教育平台可包括网络授课、电子教案、自助学习、在线考核、在线答疑、教学信息等功能模块。同时,平台管理者及授课教师还可以利用QQ、博客(Blog)、简易信息聚合(RSS)、维基系统(Wiki)、社会性网络服务(SNS)、开放分类(Tag)、微博(Micro Blog)等新技术开展在线互动交流,吸引学生寓教于乐。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可以充分体现信息素养教育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 专业型信息素养教育

专业型信息素养教育适用于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已全面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虽还不具备独立研究创新的能力,但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正旺盛。本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中医药学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药学信息源知识、中医药学信息检索工具知识,增强学生的中医药信息获取能力,使学生具备对中医药信息加工、处理、分析能力,以及中医药信息道德。

2.1 课程设置

专业型信息素养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包括中医药文献检索、医学法律基础、医学统计学、医学信息系统,并不定期开展专题数据库使用培训。中医药文献检索、医学法律基础和医学统计学为公共基础课,医学信息系统为选修课程。

2.2 教学内容

中医药文献检索在简要介绍文献检索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各种载体、各种类型中医药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使学生基本掌握查找自己所需知识的技能。医学法律基础主要包括医学法律法规、信息安全法规和知识产权内容,并对其中涉及到中医药的内容做重点介绍。医学统计学包括医学统计方法和常用工具。医学信息系统以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中医药信息处理为重点,兼顾医院信息标准化、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等内容。专题数据库使用培训对中医药相关数据库的资源情况、使用特色、检索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介绍,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2.3 教学方法

专业型信息素养教育应注重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和嵌入式教学法。

2.3.1 案例教学法 为改变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抽象的现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应突出问题性、实用性、指导性、生动性和操作性[7]。例如,在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程中引入立项课题的检索查新,在医学法律基础课程中引入某项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流程等。把学生引入真实的案例之中,有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判断和实际操作能力。

2.3.2 嵌入式教学法 嵌入式教学法是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与专业教师的协作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且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8]。嵌入式教学法又可分为完全嵌入式和部分介入式[9]。完全嵌入式需专业课教师和信息素养课程教师共同合作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研究性任务的设计、授课效果的评定等,实施起来难度较大;部分介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仅需在涉及到信息素养的部分才由信息素养教师承担课程的讲授,且这部分内容通常只需几个课时就能完成,相对容易操作,效果也很好。例如,信息素养教育部分介入药物化学专业课程,在专业课教师完成基础单元的讲授后,由信息素养课程教师向学生介绍药物化学专业独特的信息获取途径与方法,如Sciencefinder数据库的应用等。这种围绕专业课的信息需求开展的信息素养教学,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

3 研究型信息素养教育

研究型信息素养教育适用于四年级及以上阶段的学生。此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已系统全面,并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和科研能力,正面临毕业课题设计、论文撰写等多重任务。本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中医药信息评价、判断、分析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有效利用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开题检索、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课题立项及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

3.1 课程设置

研究型信息素养教育阶段开设中医药科研设计与实践课程,同时不定期开展开题指导、论文写作、科技查新等专题讲座。中医药科研设计与实践课程可设置为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

3.2 教学内容

中医药科研设计与实践课程从中医药文献获取、分析及评价角度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选题、科研设计,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发掘有价值的切入点确定选题,并把握课题发展方向和前沿,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评价、管理与利用能力。专题讲座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由资深专业课教师进行讲授,将其丰富的科研、写作经验与同学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3 教学方法

研究型信息素养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以互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所举案例和互动内容应以研究课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中医药科研设计与实践课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查阅相关的高水平文献,并通过阅读学习对其进行总结,在课堂讨论时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评价所查文献的内容、水平,并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按照正规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课题研究综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又为学生的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4 小结

中医药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信息素养教育必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中医药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通过该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够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水平,从而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医学研究能力和临床诊疗决策能力,为其未来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程翔,黄培标,梁秋春.医学教育认证体系下的医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3): 66-68.

[2]田淑芹,刘洋,郭妍.文献检索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1,30(4):37-39.

[3]任秀丽,邹霞.任务驱动法与范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9(9):30-32.

[4]刘伟光,郭小丹.基于Moodle的读者网络学习平台开发——以西藏民族学院信息素养教育网络平台搭建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1):44-46.

[5]江波,覃燕梅.基于开源软件WordPress构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门户[J].现代情报,2011,31(10):124-126.

[6]张梅,黄晓鹂.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协作学习在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证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2):77-79.

[7]李芒,蒋科蔚,李师.信息化学习方式案例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8]谢守美,赵文军.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J].情报资料工作,2012(1):108-111.

[9]朱丹阳.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5):153-156.

Construction of Multi-level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Mode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o Yan, Liu Ya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China)

According to TCM students’ grade difference in information needs, this article intended to build a multi-level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mode. The multi-level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general, professional and research levels. Each level sets differ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urricula, teaching contents and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ethods. Different grades of students receive different education and guidance, so a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CM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CM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ulti-level teach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6.01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HGJXH C110840)

郭妍,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文献利用,中医药文献史。E-mail; guoyan_0109@163.com

(2014-07-01,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中医药教学法院校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