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医的启示

2014-02-06 04:37郭兆熊
中国农资 2014年15期
关键词:把脉名医农资

□郭兆熊

周末回河北拜访了一位名医,之前听朋友介绍该医生性格怪异,看病不让病人张口说话,仅靠把把脉就可以说出有什么病、什么原因,然后开药方。并且只要去过的病人,都能做到过目不忘,各种情况记在脑中。

所以带着家人一同过去看看病,一进门满墙都是医好的病人赠送的锦旗。也不用挂号,一个接一个,名医在那里和大家笑谈中,伸手把脉,给前一个人开着药方,还不忘逗着另外一个人。如果病人有疑问,他会指挥翻看桌面上的四本书,在某某页,自己看吧。什么病、什么原因都一清二楚。关键是开完药方,并不拿药,告诉大家去药店买就可以了,顶多重要的客人,他会安排家属到安国药材市场指定取药。整个过程中显得那么轻松,名医的讲话也是那么幽默。名医明确告诉大家,他是医生,是看病的,不是卖药的,实在愿意从他这里买药,也可以提供配药、煎药服务。所有来看病的都是明明白白,不明白自己看书,再不明白一一解释。他相信的是口碑相传,从不以卖药养活自己的诊所。

实际上社会上喊了很长时间的医药分家,可是到现在医院里以药养医的现象仍没有改善。这位名医不仅仅医术博得了患者的信赖,他的做法也是为我们的医药分离提供了依据,也为农资行业的技术和产品的分离提供借鉴的经验。之前很多农业推广部门,为了增收,一边做着技术推广工作,一面开着自己的农资店,向农民推销农资产品。导致一些推广机构在农民中失去信任,甚至他们下乡讲课,就被认为是为了销售产品,听课的农民越来越少,农民对他们产生反感。

对于农资产品来讲,产品的使用确实需要技术支持。但是国家相关的农业推广部门能不能完全和产品销售脱离,只为农民提供技术,提供种植服务,提供病虫害诊断和治疗方案,把对产品的选择权交给农民,从这位名医的做法看是完全有可能的。

对于以销售农资产品为目的的企业,虽然也提供一些农业技术服务,但是他的目的没有变,就是以销售量上升为目标。可是农业技术推体系的工作人员不一样,他们有国家提供的工资,他们完全应该独立的去传授技术。就像这位名医一样,服务与农民,把知识普及给农民,把技术传授给农民,他们才会赢得农民的尊重。

真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每一个推广部门的墙上挂满了农民因增收增效送来的锦旗,农技推广人员成为农民拉着到家里吃饭的“亲人”。拿出来推荐农资产品的精力多研究农民需要的知识技术,那才是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名医”。

猜你喜欢
把脉名医农资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给树把脉的人
让名医们上线
社会把脉
把脉网络剧
社会把脉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