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性胃炎50例

2014-02-05 08:37苏英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泻心汤三联螺杆菌

苏英梅

(山东省寿光市马店医院,寿光262712)

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性胃炎50例

苏英梅

(山东省寿光市马店医院,寿光26271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方法,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50例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比较两组总疗效、幽门螺杆菌阴转率。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结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综合疗效。

胃炎;幽门螺杆菌;中西医结合疗法;三联疗法;半夏泻心汤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Hp是最常见的重要致病菌之一,普通人群Hp感染率为50%~60%,根除Hp可降低胃炎的复发率及肿瘤的发生率[1]。如何治疗慢性胃炎、降低Hp的感染,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为了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耐药菌株的产生,2010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中药半夏泻心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50例,并与单纯西医三联疗法的50例比较,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Hp相关性胃炎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4~68岁,平均36.5岁;病程6个月至5年;浅表性胃炎21例,浅表萎缩性胃炎2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7例,反流性胃炎2例。脾胃湿热型23例,肝胃不和型10例,胃络瘀血型5例,脾胃虚寒型12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6~65岁,平均38.5岁;病程5个月至6年;浅表性胃炎22例,浅表萎缩性胃炎11例,慢性糜烂性胃炎6例,反流性胃炎11例。脾胃湿热型24例,肝胃不和型19例,胃络瘀血型6例,脾胃虚寒型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类型、证型分布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2]100例患者均符合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标准,均经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黏膜活检确诊,并经快速尿素酶检查证实Hp均为阳性,排除疑似病例、消化系大出血、幽门梗阻、穿孔、胃癌,无消化系手术史,且均排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4周内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铋剂、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益生菌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口服;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口服;替硝唑片0.5g,每日2次,早、晚餐后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清半夏9g,黄芩9g,干姜9g,党参9g,黄连6g,甘草6g,大枣3枚。辨证加减:脾胃湿热型加苍术、蒲公英;胃络瘀血型加蒲黄、三七;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连及两胁者加柴胡、香附、佛手各10g;脾胃虚寒型加黄芪、生姜各9g;泛酸者加海螵蛸6g;伴腹痛者加延胡索10g;呃逆者加竹茹、紫苏梗各9g;胃脘灼痛大便干结者加枳实、大黄各10g;胃脘冷痛、大便稀溏者减黄芩,加吴茱萸、肉桂各6g;进食后疼痛伴嗳腐吞酸者加建曲、海螵蛸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两组疗程均均为2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胃镜示急性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腺体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慢性炎症好转,复查胃镜示急性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腺体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复查胃镜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急慢性炎症有所减轻,腺体的萎缩、异型增生减轻;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HP转阴率 治疗组转阴46例,占92%,对照组转阴率为38例,占76%,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Hp相关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证”“嘈杂”等病证的范畴,多与饮食不节有关,脾胃升降失司,寒热虚实错杂,邪气旺盛,正气不衰,邪正相争。肝胃不和、脾胃湿热,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期。因此治疗Hp相关性胃炎以扶正祛邪、清热除湿、健脾和胃法为主要原则。半夏泻心汤出自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具有和胃降逆止呕、苦寒泻热、辛温散寒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通过健脾益气、调整全身和胃黏膜局部的屏障,清除Hp,提高机体防御机能,迅速清除和缓冲代谢产物,促进损伤黏膜和萎缩腺体的再生和修复。

我们应用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标本兼治,改善了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增强了西药对Hp的根除率,减少西药的耐药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1]陈灏珠,廖履坦,杨秉辉,等.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87-1896.

[2]李静芸.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6):579.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5.085

1672-2779(2014)-05-0136-02

杨 杰 本文校对:卢连伟

2013-11-23)

猜你喜欢
泻心汤三联螺杆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