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湿舒胃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100例※

2014-02-07 08:23王智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荔湾区湿热型胃炎

王智勇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广州510000)

清热化湿舒胃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100例※

王智勇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广州510000)

目的 观察清热化湿舒胃法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00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以清热化湿舒胃法及非药物疗法,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结果 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有效率高。结论 清热化湿舒胃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清热化湿舒胃法;慢性胃炎;中医药疗法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病程迁延,病情易反复而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等范畴,湿热证为常见证型之一。近年来,笔者运用清热化湿舒胃法组方并随证加减治疗该病证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广州市荔湾区中医院及社区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00名,采用临床调查的方法进行。本组100例均系门诊病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84岁,平均45.5岁;病史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21年,平均3.5年。

1.2 诊断标准 既往病史已确诊慢性胃炎;如未行胃镜检查,有慢性胃炎基本临床表现的患者;患者行胃镜检查,并参照《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试行意见》[1]确诊慢性胃炎。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2]确立患者的中医证型,选取脾胃湿热型。具体标准如下:主症:①胃脘胀痛拒按或脘腹痞闷不舒;②舌质红,苔黄厚或腻;③渴不欲饮。次症:①口苦口粘;②小便短黄或大便不爽;③脉滑或濡数。具备主症2项(②为必备)加次症1项,如兼夹证候,脾胃湿热证候必须占全部证候的2/3及以上。

1.3 纳入标准 年龄为18~70岁,且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调查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有意识障碍、智力障碍、精神疾病等其他特殊疾病不能很好的理解该研究项目以及不能独立完成问卷者。

1.5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2],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主要参考患者临床症状、胃镜及活检结果、胃酸分泌及胆汁反流情况。

1.6 治疗方法

1.6.1 非药物治疗 ①调饮食。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煎炸、粗糙、硬固之品,脾胃湿热者,饮食宜清淡,多饮清凉饮料,如果汁、荸荠汁等,多食蔬菜。②畅情志。帮助稳定患者的情绪,解除思想顾虑,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刺激。正确对待和认识疾病,提供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以个体化心理疏导,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而达到治疗目的。

1.6.2 药物治疗 服用清热化湿舒胃方,组成:藿香10g,川朴15g,法半夏12g,茯苓20g,黄芩20g,郁金10g,柿蒂15g,蒲公英30g。加减: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郁金;大便不爽者加大黄、枳实;恶心呕吐者加竹茹、生姜、佩兰;纳呆者加鸡内金、谷芽、麦芽。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疗程共4周。

2 结果

本组100例中,治愈29例(占29%),好转69例(占69%),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为98%,见表1。

表1 治疗结果

3 讨沦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一般是由于刺激性食物或药物、自体免疫反应、急性胃炎、十二指肠液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或伴渗出物。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等范畴,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素虚、外邪内侵等多个方面,其病位在胃腑,但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笔者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因素,临床上可出现多种证候,治法多样。在岭南地区,湿热证为主要证候之一。一方面,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脾土易受困而聚湿生痰;一年之内高温时间较长,地热熏蒸,易酿湿热为患,岭表之人多为脾胃亏虚、湿浊内生的体质。另一方面,过食肥甘,燥热之物而酿生湿热,或暴食伤及脾胃,水湿运化失常,而致湿热内生,阻滞中焦,气机不畅,表现为湿热中阻之症状。治疗宜以清热化湿舒胃法,方中藿香芳香化湿,厚朴行气燥湿,法半夏降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黄芩清热燥湿,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蒲公英清热解毒,柿蒂降逆止呕。诸药配合,健脾理气,标本兼顾,使脾胃得健,脏腑气血调和,气机调畅,同时配合非药物疗法,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以减少病因对胃黏膜刺激,故疗效满意。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7-78.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5.022

1672-2779(2014)-05-0044-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梁志敏

2013-12-17)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科技局课题[No:20121214026-2]

猜你喜欢
荔湾区湿热型胃炎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决定 荔府征房〔2020〕3号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作品集
读迷作品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决定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