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发生学方法在中药四性理论研究中的作用

2014-02-05 05:48张沁园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服食四性药性

张沁园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南250355)

浅议发生学方法在中药四性理论研究中的作用

张沁园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南250355)

中药四性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的性质。本文探索了通过发生学方法的介入还原完成对中药四性发生学的认识架构的可能性。基于古人对寒热的感受,服食反应是中药四性说的原始发端,从发生学观点而言,依据服食后的自然反应可作为药性最初判定形成的最朴素最直觉的方式。

发生学;中药;四性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跨入到“多元文化共生”的时代,中医药学的人文传统与现代科学建构之间的关系已日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研究中药学术,要从中药理论入手,这是提纲挈领的关键,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继承发展的突破口。中药四性理论又是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核心。作为一门应用自然学科,中药理论中的科学内涵和合理精髓是我们研究中的重中首重。传统中药药性理论是在特定自然环境、科学技术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对中药本质属性进行认知的经验概括与理论升华,具有突出的民族文化性和历史传承性。中药及中药四性学说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对这一问题的追究可以加深认识中医药理论的学术内涵、现代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发扬和维护本土医学的原创性,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发生学方法探索,有助于还原完成对中药四性发生学的认识架构。

1 中药药性的基本概念

中药药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药性是指中药作用于人体,在疗疾养生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特性[1]。中药的药性理论以临床实践为依托,以中国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为论理工具,结合中医脏象经络等基本理论,论述药物祛除病邪,纠正人体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治愈疾病,促进和恢复人体健康的性质和功能。中药药性古人习称“偏性”,意为以药性之偏可以“以偏纠偏”,用来纠正疾病所表现出来的阴阳病理偏颇现象。今人则习惯以“性效”或“性能”来概括。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徐洄溪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狭义的药性也称四性,它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理论之一。中药四性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平)的性质。四性亦称“四气”,由《神农本草经》首次明确提出。

2 发生学的方法原理

发生学是一个西学概念,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与范式,是从自然科学“嫁接”到人文科学的[2]。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发生学主要应用于起源问题的研究,如物种的发生等。发生学作为一种方法可以有助于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发生学在认识论原点上更强调主观认识,侧重于解释知识结构的生成机制,发生学研究通过探究认识的结构生成把握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内在的本质与规律,因此,发生学强调的是对主客体共同作用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的运用。发生学探究与认识相关的结构和生成,不仅研究认识如何发生,也研究认识为何发生[3]。我们引用并借助于这种原理与方法,可以深入探寻中药四性理论的发生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及相关规律,而以往采取的基于中医药古文献为研究对象的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多为“事件的发生”。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发生学的研究方法是把中药四性理论回归于其发生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这个特定历史环境及背景下加以综合的动态考察。通过研究当时古人的“知识结构”的生成,找到这个“观念的发生”。中药四性概念不仅是中药固有的属性,更具有浓重的传统文化思维的烙印,不了解中国古代哲学主流就难以理解中医药的本体论,就不会了解中医在理法方药诸方面皆强调的形上功能态对形下结构态的调控机制,因此我们基于古代中医药文献,借用人文科学研究中已经日益成熟的发生学研究方法,对中药四性理论进行从事件与现象的历史性研究到观念与认识的逻辑性研究。就人文科学发生学研究而言,比较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是必要的方法与途径[4]。

3 四时寒热感受和服食反应是中药四性发生的原端

明代的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在描述四性时除寒热温凉外,还用了“收、散、缓、坚、软”这些相对概念,在此之前,也有本草典藉持有相似观点。阴阳二分的物性观在药物四性中的体现为什么是寒热,而不是别的?寒热是人类源于自然环境的基本感受。阴阳原义就来源于日光的向背,“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无疑,冷暖(寒热)是自然赋予古人的第一直感。孕育了中华文明的秦赵之地,四季寒暑分明,人们对寒热冷暖的感知十分明确,寒热是中原地区人们对于自然的最基本感受。古阿拉伯医家对药物性质的划分除寒热外,还十分重视燥、湿,这与他们的生存大环境直接相关。李东垣在《东垣试效方》中指出“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温凉寒热,四气是也。温热者,天之阳也;寒凉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先民,四季分明,为生计健康,对寒热的感触相当敏锐。药物特别是植物药受四季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天地寒热的阴阳之气为药物所感,因而古人有四性禀受于天之说,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十问》篇中说:“气本乎天,气有四,曰寒热温凉是也……温热者,天之阳,寒凉者,天之阴也”,明确表明了四性禀受于天的观点。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也说:“四时者,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而已,药性之温者,于时为春,所以生万物者也;药性之热者,于时为夏,所以长万物者也;药性之凉者,于时为秋,所以肃万物者也;药性之寒者,于时为冬,所以杀万物者也”。

“在原始社会,……无论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或用以疗病的药物,都同样依赖于自然界的赐予。”这就是“药食同源”[5]。人类学研究表明,从人类牙齿的进化可以得出人类最先是“肉食”,而后是“杂食”。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由于渔猎得到食物来源不稳定,采集植物种子、根茎、叶子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方面。在现代能看到的中药古藉文献中,植物类药占据了绝大部分,动物药也有一部分,先人在获得食物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药物的知识,最初的药物是以动物药为主。这在我国最早记录药物的古籍《山海经》中证明了这点。几乎现代人作为饮食之用的食物都有药用价值。这种情形在其它域外民族的药学史上也是如此。在食物的反复食用过程中,自然而然,先人会得到食物药用的经验。设想原始人受凉后恶寒、微热、头痛、喷嚏,服食了姜、葱之类辛辣食物后随着汗出而诸症缓解。以后经过反复试用就会用这类食物来治“风寒感冒”了。在咳嗽时吃了白果、杏仁等种仁后,症状缓解了,以后就渐渐会用之来治咳嗽。药食同源,一般被理解为药物与食物同一来源,从中医角度分析,任何食品都有药用价值,都可作药用。药物“入口而知其味,入腹而知其性”。酒是伴随人类文明出现的饮品中的一大创举,饮酒后的人体温热反应众所周知,所以酒的药性一直毫无争议。由于先秦方术之士有服食“丹药”的庇好,金石类药物也在中药中占有一席之地,出于“假外以坚内”的思想引导,方术之士服食的大多为发热壮阳亢奋之品,热药居多,这些药物的药性古今争议也不大。健康人体在使用某种药物后的寒热反应及处于寒热病理状态下人体在服用药物后的感受都可以作为药物四性的直接依据。基于古人对寒热的感受,服食反应是中药四性说的原始发端,依据服食后的自然反应确实可作为药性判定的最朴素最直觉的方式。

[1]陈重明,黄胜白.本草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9.

[2]张巨青.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方法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168-181.

[3]汪晓云.人文科学发生学:意义、方法与问题[N].光明日报,2005:1.

[4]黄建平.中医学方法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5.

[5]谢海洲.中药知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58:13.

The Effects of Ontological Methods on Research of Chinese Herbs Four Properties Theory

Zhang Qinyuan
(Shang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250355,China)

the Four Properties refers to four characteristic of Cold,Hot,Warm or Cool possessed by Chinese herbs.The essay probers the possibility on revert and fulfil the Architectures cognition to Chinese Herbs Four Properties Ontologies by intervention of ontological method.Reaction of taking the herbs is original beginning of Chinese Herbs Four Properties theory based on ancient feelings of cold and heat.From the view of ontologies,it's the most simple and intuitive way that natural reaction after taking the herbs was used as initial determination on Chinese Herbs Four Properties.

Ontologies;Methodology;Chinese Herbs Four Properties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6.003

:1672-2779(2014)-06-0004-02

杨 杰 本文校对:胡春雨

2013-12-24)

猜你喜欢
服食四性药性
服药以攻疾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一种民机四性指标论证辅助系统设计
陶渊明的餐菊书写与服食
《神仙传》中服食登仙故事浅析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试论制剂因素对中药药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