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预防缺血性中风二级100例※

2014-02-07 08:23李志峰胡亚萍李锐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益气中风阿司匹林

甘 健 彭 梅 李志峰 胡亚萍 李锐争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脑病科,萍乡337000)

益气活血法预防缺血性中风二级100例※

甘 健 彭 梅 李志峰 胡亚萍 李锐争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脑病科,萍乡337000)

目的 比较益气活血院内制剂丹芪片和拜阿司匹林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益气活血组口服丹芪片8片/次,3次/d;拜阿司匹林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片(100mg),每晚1次,随访1年,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缺血性中风复发率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丹芪片在预防缺血性中风复发方面具有与拜阿司匹林相似的作用及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结论 丹芪片是一种有效的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药物。

益气活血;丹芪片;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

缺血性中风的年复发率约为4%~14%,其中中风后1年内的复发率约13%,此后4年,每年的复发率为4%,中风病复发一次,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就加重一次,复中的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首次中风高。如何尽可能地降低缺血性中风复发率,克服阿司匹林抵抗及发挥中药多靶点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笔者选用益气活血院内制剂丹芪片与拜阿司匹林片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二者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并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受试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益气活血组与拜阿司匹林片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确认为缺血性脑梗死病灶。排除标准:①头颅CT或MRI发现颅内出血性病灶或有明显出血倾向病史;②合并严重感染或半年内有大手术史;③对本药过敏者;④合并严重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⑤年龄>75岁。

1.3 方法 治疗组口服丹芪片,8片/次,3次/d,口服4周休息1周,再继续口服4周,如此循环。(丹芪片由我院制剂室提供,此药是在具有贛药制字Z20090316的心脑血脉通片的基础上加黄芪组成,具体药物有:黄芪、丹参、水蛭、川芎、路路通、红花、山楂、土鳖虫、葛根、绞股蓝、赤芍、牡丹皮、大黄、鸡血藤、草决明、何首乌)。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片(100mg)每晚1次。随访1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者,分别给予降压、降糖、降脂等治疗,吸烟者戒烟。

1.4 疗效观察 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缺血性中风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①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判定:随防1年后复查CT或MRI,与先前头颅CT或MRI比较病灶增加则判定缺血性中风复发。②药物不良反应的判定:不良反应主要指胃肠不适和颅内外出血。胃肠不适包括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腹泻和上腹痛等症状,颅内、外出血指脑出血、呕血、皮肤出血、黑便和鼻出血,出现上述表现判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1.5 统计方法 应用SRSS10.0统计软件,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分析采用方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s分)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

2.2 缺血性中风复发率的比较 益气活血组缺血性中风复发8例(8%),拜阿司匹林组缺血性中风复发6例(6%),两组患者缺血性中风复发率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并发症 益气活血组发生胃肠不适7例,发生颅内外出血0例,不良反应率为7%。拜阿司匹林组发生胃部不适22例,发生颅内外出血4例(4例均为黑便,给予止酸剂后黑便很快消失),3例出现皮肤出血点,不良反应率为2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非常重要,通常是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中风复发的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手术和介入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2-3],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尽管采取了上述措施,缺血性中风的复发率仍然较高,如何发掘中医药辩证论治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价值,这就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中医学历来注重疾病的预防,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在《黄帝内经》预防思想启示下,历代医家关于中风病的预防及中风危险因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涉及到生活、饮食、起居和摄生等多个方面。且中医认为,中风的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4]。《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经溯洄集·中风辨》“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多有此疾。”由此可以看出,缺血性中风的病机主要是气虚为本,血瘀为标。丹芪片组方据此而来,黄芪补气为君药,气旺则血行,具有显著的抗氧化、降血脂作用,能改善脑部供血;丹参、水蛭、川芎、红花等为臣药活血祛瘀,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纤维蛋白,耐缺氧的作用。本研究发现,丹芪片在预防缺血性中风复发方面具有与拜阿司匹林相似的作用,同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但出血事件发生率要小于拜阿司匹林,胃肠道反应轻微,适宜作为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用药。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和观察时间尚不足以反映丹芪片在长期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因此下一步需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和复方药理学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研发组方进一步优化、疗效进一步提高的新药物。

[1]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3.

[2]楚长彪,贾建平.再谈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10):23.

[3]林豪杰,汪昕.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干预的循证医学证据[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1):4.

[4]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2.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5.024

1672-2779(2014)-05-0047-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李远实

2013-11-11)

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课题[No:2011A099]

猜你喜欢
益气中风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