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实况

2014-02-05 06:56应雄
浙江经济 2014年20期
关键词:温州人温州全市

应雄

温州经济实况

应雄

温州的金融风波虽然还没有完全过去,但是温州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温州老板正在回归实业,房地产业正在回归常态,省外温商正在回归家乡,“三驾马车”正在回归协调,产业升级正在回归强劲……民间力量正在回归活跃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的《早春》。兼摄远近、空处传神的妙句,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说的是,早春雨后的草色,近看似无,远望却有。

前些日子,去温州各地跑了一圈,真切感到“回归”已是温州主流,感到金融风波中温州经济的“小草”正在发芽。今天,我们驻足遥看温州,雨后的草色已经依稀可见。

温州老板正在回归实业

改革之初,“头发根根象天线”的温州人,凭借吃苦耐劳、诚实信用、灵敏嗅觉,掘到了“第一桶金”。过去几年,面对一夜暴富的投机诱惑,面对信贷资金横流的诱惑,不少温州人迷失了自我,开始脱实入虚,热衷赚快钱、赚热钱。经受教训才知惨痛,风雨之后方见彩虹。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重新捡回“实业乃致富之本”法宝,回归主业、回归实业,主营业务平稳增长,利润快速增长,实体经济有望再度振兴。

今年1-6月,温州规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902亿元,增长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3亿元,增长21.7%,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其中主营业务利润107.5亿元,占比95.4%。

房地产业正在回归常态

曾几何时,温州炒房团四处出击,遍地开花,不仅推高了别人的房价,也炒高了自己的房价,高得自己都不好意思。温州房价不跌不知道,一跌吓一跳,截止到今年6月,温州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已出现连续34个月下降,三年下跌30%以上,有的高端楼盘甚至腰斩。

今年上半年,温州所有县(市、区)仍然实行限购,但和浙江全省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分别下降22.6%和27.5%)的状况相比,温州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走势,购房者日渐增多,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1%,比全省高了近40个百分点,瑞安、平阳、泰顺等县部分楼盘还出现热销。

这是温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在经历2010-2011年分别下跌27.2%和40.7%后,2012-2013年分别增长50.9%和71.2%,到今年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价跌量升的趋势表明,温州的房地产日渐常态化,整体经济正在走出过于依赖房地产的泥潭,GDP正在去房地产化。

省外温商正在回归家乡

很多人讲,温州经济是“地瓜藤经济”,根在温州,枝叶蔓延到世界各地。这些年,外地的枝叶茂盛了些,留在家乡的地瓜却不见长大。

政府号召世界温商回归家乡,反哺家乡,一拨拨温商正在回来。2013年,新引进温商回归新项目392个,到位资金220亿元。今年上半年,省外温商回归到位资金214亿元,同比增长22.7%,全年有望达到500亿元。

“三驾马车”正在回归协调

前几年,温州经济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出现“投资强、消费和出口弱”的局面。今年上半年,三大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三驾马车”开始并驾齐驱,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7%,保持连年较快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增速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保持强劲回升态势;外贸出口增长5.8%,增速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扭转了负增长的局面。

居民储蓄正在回归银行

这几年温州贷款普遍较难,但是温州人仍然信任银行,坚定地把钱存到银行里,居民储蓄保持连年增长。2011-2013年,温州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增长14.6%、8.2%和5.6%。今年6月末,温州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达到4125亿元,同比增长7.6%,增幅比3月末提高4.8个百分点。

正是由于居民的储蓄行为,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8323亿元,同比增长4.7%,增幅比3月末提高3个百分点。但是,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178亿元,仅增长2.6%,增幅比3月末回落0.2个百分点,排名全省11市最后。银行有点对不起温州人民的储蓄热情哦。

银企关系正在回归理性

温州市高度重视化解金融风险,但是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问题依然突出。今年5月末,全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为4.61%。

究其原因是“三多一少”:一是短期贷款过多,去年底全市银行的贷款余额709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5496亿元,占比高达77%。二是房产抵押贷款过多,7092亿贷款余额,4400多亿房地产抵押贷款、1000多亿房地产开发贷款,合计占比76%。三是资本外流过多,今年上半年,温州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比重仅为57.6%(2011年为61.5%),低于全省61.7%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65.1%的平均水平。四是上市公司过少,2012年温州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12家,2013年、2014年还是12家,没有利用上市融资的手段。

这样的格局极容易引发互联互保问题。全市仍有重大风险担保链(圈)28个,涉及信贷金额507亿元。但这并不是“无解方程”,政银企三方正在全力处置。目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尚未完全恢复,但开始相互理解,趋于理性。宋代范仲淹说:“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银行如果喜爱鲈鱼之美,就要看到出没风波里的一叶小舟(企业),要更多体谅风里来雨里去的江上渔者(企业主)。

其实,温州一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也是不错的,5月末不良贷款率永嘉仅为1.03%、平阳仅为1.16%、苍南仅为1.77%,都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温州地区贷款审批权全部上收省分行,这样的做法并不科学。

民间力量正在回归活跃

温州人在经历了炒房、炒煤、炒矿、炒酒等沉重打击之后,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草根创业、大众创业持续发力。今年6月末,温州在册私营企业12.67万户,同比增长15.3%;个体工商户45.3万户,同比增长12.2%。也就是说,平均64个温州人就有1家企业,平均18个人就有1家个体工商户。

同时,温州民间投资开始发力,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8.8%,是民间投资增速全省最快的地区。风波后的温州,800多万温州人正在续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传奇。

特别是2012年12月12日以来,温州创新发行3期“幸福股份”和1期“蓝海股份”,“幸福股份”一期2个月募集15亿元、二期165天募集10亿元、三期100天募集10亿元,“蓝海股份”11天募集8亿元,已累计吸收43亿元民间资本,参与市域铁路S1线、滨江金融街、瓯飞一期围垦工程等基建项目,走出了小资本与大项目对接的新路子。

产业升级正在回归强劲

温州坚决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大力推进利当前惠长远的“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有效投资、淘汰落后产能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从产业结构看,今年1-7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3%,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5.2%的平均增速。从企业技改看,全市工业技改投资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增长37.1%、2013年增长37.6%、今年上半年增长24.9%。从新产品看,全市新产品产值率从2011年的10.5%,提高到2013年的16.3%;今年1-7月新产品产值增长21.1%。从专利授权看,2012-2013年全市获得专利授权17267项、24069项,分别增长54.4%、39%。温州在2013年度全国地级知识产权示范市考核中列第3位。更为可喜的是,温州的服装、皮鞋等传统支柱行业加快向时尚行业提升,森马、康奈、法派、奥康、红蜻蜓、报喜鸟等龙头企业茁壮成长。

外来人口正在回归故乡

有人估计,温州全市这两年外来人口累计减少了整整100万。仅仅一个鹿城区,外来人口由前年的75.8万人减少到去年的63.9万人,减少了11.9万,今年上半年又减少8万,累计减少近20万。

这是好事。既是温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结果,又符合故土难离、亲人难弃、回乡团聚的人之常情。

生态环境正在回归美丽

2013年2月16日,杭州毛源昌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增敏在微博上爆料称,温州市瑞安仙降街道一河流工业污染严重,如果环保局长敢在河里游泳20分钟,他就拿出20万元。

话音未落,2月19日,又有苍南网民悬赏30万元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温州人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掀起了浙江治水的高潮。

温州市这么喊的,更是这么干的。温州的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美丽温州可期,美好生活可期。

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温州经济连续四年个位数增长,2011-2013年分别增长9.5%、6.7%、7.7%,今年上半年增长6.5%,步入新常态,但人均GDP一年跨上一个新台阶,2009年跨上4000美元、2010年跨上5000美元、2011年跨上6000美元、2012年跨上7000美元、2013年跨上8000美元,而且温州社会大局总体是理性的、安定的、有序的。

虽然温州的金融风波还没有完全过去,但是温州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温州人正在全力以赴,温州正在前进,理性的温州一定能够走到美好的明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我们用唐代刘禹锡的诗句,祝福温州吧。

作者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温州人温州全市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沈亚:温州人电商巨头之路
“温州人都进来看看”——温州都市报微信公众号运营探索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