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学考试制度转型

2014-02-05 07:42王海东
中国考试 2014年1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自学考试

王海东

论自学考试制度转型

王海东

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严峻挑战,自学考试唯有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方向指引,积极推动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从发展定位和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管理方式等四个方面实现制度转型,并在转型过程中注意把握好几对矛盾关系,才有可能走出迷惘困境,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终身教育体系中一项新制度形式。

自学考试;制度转型;挑战与机遇;改革与创新

步入而立之年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上,面临着下一个十年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科技突飞猛进,对各类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继续教育多元化、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等,使得自学考试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另一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推进实施,给包括自学考试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形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任务要求[1]。可以说,未来十年将是考验自学考试改革与转型探索能否成功的关键时期。

本文重点围绕新形势下自学考试制度改革面临的严峻挑战,时代机遇与制度基础,制度转型的主要内容,以及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的矛盾关系四个主要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个人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以求教于各位业内专家同行。

1 当前自学考试制度面临的严峻挑战

1.1 现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包括自学考试在内的各类教育发展提出了新命题

首先,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中国已经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大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与国际化快速推进。现阶段重点任务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与和谐民主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次,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公平提出了强烈要求。随着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目标的提出,学习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规模的强调转变成为对质量和公平的追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再次,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促进人的全面个性化发展提出新要求。各类学校后继续教育和培训蓬勃发展,各类新型机构如开放大学、企业大学、社区教育、老年大学以及各类学习型组织如雨后春笋。企事业单位员工在职学习和岗位培训逐渐形成体系。自学考试必须为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培养服务,必须为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必须要在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过程中承担新使命、发挥新作用。

1.2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对自学考试发展提出了新问题

我国普通高校自1999年开始连续扩招,自2002年起步入大众化阶段门槛,到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 325万人,是世界上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2]。与此同时,新生人口高峰下行,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18~22岁)在持续减少,2012年高考报名总数只有915万人,还在呈继续下降趋势。目前来看,上大学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缓解,而大批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成为社会问题。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机会和规模的关注,已开始转变为对人才质量和特色的强调。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更加开放,以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为宗旨,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教育资源日趋紧张。社会服务与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不少重点高校参与自学考试工作的积极性有所下降。此外,民办高校一直是自学考试助学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民办高校是从自考助学机构起步、积累资金和经验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近些年随着一批民办高校列入统招计划,获得了学历教育办学权,或者部分转为普通高校下属的独立学院,纷纷离开了自学考试社会助学队伍。可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冲击,对自学考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

1.3 成人与继续教育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对自学考试发展构成了新的竞争压力

当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领域存在多种形式,除了自学考试,还有成人高教(函授、夜大)、广播电大、网络学院等。2012年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人数达到583万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校生规模达到320余万人。68所重点高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经过十几年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目前注册学生达到570余万人[3]。这几类成人与继续教育形式目标和层次相近,服务对象和群体相同,各类形式为竞争生源而各想办法,竞争不断加剧。由于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协调监管制度,急功近利的求学者往往选择更容易获得文凭的求学方式,生源流向比较容易毕业的途径。近三年来,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的报考人数以7%左右的速度减少[4]。

1.4 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着传统的学习方式,对自学考试改革提出了新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广大社会成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以互联网、手机和各类电子终端等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和培训中广泛应用,从信息发布、远程教学、网络课件、网上答疑、数字化学习资源,到移动学习、网络班级、网络图书馆、虚拟校园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为实现任何时间和地点的泛在学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通过网络的在线学习已逐步被年轻学习者所接受。2012年,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简称MOOCS)的兴起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一年被称为MOOCS之年,有人预言传统高等教育的版图将会被彻底改写[5]。通过网络的在线学习,正日益成为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而自学考试传统的学习方式、考试方式、助学模式、学习资料媒体等都受到了来自现代信息技术的严峻挑战,亟须在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的深度改造和升级。

2 时代机遇与制度基础

在面对诸多挑战和竞争压力的同时,自学考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而其自身制度基础和特色,也为应对新形势、新要求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

2.1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为新时期自学考试的改革发展指引了方向

2010年7月,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召开,《教育规划纲要》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为中国未来十年的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了蓝图。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自学考试应定位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是指各类学校教育之后特别是面向成人的教育活动,它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累积和转换制度等,尤其提出了要“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任务。2011年12月,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暨纪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30周年大会召开,教育部高规格地纪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自学考试制度的历史成就和贡献,并明确指出了自学考试要“创新内容、手段和管理办法,加强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合作,搭建继续教育考试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考试服务水平”[6]。可以说,自学考试处于改革的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

2.2 自学考试的制度特色和质量信誉,为其更好地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创造了条件

自学考试制度具有开放入学、自主学习、宽进严出、经济节省等特征,这些特点与终身教育理念是相契合的,在国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进程中,自学考试比起其他教育形式来说有着更好的适应性。另外,多年来,自学考试始终坚守质量,教考职责分离和通过国家考试把关的制度设计,能够保证培养的人才达到基本要求,想要混个文凭绝非易事。根据中国青年报2008年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超过50%的调查者认为自学考试的文凭含金量,要高于同等学历、同等层次的高校学历文凭[7]。这反映出尽管当前教育形式多样、泥沙俱下,但社会对自学考试文凭的品牌和含金量的认知,还是有所区别和选择的。自学考试虽历经多方面冲击但质量始终没有丢,没有随波逐流或“放水”,尤为难能可贵。只要质量还在、品牌还在,自学考试就有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础和资本。

2.3 新一届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简称全国考委)组建成立,为推进自学考试改革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全国考委是自学考试的最高决策机构,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筹备,第七届全国考委会于2011年11月完成换届工作、宣布成立,袁贵仁部长担任考委会主任,47名委员主要为相关部委、教育部门主管领导、高校专家学者等。2011年年底,在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暨纪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大会上,中央领导和部领导为新当选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新一届考委会成立为自学考试的深化改革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近年来几乎每年都将自学考试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2010年是开展自学考试专业课程改革,2011年是推进自学考试综合改革,2013年是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新成立的教育部继续教育办公室,加强了对各类继续教育形式的统筹管理。这反映了教育部对于自学考试改革工作的重视,以及宏观统筹和指导力度的不断加强。

这些时代的机遇和各方面有利条件,为新形势下推进自学考试深化综合改革和制度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

3 自学考试制度转型的主要内容

3.1 概念内涵

转型(Transformation)当前是一个热门词汇,小到某个产品、大到公司国企,乃至国家经济都在谈论转型问题。按照Baidu百科上的解释,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认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过程[8]。这个概念中大概包含了三层意思。首先,转型是适应外部新环境要求而进行的,是一个主动求变的过程,不是被动地跟着外界变化、接受变化;其次,转型涉及整个系统发生的重大改变,追求的是一种根本性变革,不是一般的小修小补;最后,它强调从一种形态到另外一种形态的过程,旧模式的抛弃和新模式的生成,这是需要一段时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状态。例如,一个企业的成功转型,就是决策层按照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和创新,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新模式。相比于“改革”、“革新”、“调整”等词汇而言,转型一词能更准确地描述和反映当前自学考试所追求的主动求变、制度性变革的探索过程。

3.2 制度转型的内容

自学考试制度转型,是指新时期自学考试为更好地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对其定位和培养目标、发展模式、评价模式和管理方式等进行的重大调整、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

3.2.1 定位与培养目标转型

在过去的30年发展历程中,自学考试适应不同时期曾进行过多次改革调整。例如,20世纪90年代末的专业与课程调整,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专业目录和规范,加大了统考课程和统编教材的力度;2002年的五届考委二次会议上,确立了发展非学历教育、面向职业、面向农村的方向等。这些改革中,自学考试一直都定位于高等教育领域,培养目标基本上是参照高等学校的、以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作为自己标准的。学历教育多年来在自学考试中一直占据主体地位,其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还是专业人才或专门人才,达到普通大学毕业生水平。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各类高校的培养定位也在不断调整和分化,人才培养标准日益多元化。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职技院校的差异越来越大,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有了显著差别。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一方面要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性、学术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9]。这种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大形势之下,自学考试该如何定位和选择呢?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该做哪些调整呢?《教育规划纲要》中自学考试不再列入高等教育而是列入继续教育部分。很明显,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是要求自学考试实现从高等教育向继续教育的转型。而继续教育的功能凸显,实际上已经成为近年自学考试发展的新特征。由于有了众多的求学途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落榜生)选择自学考试的明显减少,而参加自学考试的两类主要群体是广大在职人员和中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满足他们提升学历教育的需求[10]。加之非学历证书项目快速发展,自学考试的继续教育功能越来越明显。

按照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新时期自学考试的定位要实现从高等教育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转变,从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转变,从培养专业人才向以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这就要求自学考试的原有专业课程设置、大纲和教材乃至考核方式都要做相应的重大调整,而不能再延续参照普通高校标准的做法。

3.2.2 发展模式转型

新时期的自学考试发展模式转型,要从过去强调规模和数量的外延式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和特色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按2012年统计,自学考试全国开考的本专科专业点813个,全国统一设立的108个[11]。其中,大多数专业是各省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要开设的专业,小而全,而且多有交叉重叠。应该说,不少在开考专业上并不太注重充分的论证调研和长远的规划建设,带有一定的临时性。虽然在规模人数表面上看不少,但各专业和课程内容上交叉重叠,数量过多带来的专业管理成本的增加,考试命题、考务实施以及教材建设方面的大量工作。总体来看,投入多、产出少,效率不高,外延式发展特征明显。今后的发展方向,要求自学考试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特别是要在专业计划和课程建设上做好设计,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此外,自学考试发展模式的转变,也要强调从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的模式,向更加开放、注重沟通合作的模式转变。前面提到,高等继续教育领域多种形式并存,各自独立成体系,而目标和层次接近,水平质量参差不齐,互相竞争生源。按照国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自学考试要加大开放力度,加强与其他形式的沟通衔接和学习成果互认,建设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方便广大学习者的求学和成长成才。

3.2.3 评价模式转型

自学考试的人才评价方式,长期以来以国家组织统一考试为主要特征。2012年,全国统考的课程643门,省级机构组织的统考达数千门。虽说部分课程中也有实践性环节考核,近几年在一些课程中开展过程性评价试点,但两者的比例和规模都相对小得多,国家统考仍然是主要的评价手段。统一考试的优点是标准把握尺度严格规范,缺点是过于刚性划一,而与继续教育学习群体的多样性和人才评价多元化的理念不相适应。因此,自学考试的评价模式,要在坚持国家考试严格规范的基础之上,实现从相对单一的考试方式以向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转变,构建终结性考试、过程性评价、实践性环节考核、学习成果认证等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制度。除了要深化改革当前课程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技术,还要考虑和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推出多种考核与评价的方式。对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高职高专等的已学课程、社会权威证书,以及学习者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的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要逐步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评价机制和学分认证办法。经个人申请和专家委员会审核,达到标准要求的可以直接认定通过而授予课程学分,而不必再去参加统考。当前自学考试已经有了对普通高校和权威证书的课程替代的做法,今后要继续加强这一方面的拓展,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成果认证管理通道,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自考生的学习和成长。

3.2.4 管理方式转型

自学考试制度多年来实行国家、省级和地县三级管理体制,各级自学考试机构按照不同职责分工,共同承担自学考试的各方面工作,而主考学校和助学机构也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自学考试的行政管理色彩较浓,比较强调政令统一,全国一盘棋。在实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转变上,还有很大空间和余地。推动管理方式上的转型,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有三个方面尤其要加以注意。第一是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考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突出服务考生的特点。第二是改革过程要注重吸收多方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比如主考学校等,是改革能否落实和推进的关键。第三是要强调依法治考、依法治教,加强制度法规建设,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下开展工作。实现管理方式从以管理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型,目标是推动各级自考机构,从行政性的考试管理机构,向着教育服务机构的方向转变,不断拓展服务的领域,不断提高服务考生的业务水平。

4 推进转型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适应新时期国家人才与教育发展战略和市场用人需求,从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发展模式、评价模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自学考试制度实现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向的深刻转型,需要长远设计、整体规划,大胆探索,以及调动多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推进制度转型的过程中,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关系。

4.1 坚持创新与保持特色之间的关系

转型意味着重大改变,但转型不是革命,不是对原有制度和工作实践的彻底否定,而是有选择的扬弃。因此,分清楚哪些是保持不变的、哪些是需要改变的,至关重要。自学考试的制度结构、灵活开放特色、质量保障体系等特征在改革过程中应继续保持下去。首先,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位一体的制度结构,不能轻易改变。自学考试是一种社会化的开放教育制度,不是大学,以后的改革也不会是走高校或开放大学的路子;其次,自学考试的开放门槛、学习自主灵活、费用经济节省等制度特点,不能在改革中丧失,而只能是不断加强;还有,自学考试实行教考职责分离,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国家考试作为质量把关的重要活动和象征会继续保持。也就是说,自学考试制度根本性的一些结构和特征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要继续保持并且应该发扬光大。

4.2 改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推动制度转型、锐意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事业发展是改革的基础和最终目标。在一手抓自学考试改革和转型的同时,还要一手抓管理和发展,通过开考新专业新项目、调整旧内容、解决阻碍发展的问题等,扭转报考规模不断下滑的趋势,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首先,要及时开考社会急需的新专业和新项目,发现新的事业增长点;其次,要以考生学习为本、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广大自考生的学习和考试提供各种支持和方便;再次,要及时宣传改革成果,召开各类专题工作会议研讨问题、沟通信息,凝聚和传播改革正能量,鼓舞战线的士气和信心。不能因为一心改革求新,而不顾事业的稳定发展。

4.3 全国整体和地方利益之间的关系

推动自学考试制度转型和深化改革,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多年来,自学考试采取从国家到地方的三级管理体制,全国考办推动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出台政策,地方参与政策制定并加以落实。省级和地市的自考机构、主考学校、社会助学机构以及考生群体,都是利益的相关方。改革推进过程中,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使得各方面能够共同分享改革成果。要鼓励地方按照总体思路积极开展试点探索,主动找出路,而不能是搞得中央地方两张皮。改革规划只在纸面上做文章,地方没有积极性去开展推进,再好的规划政策自然也就无法落实。所以,推动制度转型的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全国整体布局和地方利益之间的关系。

4.4 保持质量标准和探索沟通合作之间的关系

在探索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沟通衔接、学分互认的过程中,既要积极稳妥,以方便考生学习为本而主动加强沟通合作,又要坚持人才培养质量,保持原有的质量保证系统不要受到过大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处理好不同系统课程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折算办法。课程学分互认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课程的层次和内容要相同或相近,考核评价的把握要规范严格。尤其不能以课程顶替、学分折算而降低考核难度,从而达到增加报考人数的做法。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自学考试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应运而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复兴的时代步伐,走过了风云激荡的30年。从补偿教育到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再到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转型,自学考试始终在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当前的这次制度转型,是按照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社会变革要求而主动求变的又一次重大选择,也有可能是自学考试30多年发展历程中最为深刻的一次变革。

任何改革都会有风险,结果是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如果墨守陈规、抱残守缺,自学考试则将很难摆脱被时代淘汰的命运。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抓住机遇,实现从培养目标、发展模式、评价模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制度转型,成为我国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一种新型制度形式,并在改革过程中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当前自学考试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8-19.http://www.edu.cn/xin_wen_dong_tai_890/20130819/t20130819_1002653_2.shtml.

[3]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2012年)[M].内部资料,2013,5.

[4][10][1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报告[M].内部资料,2013,4.

[5]中国教育科研网.MOOCS: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EB/OL].http://www.edu.cn/html/info/2013/mooc/index.shtml.

[6]教育部职成司.教育部关于转发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的通知.教育部文件,2013-3-1.

[7]邹雅婷.自考是农村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最主要的机会-访厦门大学教育学院邓若玲教授”[EB/OL].中国青年报,2008-11-13.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1/13/content_2429631.htm.

[8]百度百科.“转型”词条[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Gizb8yJWgBoV-g8EbkEnEiGNzDn8oaskSHEQzWKM2w-Bl62N 7PvgOfXp01XbVw.

[9]张大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3(1)pp:6-11.

(责任编辑 吴四伍)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lf-taught Examination System

WANG Haidong

Facing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as well as the serious challenges from massive higher education,the Self-taught Examinations System must follow to the direction by the Outline of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2010-2020),conduct a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system innovation,to achieve a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educational goals,training model,assessment method,and management style,and handle well the four major relations during the reform process.It then could step out of the dilemma,and become a new form in the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near future.

Self-taught Examinations;System Transformatio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Reform and Innovation

G405

A

1005-8427(2014)01-0052-7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科研课题“自学考试网上学习社区的构建及效果研究”(GFA0604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王海东,男,教育部考试中心,博士,副研究员(北京100084)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自学考试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浅谈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考试制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大学体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