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

2014-02-05 08:37闫君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方选诸症经行

闫君红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潍坊261205)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

闫君红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潍坊261205)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痛经的女性患者12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痛经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血虚弱证、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肝气郁结证、湿热郁阻证5种证型,辨证治疗后,疗效显著。结论 对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痛经患者采用不同的中医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痛经;中医药疗法;经行腹痛

原发性痛经属中医的“经行腹痛”范畴,在未婚青年女性发生率较高,影响工作和学习,有的甚至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受中医“治病求本”的启发,根据临床证候的不同,辨证分治,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痛经的女性患者12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3~28岁,均为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甚者难忍,均无其他诱因,符合痛经诊断。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审证求因”和“审因论治”的原则,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并将痛经分为:①气血虚弱证,②气滞血瘀证,③寒湿凝滞证,④肝气郁结证,⑤湿热郁阻证5种证型。并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止痛、理气活血止痛、散寒除湿止痛、疏肝理气止痛、清热祛湿止痛的治疗方法。以10天为1疗程。

2 辨证治疗及结果

2.1 气血虚弱证共80例 症见体瘦,面色少华、头昏、气短乏力,小腹隐痛绵绵不休,舌质淡,脉细弦。上述诸症均属气虚血少,无以滋养,脉道空虚所致,脉弦主痛。治以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选八珍益母汤加味,炙黄芪2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20g,白芍15g,熟地黄15g,阿胶20g,益母草15g,乌药10g.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日1剂,水煎服。服药3个疗程而愈。

2.2 气滞血瘀证20例 症见少腹刺痛难忍,面青,经量少色暗,有紫块,舌有瘀点,脉涩弦。上述诸症均为气滞血瘀阻滞脉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治以理气活血止痛调经。方选少腹逐瘀汤加茜草,益母草、小茴香、茜草各10g,延胡索15g,五灵脂15g,干姜10g,川芎6g,赤芍15g,蒲黄15g,肉桂10g.温化活血、调经止痛。日1剂,水煎服。2个疗程治愈的有13例、3个疗程治愈的有7例。

2.3 寒湿凝滞证8例 症见少腹冷痛,得温痛减,面色青紫,经量少色暗,白带量多,舌苔白腻,脉弦滑。上述诸症为寒湿搏结于冲任二脉,脉道受阻所致,脉滑为湿之象,弦主痛,治以散寒除湿止痛调经,方选温经汤加减,大茴香15g,香附15g,吴茱萸15g,桂枝10g,萆薢15g,石菖蒲10g,香附10g,延胡索10g,温经散寒活血祛湿,理气止痛。日1剂,水煎服。3个疗程痊愈5例,另3例证候缓解。

2.4 肝气郁结证9例 症见少腹疼痛,喜叹息,精神抑郁,双乳胀,脉弦。诸症为肝气郁结不疏所致。方选逍遥散加减,柴胡15g,白药15g,当归20g,白术10g,炙甘草15g,茯苓15g,加香附10g,延胡索10g,乌药10g.养肝血,健脾气,疏肝解郁敛阴,调经止痛。日1剂,水煎服。2个疗程痊愈6例,好转3例。

2.5 湿热郁阻证3例 症见少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部,经量少暗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上述诸症主要由湿热蕴结冲任二脉,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壅滞冲任致上述诸症,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治以清热除湿、祛瘀止痛调经。方选清热调经汤加减,牡丹皮15g,黄柏15g,黄连10g,苦参15g,当归15g,川芎6g,桃仁15g,延胡索10g,茜草15g,乌药10g.清热祛湿,活血止痛调经。日1剂,水煎服。2个疗程痊愈2例,无效1例。

3 讨论

女性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痛连腰部,称为痛经[1],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为无生殖器官病变,一般为未婚青年女子;继发性为生殖器官的病变引起[2]。经前期以少腹伴两乳胀痛为主[2],属中医的“经行腹痛”,引起痛经的原因较复杂,治疗较棘手,属中医妇科三大疑难病证之一[3]。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虚和实,如《景岳全书》中说“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因有血虚,有气虚”,又说“苦寒滞于经,或因外寒化逆,或素体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朱丹溪认为“经来者,往往血有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之,气之滞也。”均将痛经虚责之气血,实责之于滞、瘀、寒、湿、热等病因,病机主要是经络不通,中医长于“辨证求因”及“审因论治”,辨证准确,施治得当,故会收到良好疗效。

[1]刘学华,黄仕文.难治性妇科难证与验案[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9.

[2]程爵常.民间秘方治百病[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40.

[3]程径.妇科疑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60.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5.083

1672-2779(2014)-05-0134-01

杨 杰 本文校对:卢连伟

2013-11-13)

猜你喜欢
方选诸症经行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腺增生 中医这样治
牙龈出血 按摩承浆穴
经行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按摩这些穴位可补血
经期为何睡不醒
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
李燕宁教授“三关”论治肺炎学术思想探讨
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