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MI和GDP

2014-02-11 17:33储小华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核实制造业经济

储小华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 杭州 310012)

近年来,PMI越来越走近普通大众的视线。每月1日和3日,国家统计局都会发布中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数据,它是月度发布统计数据中最早发布的数据,随后在第一时间会有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根据PMI数据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发展走势进行分析、解读和预测,受到广泛的关注。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今后党委政府工作将不再唯“GDP”论英雄。发展方式的转变,“GDP”逐渐被淡化,人们更多的关心经济运行的态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PMI、CPI和PPI等反映经济运行状态的先行指数大有取代GDP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那么,PMI是如何反映经济运行的?与GDP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一、PMI与GDP的主要作用

(一)PMI的主要作用

PMI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的缩写,是通过对制造业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能够反映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情况,它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数,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针。开展PMI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对国民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为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依据和咨询建议。从过去80多年商业历史看,除二战期间的四年外,PMI均准确预测了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在政府宏观调控、专家学者研究、投资者咨询和企业经营决策中体现了重要的价值。

1.政府调控的依据。对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握经济运行态势,预测经济转折点。基于对PMI数据峰值点和谷底点的预测和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经济的发展趋势,其可靠性一再被经济实际所证明。根据美国专家的分析,在过去四十多年里,美国制造业PMI峰值可领先商业高潮六个月以上,领先商业谷底也有数个月。国家统计局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指数11月为最低值,而GDP同比增幅的底部出现在2009年的一季度,领先4个月左右。二是分析产业信息。通过PMI,首先可以对主导产业进行分析。根据国外研究经验,一个地区总的商业采购集中在少数产业,并且采购操作也有相似的集中性。比如,这些集中的产业是食品业、石油及其相关产品、钢铁及其相关产品、汽车产业等,PMI的产业指数可反映该产业发展趋势及各项指标的变化。通过对主导产业的分析,有助于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的总体趋势的把握。同时,每月的商业报告中会列出短缺产品的目录、价格变化情况的目录,企业在采购环节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等,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监测各个行业的变化。

2.反映区域和行业运行情况。应用PMI调查方法,将样本规模集中于特定的区域或行业,用于分析该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状况。从国外经验看,目前美国许多州已开展PMI商业调查。例如,早在1935年,底特律就开始采购经理调查,此后,亚利桑那州、波士顿、布法罗等许多地区纷纷建立了采购经理调查制度。尽管这些调查在内容和质量上各有差异,但它们都提供了有用的地区和行业信息。

反映行业运行情况,构建行业指数方面,PMI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每月也定期发布大、中、小型不同规模企业PMI数据,发布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耗能行业PMI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吸收、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构建了制造业产业链上、中、下游行业PMI、上海重点发展工业行业PMI、上海高新技术产业PMI等。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05年开始执行国家统计局采购经理调查制度,2009年扩充了部分采购经理样本数量,并开展采购经理调查研究和试算工作,2011年起向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报送制造业PMI信息。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市也相继开展地区采购经理调查方面的工作。

3.支持企业目标实现。PMI指数在支持企业决策和实现企业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供应预测更有助于预测和控制生产和库存成本;其次,通过PMI,企业经营者可及时判断行业供应及整体走势,避免供应缺货,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

(1)判断整体经济状况来采取相应措施。PMI可用于判断整体经济状况对特定采购市场的影响。比如,一个快速发展的制造业行业的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既可以用加班或转包等暂时的办法,也可以用扩大固定资产规模的办法,这里我们就可以使用PMI综合指数、生产量指数、新订单指数及其他有关整体经济状况的数据来判断该行业的增长是否会持续下去,从而确定用哪种决策。(2)企业可以对PMI进行评估来消除潜在影响,实现企业目标。如某企业的目标是降低人工成本,而PMI从业人员指数正快速增长,劳动力资源短缺,要降低员工工资比较难实现。当经济萧条时,企业出现大量裁员、降薪,而如果此时PMI出现拐点,正是吸纳人才的最佳时机。企业正确运用PMI进行原材料库存和产品库存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何时“屯积”、何时“零库存”,PMI两大库存指数能够明晰地反映出企业应该如何决策。例如,两大库存指数走势同步,显示企业原材料和产品库存衔接良好,表明企业生产经营开始处于(或已经处于)平稳有序的状态,此时库存管理则可根据市场和订单需求适当扩大库存规模。而如果出现两大库存指数相背离的走势,则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趋于恶化,库存管理应根据现有订单缩减库存规模。

(二)GDP的主要作用

在通常情况下,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基础性指标,因而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

1.描述经济增长。GDP增长率是描述经济增长情况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关心经济增长,因为没有经济的适当增长,就没有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国政府的统计部门都把GDP增长率作为描述经济增长情况最重要的综合性宏观经济指标。

2.描述经济规模。GDP是描述经济规模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是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经济规模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并不是对等的。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因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以及经济增长的潜力不同,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没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就谈不上有经济实力,也很难在国际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3.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是描述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有的国家经济规模较大,但人口众多,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仍然被认为是穷国;有的国家经济规模不大,但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很高,被认为是富裕国家,例如瑞士、瑞典、丹麦等国。

4.描述经济结构。GDP是描述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经济结构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许多重要的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消费需求、地区经济结构等等,都是通过GDP来描述的。目前,我国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都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比重偏低,地区经济结构中中西部地区比重偏低,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GDP反映出来的,它们是制定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5.制定政策的依据。GDP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和重要依据。首先,GDP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的重要工具。其次,GDP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再次,GDP是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PMI和GDP的主要局限性

(一)PMI的局限性

1.PMI为定性调查。PMI指标体系由先行、同步和滞后三类指标构成,由企业采购经理以客观经济综合状态为测试对象,按“升高/增多”、“持平/不变”和“降低/减少”进行判断,最终计算采用扩散指数方法,尽管扩散指数法从理论到实践到实际效果都已得到充分肯定,但是,人们仍然习惯使用具体数据来进行比较。此外,统计上大部分数量指标使用同比数据,而PMI为环比指标,与同比指标比,能及时反映趋势和拐点,但由于经济、生产活动具有季节性,环比指标常常受到季节波动的影响。为了解决季节波动的矛盾,目前使用的数据是经过季节调整后的数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因季节波动造成的影响。

2.不能反映经济变化的幅度。PMI是运用扩散指数的方法编制而成,扩散指数在经济波动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是多个重要经济变量综合而成,它比任何单一指标更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其次可根据扩散指数确定宏观经济运行阶段及走向。再次利用扩散指数可以把经济形势的分析标准化、科学化。最后可以利用先行、同步、滞后三类指标预测和监控宏观经济运行。但是,扩散指数不能准确反映经济波动幅度,并且存在抗干扰度弱和灵敏度差的特点。为了弥补单个扩散指数抗干扰能力弱和灵敏度差的缺陷,目前制造业PMI利用合成指数与单个扩散指数对照,综合判断经济走势。

3.行业方面存在局限性。由于行业分类上的复杂性和不一致性,在进行行业数据的计算和使用方面,目前还不成熟。例如,统计上行业分类上的差异,在国际上并不统一,有些产业归类也不完全一致。

4.制度方法上存在局限性。PMI调查制度设计中,影响因素较大的存在于调查抽样、行业赋权、计算方法以及季节调整等各类方法中。采购经理调查是学习引用美国先进的宏观经济监测方法,但是,现阶段我国市场化程度还不高,采购经理方法制度适合中国国情方面还不够。如在季节调整中的节假日调整,中国与美国就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放假,美国没有。美国有复活节、圣诞节等,中国没有。因此,如果使用同一种季节调整方法,就会带来一定的误差。

(二)GDP的局限性

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不同国家的产品质量、拥有的品牌数量差异很大,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国家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差异很大;不同国家的排放强度也具有很大的差异。GDP没有反映出这些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

2.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和社会进步。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会导致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导致财富存量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财富存量不能与经济增长率保持同步增长,从而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

社会进步方面,一是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二是GDP不能反映就业状况。三是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四是GDP不能反映社会福利改善情况,等等。

3.GDP的发布时间滞后和数据修正缺陷。我国季度GDP核算分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初步核算数在主要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初步核实数根据年度GDP初步核实数对全年各季度GDP初步核算数进行基准化调整,形成各季度GDP初步核实数;最终核实数根据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对全年各季度GDP初步核实数进行基准化调整,形成各季度GDP最终核实数。GDP数据的发布则是,季度GDP初步核算数在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季度GDP初步核实数在年度GDP初步核实数发布后30天内完成,并以国家统计局公告形式发布;季度GDP最终核实数在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发布后30天内完成,并以国家统计局公告形式发布。GDP的初步核算数据发布时间要比PMI的发布时间晚1至4个月,并且发布频率也不一致,PMI每月发布一次,GDP每季20日左右第一次发布初步核算,然后30天内发布初步核实数,最终核实数在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发布后30天内完成。GDP数据是一个滞后数据。

GDP数据的修正制度给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带来困难。政府根据GDP数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假设以8%GDP增速为托底目标,如果初步核算低于8%,政府就会出台相关刺激措施,保证经济增长,如果初步核实数和最终核实数超过8%,那么当初的刺激措施就是失当的。历史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曾经有过因GDP核算数据修正导致政策失当带来经济灾难的教训。

此外,各国GDP核算方法的差异和一些地方政府“唯GDP论”,导致GDP数据虚大失真,给GDP对经济政策的作用带来影响。

三、PMI和GDP的辩证关系

1.不能唯GDP而无PMI。PMI是反映经济运行健康程度的质量指标。如果把经济运行状态比作一个人,GDP反映的是它的高矮和胖瘦,反映他的体量大小,而不反映他的健康状况。而PMI则能较好地反映他的各种生活状态和发展趋势,反映他的健康程度和幸福指数。如果说GDP是一个数量指标,则PMI就是一个很好的质量指标。把GDP和PMI放在一起,就能既反映经济的体量,又反映经济运行发展的质量,二者相得益彰。

PMI包含了社会生产链的中间环节。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反映生产链的中间环节。而PMI制造业行业类别中将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其中,上游产业一般对应的是原材料工业,包括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6个行业;中游行业对应设备制造业,包括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用品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6个行业;下游对应消费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革毛皮羽绒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共8个行业。由此可见,PMI很好地反映了制造业生产链的中间环节,弥补了GDP的不足。PMI是GDP的有益补充。

PMI不仅能评价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恰当地反映经济的冷热程度,而且能够描述经济运行的轨迹,预测其发展趋势,在重大经济形势变化或者转折前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防止经济发生严重衰退或者经济过热,能有效地为宏观调控各项改革措施、出台时机提供必要的信息,进而监测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

2.不能因PMI而忽视GDP。GDP的定量性体现了其重要性。尽管有其滞后和核算方面的不足,但它仍然是衡量一国和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力和财富。尤为重要的是,PMI调查企业的抽样是根据行业GDP的结果分层抽样计算而来,因此,GDP奠定了PMI调查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核实制造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中国2012年增速确认为7.7%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