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门人及吕学与浙东学术的发展关系

2014-02-06 07:02杜海军
关键词:朱熹学术

杜海军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41004)

一、吕祖谦门人考

吕祖谦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当时最受欢迎,而且成就最高的老师。他在金华城内、在武义明招山、在严州(今建德)、在临安国子监,积极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新秀。当时,吕祖谦所至,学子云集影从,一时规模空前。

据吕祖谦及门弟子叶适《宝婺观记》记载,说宝婺观因吕祖谦讲学而兴盛,“昔沈约始建,而地以文显。意士之游者必有所得于斯,而余不能知也。近世大儒吕公出,而人以理著,四方英俊,岁常数百千人,无不登兹楼”。[1]隐示了天下士子赴金华吕氏求学的盛况。这些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金华一地甚至大量的是全门阖户,或者是几代人追随吕祖谦问学。吕祖谦及门时澜的儿子,学人丽泽书院山长时少章《书王木叔秘监文集后》这样记述自己家族对吕祖谦的追随,以及自己及家人因而得识天下俊才之事:

往时东莱先生讲道金华……诸生是时四方来学者,常千余人,自永嘉者特多,学行又冠诸郡,尤与吾宗人厚善。子澐筑室扁曰“学古”,前植丹桂,后倚苍栢,大皆蔽牛,毎休日,则永嘉人憬集……叶公正则始介陈公同甫以来,巳而戴公肖望、钱公(阙),徐公居厚最后来,而刘公茂实、蒋公行可、陈公颐刚则又往来其间。薛公士龙访先生留数月,先生挟以游‘学古’,从容竟日,欲去尚回,顾不忍舍发。吾宗人是时皆饶于财,夙戒甘毳,候诸公至,争先迎致之。日渐月染,至自忘其乡音,相见类作温语,而日所啖太平温产也。秘书少监王公乾道进士,于时称先达,始仕为义乌尉,独识(阙)卿于先生坐上。先人时尚未第,其后教授临安乃始识公,一见遂如旧交。日与王元石、张伯广诣直舍索谈,至引日连宵不少倦,视叶、戴、钱、徐又亲矣。先人在宗人中独后死,又尝为天富盐官,所友永嘉之士殆百余人。[2]

吕祖谦自己对当时的教学盛况也有记载。其为门人潘景夔父亲作《潘朝散墓志铭》忆及潘氏为追随吕祖谦而移居金华说:“公讳好谦,字伯益,一字损之,松阳人……子男子四:景连,迪功郎监户部激赏中酒库;次景夔;次景尹;次景达……公晚岁笃于教子,余虽未及际公,景夔、景尹皆越数百里遣从余游。岁时还书络绎,未尝不属其子也。且谋徙家于婺,以便其学。呜呼!此意厚矣,其可忘哉!”[3]193吕祖谦给好友信中也曾谈到自己授徒的盛况:“近日士子相过聚,学者近三百人。时文十日一作,使之不废而已。”[3]453这三百人是个什么概念呢?美国学者田浩就这一问题将吕祖谦和朱熹作了比较。他说:“吕祖谦的学生人数和朱熹的学生人数相比呢?以现在的眼光回顾,朱熹是南宋时代最著名的老师,例如陈荣捷先生在《朱子门人》中列出的四百六十七人中(原引:陈荣捷《朱子新探索》页554),只有五人是在1167到1179年(吕祖谦1181年去世)间列入门下。朱熹在南康重建白鹿洞书院后,又有三十五位年代可考的学生投入门下,另外九个从游的学生年代不明,即使把这九名学生都包括进去,朱熹在这十五年内似乎只有四十九个学生,而吕祖谦在1180年里就有近三百学生。朱熹1181年所收的四十九个学生约占他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左右,这些数字虽然不完整,仍然明白显示朱熹的学生大部分是在1182年到1200年之间投入门下,亦即吕祖谦去世后的十九年所招收的。[4]”田浩这个比较告诉我们,现在众人所推崇的“南宋时代最著名的老师”朱熹,其实在南宋乾、淳年间,影响与吕祖谦相差可说是巨大的。吕祖谦在当时教学的盛况,门人之众直至清代学者还乐道不已。纳兰成德序《东莱书说》曰:“吕成公讲道金华,四方从游者千人。”[5]光绪《金华县志》描述了丽泽书院兴盛的景象:“东莱吕子,其会友之堂曰‘丽泽’,一时士人倾心向往,道统学派灿然昌明,名儒蔚兴,踵武相接,天下称婺州为小邹鲁。”

如此巨大的教育规模,这是当时的人记载当时之事,自然是完全可信,能够体现吕祖谦当时的教育成就以及学术地位,体现吕祖谦对南宋社会发展的影响。但是,由于吕祖谦的早逝,由于学术门户之争,导致了朱、陆学派对吕祖谦的有意攻击贬损,加上吕祖谦著述的遗失等原因,吕祖谦门人的资料渐渐阙失,或者这些门人的背离,或者后人研究的失误,究竟曾有的门人是多少,现在学界所知已经十分有限。

门人多少以及门人成就如何,可反映学者的学术成就,是客观评价一个学者或者说社会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吕祖谦门生及其成就就成为深入研究吕祖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从现有的记载看,与宋人记载比较,相差甚远,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为了将这个问题研究彻底,我们先要把已有的文献作一个全面总结。如果只说及门一传,为人常见的,清代以前统计吕祖谦及门者有二家:黄宗羲《宋元学案》中《东莱学案》、《丽泽诸儒学案》,万斯同《儒林宗派》。然而,此两家如重要学者叶适、陈傅良都未能入载,①可看出对吕祖谦及门研究的不够深入,与吕祖谦的实际成就比较相差太远,无论如何不能说是符合历史客观的。今人王文政的《吕祖谦门生与学术传人》作了进一步梳理。拙文将黄宗羲、万斯同、王文政三家统计作总结,基本情况如下:

《宋元学案》卷五十一《东莱学案》,一传25人。[6]1649《宋元学案》卷七十三《丽泽诸儒学案》,一传67人。[6]2429《儒林宗派》卷十一录吕氏门人,一传49人。以上二家三录除去重复,共计得99人。其中,《宋元学案》88人,他们是:吕祖俭、吕祖泰、叶邽、楼昉、葛洪、乔行简、赵焯、辅广、朱塾、刘爚、刘炳、吴必大、王遇、陈孔硕、沈有开、潘友端、宋甡、章用中、倪千里、舒璘、袁燮、石斗文、石宗昭、陈刚、丁希亮、楼昞、李诚之、王介、乔梦符、王瀚、王洽、石范、朱质、叶秀发、潘景宪、潘景愈、潘景夔、潘景尹、邹补之、杜旟、戚如琥、戚如圭、戚如玉、夏明诚、郑宗强、汪淳、汪大度、汪大章、汪大亨、汪大明、黄涣、黃谦、陈黼、詹仪之、邢世材、郭澄、胡子廉、康文虎、康文豹、赵善谈、赵彦秬、羊永德、李大同、时澜、时沄、郭颐、巩丰、巩嵘、巩岘、周介、彭仲刚、卢汝琰、卢汝琯、楼孟恺、楼仲恺、楼叔恺、楼季恺、汪仲仪、郭粹中、郭敏中、郭允中、郭时中、叶诞、徐文虎、陈锡、徐侃、徐倬、王深源。

《儒林宗派》49人中除去重复,多出《宋元学案》者10人,他们是:潘澜、潘时、林謩、孙应时、李厚之、陈孔硕、王时敏、唐复、许文蔚、林颖。

王文政著《吕祖谦门生与学术传人》原书作者本人统计搜得包括《宋元学案》、《儒林宗派》及自己所得总计162人,云从《宋元学案》得88人,其他文献得74人。

王文政所举吕祖谦门人的确切性,或有可议,如将叶审言(1272-1364)归吕祖谦及门。[7]156叶审言晚吕祖谦相差近百年,显然不妥。又有将一人两出者如汪大度别算独善(汪大度号独善),赵烨别出赵煜(煜,清人避康熙讳烨而改),孙应时、邵度两出。还遗漏《宋元学案》之著录郭锡,《儒林宗派》之著录潘澜、潘时、林謩、孙应时、李厚之、陈孔硕、王时敏、唐复、许文蔚、林颖等10人。又有将再传或者三传、私淑等作为门人计算。王文政先生的努力值得肯定,但与我只将及门计算不同。因此除去已有著录以及其他不确切者,王文政录吕祖谦及门可考者愚见实为47人,包括:叶适、戴衍、毛大方、毛大年、张垓、吕孝祥、游玠、王莘叟、曹起宗、曹世昌、邵津、邵度、吴友闻、徐一夔、李泳、高观、江注、卢琰、吴仪凤、王抑、方自牧、徐暄、黄人杰、孟行古、扬诚之、诸葛诚之、王自中、李知微、邵朴、俞亨宗、俞厚字、陈耀卿、林伯和、黄几先、徐总干、王中孚、王中实、王安、宋天则、赵烨、王颐、时泾、张成招、叶重开、时锜、时鋹、郭江。

在《宋元学案》、《儒林宗派》以及王文政所考基础上,以下我自考上述逸出不为人论者71人:

时镐,父汝翼,字德辅,金华人。瓯宁县尉。

时錝,父汝翼,字德辅,金华人。时镐弟。

时源、时淇、时演、时溱、时法、时潚,祖父汝翼,字德辅。金华人,皆时沄弟。

时铸,字寿卿,与吕祖谦同年,折行辈从学。父汝功,字德懋。金华人,官湖北嘉魚尉,从政郎、新隆兴府南昌县丞、国子监书库官等。

时镇,金华人。父汝功,字德懋。时铸弟。

时道、时济、时梁、时潜。祖父汝功,字德懋,金华人。时澜弟。

陈傅良,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人,进士,嘉泰二年知泉州,辞,授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待制,年六十七卒。谥文节。著有《诗解诂》、《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八面锋》、《历代兵制》、《周礼制度菁华》、《止斋集》等。

李丙,字仲南,昭武(今邵武)人。官至右修职郎,右承事郎。纂《集古录》千卷,《丁未录》二百卷等。李丙与吕祖谦关系甚密,乾道五年(1169)吕祖谦赴江西迎继室韩元吉女成婚,李丙亲预此行。李丙善金石学,宋洪适《隶释》卷十九记载李丙收藏汉人摩崖拓片《张休崕涘铭》。清人顾蔼吉撰《隶辨》卷八又云李丙从西州得熹平元年《李刚石室画像》。李丙善书,吕祖谦为吴珉作《佚老庵记》欲勒石,因特请李丙书法之善。②[8]

薛叔似,字象先,永嘉人。乾道八年黄定榜进士出身,治《书》。历官权户部侍郎、兵部尚书、吏部侍郎等职,卒諡文節。有《薛恭翼奏议》十卷,《薛文节文集》若干卷。

赵善珍,字子良,金华人。乾道八年登进士,永嘉推官。有《尔雅疏》十卷。

胡居仁,东阳人。学谕。与葛洪为友。

龚寔,义乌人,有六子皆从吕祖谦学,人称六瑞。名可考者龚明之,淳熙中仕宣教郎,服银绯。龚应之,字处善,登嘉定进士第。仕至右史中大夫,直宝谟阁,封金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戴溪,字肖望(少望),永嘉人。淳熙五年为别头省试第一。历官工部尚书、文华阁学士,卒赠端明殿学士。理宗绍定年间赐谥文端。《宋史》儒林传有传。成《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卷,《春秋讲义》四卷,《论语问答》三卷。

李敬之,东阳人。生平不详。

钱□□,永嘉人。生平不详。

刘茂实,永嘉人。生平不详。

蒋行可,永嘉人。生平不详。

陈颐刚,永嘉人。生平不详。

乔拱,字德瞻,东阳人。乾道九年十一月一日以疾卒。卒年二十有九。

徐居厚,字元德,永康人。淳熙五年戊戍姚颖榜进士,叶适同年,官从事郎绍兴府观察推官,知均州、通州。有《诗说》三十卷。与陈傅良同作《周礼制度菁华》,徐下半册,陈上半册。

楼钥,字大防,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人。吕祖谦同年,折行辈从吕祖谦学。历官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同知进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进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嘉定六年去世,时年七十七岁。赠少师,谥宣献。有集一百二十卷。《宋史》有传。

楼镛,字弁孙,号月湖,楼钥弟,明州鄞县人。绍熙四年陈亮榜进士,官从政郎新差充广德军军学教授。

蒋子先,金华人。生平不详。

谢敬之,字光中,长沙人。生平不详。

陈锡,乌伤(义乌)人。复州教授。生平不详。

刘刚中,字德言,光泽人,刘国华子。与黄干友善。举嘉定四年进士,调汉阳县主簿,转婺州兰溪县丞。后归,筑室以居,名曰琴轩。从学者甚众,著述有《师友问答》一卷。

王子正,湖州人。黄干有《祭王子正文》,云为同门,未知是否一人。

林居实,字安之,温州瑞安人。淳熙二年十月十九日卒,三十四岁早逝。

张炢,信安(衢州)人。生平不详。

刘尧夫,字淳叟,金溪人。乾道进士,除国子正,迁太学博士。著有《井斋集》。

王自得,义乌人。生平不详。

石墪,字子重,其先新昌,自大父公孺始移居天台。绍兴十五年進士,以太常簿知信州军事,知南剑州尤溪县,又知南康军,五十而卒。有《中庸集解》。

王师愈,字与正,一字齐贤,金华人。登绍兴丁卯进士第,初调建州崇安尉,转授临江军学校教授,改秩知潭州长沙县,知严州、信州。乾道中召除金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知饶州,就饶州本路转运判官,改荆湖北路,又任福建路,最后除浙西提点刑狱。卒至中奉大夫,直焕章阁爵,金华开国男。

逸登发,武义人。生平不详。

王纶,武义人。生平不详。

唐季度,金华人。生平不详。

唐季渊,金华人。生平不详。

徐安国,籍贯生平不详。

陈谦,字益之,温州永嘉人。乾道八年进士,授福州户曹,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迁国子录敕令所删修官,枢宻院编修官。通判江州,知常州,提舉湖北常平等。《宋史》有传。

郑几道,严州人。生平不详。

陈正己,建安人。后从朱熹。

郑良臣,武义人。太常博士,生平不详。

曾德宽,江西人。吕祖谦内弟。

何松,字坚才,东阳人。

徐谊,字子宜,温州(平阳)人。乾道中进士,累官至吏部侍郎,有策立宁宗功,卒谥忠文。

邵康,字似之,金华人。淳熙十一年卫泾榜进士及第,治《诗》,五年十一月除,庆元二年七月与宫祠。

朱仲文,号守轩,金华人。陈亮榜进士。

徐侨,字崇甫。淳熙十四年进士。著《易传灯》、《读易记》、《尚书括旨》等书。历官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直宝谟阁江东提点刑狱,宝谟阁待制奉祠卒,谥文清。徐侨尝批评比年熹之书满天下,不过割裂掇拾以为进取之资,求其专精笃实,能得其所言者盖鲜。《宋史》有传。

又有早逝9人,具体为:方季肃、滕文卿、潘昭叔、徐宗卿、鲁秀才、詹子齐、邢邦杰、张季清及蒋从道,吕祖谦俱有祭文。

至此,拙文初计姓名可考吕祖谦登堂入室,得过亲授的门生共216人。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统计,远未达到宋代文献的记录。读书未及,还多有考述遗漏者待后日增补。

二、吕学与浙东学术的发展关系

上考二百余人,已足以彰显吕祖谦对浙东学术或宋代及以后社会贡献的成就。或者说吕祖谦及门对吕学、对浙东学术的发展起了主导作用,可从三个方面看出:一是吕祖谦门下多出俊杰,学术方面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同时多关心国事,影响着国事的进步;二是对地方教育的发展影响巨大,使得金华一地人才代出,打下了浙东学术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基础;三是后世所谓朱熹弟子其实多自吕祖谦门下转来,而这些吕祖谦的门下入朱熹之门后依然坚持着吕祖谦的学术,使得吕祖谦学术成为宋代朱熹以及以后学术发展的强大基础。以下我们分别论述。

(一)吕祖谦门下俊杰,或为政治领袖,或为学术领袖,皆是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人

在学术方面引领着学术发展的方向,体现在学术著作的创作,可考者如辅广著《五经注释》、《四书问答》、《通鉴说》、《师训编》、《日新录杂著稿》、《诗童子问》,潘景夔著《海昌图经》10卷,戴溪著《续吕氏家塾读诗记》3卷、《春秋讲义》、《石鼓论语问答》,王介著《诗文奏议外制》25卷、《春秋臆说》10卷、《通鉴解》15卷、《浑尺集》若干卷,陈傅良著《诗解诂》、《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八面锋》、《历代兵制》、《止斋集》等,叶适有《叶适集》、《习学记言》,楼昉著《崇古文訣》35卷,乔行简著《周礼总说》、《孔山文集》,巩丰有《东平集》27卷、《耳目志》,陈孔硕著《中庸大学解》、《北山集》30卷、《伤寒泻痢要方》1卷,陈黼存《文集》20卷。李丙有《集古录》千卷、《丁未录》200卷,赵善珍著《尔雅疏》10卷,赵善谈著《周易述解》9卷,刘刚中著《师友问答》1卷,石墪著《周易大学中庸解》数十卷、《文集》10卷,张成招标注《左氏博议纲目》1卷、《详注东莱左氏博议》25卷,时澜续《增修东莱书说》35卷,吕祖俭有《大愚集》若干卷等。

这些著述,陈傅良、叶适成为永康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影响之大不必说,其他如时澜续吕祖谦《书说》成《增修东莱书说》、楼昉的《崇古文诀》承《古文关键》等,发扬了吕祖谦学术,至今都是学者的必读之书。著述的影响不必说,最重要的是学者的讲学与人格影响。如吕祖俭,全祖望以为在甬上与杨简、袁燮、沈焕、舒璘等列于先师之座可以无歉,全祖望《吕忠公祠堂碑文》说:“忠公之官吾乡,为司庾,故不得有所设施,但传其屏去仓中淫祠一事,深宁志之《四明七观》,而是时正甬上奎娄光聚,正学大昌。忠公以明招山中父兄中原文献之传,左右其间,其功无所见于官守,而见之讲学。”[9]拙文以为,从朱熹与吕祖俭的交流也可见吕祖俭当时的学术地位。观朱熹《晦庵集》书信部分,有两卷文字《答吕子约》。朱熹与他人通信最多者一是吕祖谦,再就是吕祖俭。朱熹甚是推崇吕祖俭。滕德粹为鄞县尉,其《答滕德粹》云:“熹所识者杨敬仲简、吕子约监米仓,所闻者沈国正焕、袁和叔燮,到彼皆可从游也。”[10]足可见吕祖俭继其兄吕祖谦后成为浙东学术的领袖人物,对促进浙东学术的反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吕祖谦研究儒学,倡导学者要见“儒者之效”,故门下多关心国事,勇于坚持正义,俊杰辈出。楼镛为葛洪生祠作记说吕门才俊之盛:“始于弱冠登东莱先生门,四方从游之士以千计,人受其教,如群饮于河,随其分量,充然各有所得,其后出处虽不同,至莅官行法,多有足观者。”如葛洪、乔行简位极人臣。葛洪历官至参知政事、观文殿大学士,卒谥端献、赠太师信国公。其执政“视民之父兄犹其父兄,视其害民者不啻如害己者。民以讼至庭,不忍鄙夷之,为之明辨曲直,了无毫发枉。遇事明敏,吏之奸欺莫能逃”, 史称“高风劲节,追媲古人”。 乔行简官拜平章军国重事,加少师封鲁国公,史称“历练老成,识量宏远,居官无所不言”。又如王介,楼钥赞其“不可干以私”,真德秀说“其所立有汲长孺王元之之风”。

吕祖谦门下从政之人,入《宋史》者甚多,葛洪、乔行简外,还有陈傅良、乔孟符、楼钥、巩丰、叶适、戴溪、陈谦、吕祖俭、李诚之、徐侨等。这些人,无论是官位高低尊卑,多能为国事奋不顾身。吕祖俭仅是一个主管库藏的太府寺丞,职官志记在从六品下,官位可谓不显,但他却是庆元党禁的主要参与者,因奏请宁宗抑制权倖遭贬韶州,改送吉州,遇赦量移高安而卒,彰显了吕祖谦后学的铮铮铁骨。吕祖俭坚持正义,不顾个人安危,令朱熹汗颜。朱熹有书信与吕祖俭自责说:“熹以官则高于子约,以上之顾遇恩礼则深于子约。然坐视群小之为,不能一言以报効,乃令子约独舒愤懑,触群小而蹈祸机,其愧叹深矣!”[11]卷455,38册,13370

李诚之守蕲州,本及瓜代之期而代人未至。嘉定十四年二月,金兵攻打淮南,于时李诚之遣归妻孥,帅将士守城,屡败数倍于己的金兵,终以救兵不至而战死。因获赠朝散大夫秘阁修撰,封正节侯,于蕲州当地立庙享祀,为人尊敬。

这些人的风骨在影响社会风气方面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一样引领着学者的学术方向。

(二)吕祖谦门下为宋元教育取得的成就作出了重大贡献

前云吕祖谦在世时的从教人数许多记载都用“千”字计算,叶适称“岁常数百千人”,时少章称“诸生是时四方来学者,常千余人”,楼镛称“四方从游之士以千计”,多云千字,可见非虚。当时金华附近各县,如武义、义乌、兰溪、温州、绍兴、湖州等地的世家大族多是举家从学,如时氏、潘氏、戚氏、巩氏、王氏、汪氏、何氏、卢氏、郭氏、楼氏等,而且全国各地学者也都慕吕祖谦名纷纷归于门下,福建、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都有。如河南赵焯(景昭)、赵烨(景明)兄弟二人,长沙谢光中,零陵唐復,鄱陽王安,无锡沈有开,金溪刘淳叟,上饶王时敏,浦江石范,连江林謩,新昌石宗昭,兴国吴必大,福清林颖,侯官陈孔硕,邵武黄焕、黄谦等。吕祖谦来学之人多中进士,或位极人臣,登高可呼;或为官四方,教育一地,都直接行施、扩大了吕祖谦的学术思想。如楼镛看到葛洪于昌国县令任上施政,便论及吕祖谦的影响,说吕祖谦门人“出处虽不同,至莅官行法,多有足观者,人望之知其为吕氏之学子也”。又如陈傅良《何君墓志铭》说到邵康教学何松的儿子何造、何适、何遇、何述,以为皆本吕祖谦著述。

这种盛况在其他学者门下是从来没有过的。吕祖谦此处从教人数之多是事实,而从教人数之多又促使形成了一种极其浓郁的求学氛围。吕祖谦的门下影响到个人,影响到家庭,影响到社会,影响到南宋当世,更影响到后代。

从个人影响看,吕祖谦门下多能自立之人,如葛洪、乔行简、吕祖俭、叶适、陈傅良、楼钥、楼昉等,皆能自成一家。

从家庭影响看,南宋、包括元代的著名学者,多有从学吕祖谦的家庭背景,如时少章(天彝)父亲时澜为吕祖谦门人,王柏(字会之)父亲王瀚为吕祖谦门人,汪开之(字元思)祖父汪大度(字时法)为吕祖谦门人,王应麟伯祖王介(元石)为吕祖谦门人等。

从社会影响看,叶适《宝婺观记》又说,在吕祖谦门下,“其得之孰浅深高下,通变达化而外应,宽施忘其褊吝,朗豁消其暗鄙,德成性安,而动乐静寿之功验矣”。[1]明人宋濂《贞则堂记》说得更明白:“婺为吕成公讲道之邦,礼义修明,风俗淳美,非惟家孝弟而人诗书,至于女子妇人亦皆无思犯礼而畏行露之侵。第处道之常同老于室,无以见其所执之操。”[12]卷2,1223册,279《题蒋伯康小传后》又说:“吾婺自东莱吕成公传中原文献之正,风声气习蔼然如邹鲁,而其属邑东阳为尤盛,有若李正节侯茂钦,信国葛端献公容甫,监察御史乔公世用,通判眉州赵公周锡皆成公之高第。弟子或以忠义显,或以政事称,或以文学著传之当世,布之简书,相去一百余载,人犹象而法之。呜呼!何其盛也,今观蒋君伯康小传,述其立身行已,动法古人,阽危之际又能力持其家使勿坠,斯可谓之贤矣。此固伯康问学之美所由致,自非前修流风遗泽有以薫蒸之,亦未必遽至于斯也。”[12]卷13,1223册,644这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吕祖谦门生的潜移默化之力。

从对后代的影响看,宋后吕祖谦的续传成为学术发展的主流。元代的金华四先生,明代的刘基、宋濂、王袆皆出自金华或附近县区。特别是明初的宋濂与王袆,高举吕学的大旗。宋濂决心要发扬光大吕祖谦学术。他以媺人喻吕祖谦,作《思媺人辞》说:“吾乡吕成公实接中原文献之传,公殁始余百年而其学殆绝,濂窃病之。然公之所学弗畔于孔子之道者也,欲学孔子当必自公始,此生乎公之乡者所宜深省也。嗟夫!公骨虽朽,公所著之书犹存,古之君子有旷百世而相感者,况与公相去又如此之甚近乎?闻而知之盖必有其人矣。”又说:“予既为此辞,尝录一通寄王子充,子充盖有志同予学吕者。书以识之,庸俟异日各考其学之成也。”[12]卷29,1224册,469王袆闻宋濂欲发扬吕祖谦学术之提倡,积极响应,作《思媺人辞后记》说:“袆与景濂居同郡,学同师,而窃亦有志斯事。故景濂此辞既成,即书以见贻。呜呼!前修远矣,坠绪茫茫,悬千钧于一发,使之既绝而复续,不在我后人之自力乎。”[13]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及其以后的全祖望、胡宗懋等,发挥吕祖谦的影响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了。

(三)吕祖谦及门转至朱熹门下后,继续发展扩大吕祖谦的学术与影响

上文说到朱熹在1180年以前可知的学生有49人,这说明1180年以后方逐渐发展壮大,而其间的许多学生是从吕祖谦门下转入的。今天我们比较吕祖谦与朱熹门下,有不少重复出现,比如叶邽、詹体仁、吕祖俭、王介、辅广、徐侨、陈肤仲、林颖、诸葛诚之、周介、康炳道、王澣、王遇、吴必大、石墪、徐侨、徐侃等,应该都是在1181年吕祖谦以后入归朱熹门下的。

其实,这所谓朱熹的门下,只是讲求门户之争者后日以己见将人写入,以壮大自己的声势。事实证明吕祖谦门下写入朱门者多是坚持的吕祖谦学术。吕祖谦门人批评朱熹者如徐侨说:“比年熹之书满天下,不过割裂掇拾,以为进取之资,求其专精笃实能得其所言者盖鮮。”[11]卷422,36册,12615朱熹批评吕祖谦门下坚持己说者更多,如《朱子语类》记载朱熹批评陈正己说:“陈正已……伯恭教他时只是教他权数了,伯恭教人不知是怎生地至此。”[14]卷120,2912朱熹批评更多的是指向吕祖俭:“吕子约书来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只管滚作一段看……又云吕家之学重于守旧。更不论理。”[14]卷62,1504又说:“子约诸人抬得司马迁不知大小,恰比孔子相似。伯恭、子约宗太史公之学,以为非汉儒所及,某尝痛与之辨。”[14]卷122,2951

实际情况是,这些列入朱熹门下之人,或对朱熹的学术有所采纳,但其传承的核心基本是吕祖谦的主张。通过这些门下,吕祖谦的学术对后代的学术发展方向发挥了影响,成为浙江学术发展的主流。浙东学术成为一个时代的学术、一种独立的学术,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而且时移境迁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一现象发生在浙江,发生在金华,而不是朱熹所在的福建建宁或陆九渊所在的江西金溪或者其他地区,可见浙东学术之兴盛的确与吕祖谦的倡导与亲身实践之功是分不开的。吕祖谦不曾预计到,可以想象,但今人多将浙东学术的发展归功于朱熹而忽略吕祖谦,是有些数典忘祖啊,这是受多年门户之争影响的结果!这其实也提醒我们后世对吕祖谦研究的不足。我们需要开拓,改换思路,需要加大对吕祖谦甚至其门生的研究,要甩掉多年的门户之争留下的惯性和恶果,追寻吕祖谦学术的真面目,追寻南宋学术研究的新思路,展现吕祖谦学术对现代学术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叶适与陈傅良未能入载吕祖谦门人,可能出于某些学者学术观点的偏执,但二人为吕祖谦及门确是历史事实。见拙文《谈吕祖谦浙东学术的领袖地位》,载《中国哲学史》2012年第2期。

②吕祖谦《与吴珉书》:“丈丈侍次,为起居《佚老庵记》拜纳。前此托李仲南书,渠适方送来,所以稽滞耳。”见拙著《吕祖谦年谱》,中华书局,2007年,49页。

参考文献:

[1]叶适.叶适集:卷11[M].北京:中华书局,1961:194.

[2]吴师道.敬乡录:卷11,451册[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84.

[3]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一册[M].黄灵庚,校点.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4]田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朱熹的思维世界[M].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129.

[5]纳兰成德.增修东莱书说·时氏增修东莱书说序[M].金华丛书本.

[6]黄宗羲.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M].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7]王文政.吕祖谦门生与学术传人[M]//武义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吕祖谦与浙东明招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56.

[8]杜海军.吕祖谦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2007:49.

[9]朱铸禹.全祖望集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29.

[10]朱熹.朱熹集[M].郭齐,尹波,点校.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2394.

[11]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2]宋濂.文宪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3]王袆.王忠文集:卷8,122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3.

[14]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94.

猜你喜欢
朱熹学术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在学术面前,市场就是个屁
春日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博白·客家·朱熹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