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课程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研究

2014-02-05 03:48邵丽芳张冰冰汪芳芳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纵断面图样制图

杨 洁,邵丽芳,张冰冰,汪芳芳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工程制图课程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研究

杨 洁,邵丽芳,张冰冰,汪芳芳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微课因其短小精致、方式灵活、重点突出的特点,在高职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迅速展开。从微课对工程制图课程的适应性分析着手,以课程中的路线纵断面图作为知识点,分析了微课的选题思路、教学背景与对象、设计思路与教学目标;并通过知识点的教学重难点解析,演绎了微课教学脚本的制作思路,总结了微课制作实施过程,对推进微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有一定实践价值。

微课;设计制作;工程制图

0 引 言

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其短小精致、方式灵活、重点突出等特点,在高职教学中逐渐得到推广[1-2]。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3]。微课核心的课堂教学视频与相关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共同构建了一个半结构化、半主题化的“小环境”,是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手提电脑、手机等),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来快速学习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点或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教学内容。因上述优点,微课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迅速的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也纷纷展开。

1 微课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适应性分析

1.1 工程制图课程特征分析

工程制图是各类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研究绘制、阅读工程图样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是用二维的图形、符号表述三维空间物体的科学,培养学生识读工程图技能。工程制图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学习难度较大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才能掌握课程的内容。然而,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风格和学生个人的兴趣与喜好的弥合度。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就会造成完全听不懂、不想听的情况,这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完全放弃本课程的学习,最终考出超低分数,不能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1.2 微课对工程制图课程的适应性分析

因工程制图课程的上述特征,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非常必要进行有效的切割和整合;加之高职学生学习接受程度相对较低,不擅于一次性掌握多个系统知识,故将工程制图的复杂内容切分为各个独立的小知识点,克服高职学生学习集中度和持久度不高的困难,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帮助。微课内容短小精致、时间长度恰当的特点与工程制图的教学需要恰好匹配。微课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微课一般只讲授一个知识点,而不是系统的若干个知识点,这样使得授课目的更明确、主题更突出,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因高职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相对较短,而微课只是单个知识点的讲解,其授课时间较短,一般建议控制在10分钟左右。微课这个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了长时间讲解的缺点;录制成微课视频后,便于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需注意的是,微课虽然内容单一,但教师仍需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进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科的某个知识点,同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教与学的活动,精简地完成教学。

2 工程制图课程的微课设计思路

2.1 选题思路分析

本文以工程制图课程中的某知识点“路线纵断面图识读”为例,分析微课在路桥类高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之所以选择“路线纵断面图识读”,是充分考虑了知识点的独立、精要、典型等特性。一个好的选题,可以更加吸引人们想去了解,唤起人们的求知欲。选题尽量“小而精”,可以选取教学环节的某个知识点,并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选题时应紧跟学科前沿,关注社会热点,将学科知识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然后从中理出那些有实际研究意义的选题。

2.2 教学背景与对象

“路线纵断面图”是工程制图课程中专业识图的第一个项目“路线工程图”中的第二个子项目(第一个子项目为“路线平面图”),也是该课程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在前续的“路线平面图”识读中,学生已完成画法几何部分的基础学习,并已熟悉地形、地貌、地物的识读,掌握比例、线路、设计线、桩号、水准点、角标、平曲线的概念。因此,“路线纵断面图”的“图样识读”建立在学生已掌握本微课所需必要知识—比例、线路、设计线、水准点、角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3 设计思路与教学目标

2.3.1 设计思路

用项目任务导入,以图样识读为载体,化繁为简,循序渐进。让学生明确学习主题,并随着教学的进行,不断加深对于主题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去,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内心透彻明白教学内容,从而可以举一反三完成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类似图样的识读。

2.3.2 教学目标

“路线纵断面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路线纵断面图的识读和绘制,既能识读工程中路线纵断面图图样,也能将自己测量的结果用图样表达出来。

本部分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能正确识读“路线纵断面图”的图样部分的四大核心内容,即:会设置比例;能区别设计线和地面线;能辨识变坡点;会识读工程符号。

3 工程制图课程的微课制作研究

3.1 教学重难点解析

制作微课前,要充分分析该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尽可能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路线纵断面图”微课为例,用项目任务导入,前期以教师引导识读为主,用动画讲解,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后期培养学生自行识图能力,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完成大型工程图样的分步识读。具体教学重难点为:

3.1.1 教学重点

(1)会设置比例。横向比例与竖向比例不相同是路线纵断面图的一大特点,是本微课内容的重点。

(2)能区别设计线和地面线。路线纵断面图的作用是表达设计路线纵向线形、地面起伏、地质和沿线构造物的概况,其中核心内容是表达设计线和地面线的高低起伏以及相互关系。故掌握设计线和地面线,从图样上将设计线和地面线区别开来,对于后续内容的学习非常重要,是本微课内容的第二个重点。

3.1.2 教学难点

横向比例与竖向比例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怎样不相同,应该如何设置比例”,既是本微课内容的重点,亦教学上的难点。教学设计用“1/2”和“1/10”两种图样方式与原图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明了设置横向与竖向不同比例的原因,也因此更清楚路线纵断面图的作用。

3.2 微课教学脚本

制作好的微课必须要有好的脚本。以“路线纵断面图”微课为例,制作了12min时间的脚本:

(1)项目导入1min,包括项目导入、教学步骤阐述、教学目标提要三个内容。

(2)项目初识1min,包括初识路线纵断面图的定义和作用。

(3)分解图样1min,第一步先化繁为简、分解图样为图样和资料表两部分,继而进一步化繁为简,去除辅助信息,留下初识图样主体部分。

(4)比例导学3min,包括比例概念回顾,发现横向比例与竖向比例不相同,识读比例在图上及实际对应尺寸,并且通过“1/2”和“1/10”两种图样方式与原图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比例的“为什么不相同,怎样不相同,应该如何设置比例”三个问题。

(5)识读设计线、地面线和变坡点2min,明了平滑的粗实线代表设计线,而细折线代表地面线。通过变坡点“顾名思义”的引导,掌握变坡点的概念,能辨识变坡点。

(6)符号解读1min,引导学生识读涵洞和桥梁的工程符号,并从图中将其找出,然后回顾图样整体识读。

(7)学生识图3min,回顾本微课内容目标,并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行识读拓展图样。

3.3 微课制作实施

教师根据教学脚本,与现场学生配合,拍摄了约15min的教学录像,经过后期剪辑加工,制作完成时长为9min和15min两个版本的“路线纵断面图”微课,其中时长为9min的版本不含拓展问题的学生回答,知识结构完整,适宜于学生自主学习;时长为15min的版本包含了对知识点的拓展以及学生现场问答,交互性更强。

微课制作除了可事先准备的各种事项外,还应考虑主讲教师的选择,包括教学形象、教态仪表、随机应变能力以及从容面对摄像机的素质。

4 结 语

随着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微课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必将在高职教育中得到更多的实践和研究[4]。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应用典型的资源,将图片、视频、动画等相关资料融入到PPT授课讲义中来,确保课程的立体性。笔者通过自身参加全国微课比赛的经历,总结了微课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供同行交流参考。

[1]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2]Shieh 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Research on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the Micro-lecture in Engineering Drawing

YANG Jie, SHAO Li-fang, ZHANG Bing-bing, WANG Fang-fa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1112, China)

Micro-lecture has been put into rapid practice and applied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cause of its short and delicate and flexible manners. To start 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adaptive of micro-lecture for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Drawing, base on the knowledge point of road skigraph, analyzes the topic ideas, teaching background and objects, design idea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interprets the making ideas of teaching scripts, summarizes the pro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micro-lecture; design and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rawing

2014-10-28

2013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铁路工程制图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杨 洁(1980-),女,重庆人,讲师,E-mail:yangjie@zjvtit.edu.cn。

G642.0

A ?

10.3969/j.issn.1671-234X.2014.04.013

1671-234X(2014)04-0060-04

猜你喜欢
纵断面图样制图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12
习近平的战疫日志
100km/h线路节能坡纵断面设计研究
普速铁路轨道大修中平纵面的施工控制
基于DWG DirectX的电子产品图样结构关系轻量化构建方法研究
明天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城市?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路基纵断面设计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