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经普”工作中基层普查机构的困难及对策

2014-02-11 17:33吴琪芳胡晓骏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普查机构基层

吴琪芳、胡晓骏

(嘉兴市南湖区统计局,浙江 嘉兴 314051)

2014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进入正式上门登记环节,标志着“三经普”已经从准备部署的前期阶段转入正式实施的关键阶段。笔者有幸参与了嘉兴市南湖区“三经普”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指导镇、街道开展“三经普”工作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基层普查机构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改变,才能保证“三经普”的顺利完成。

一、基层普查机构所面临的多种困难

(一)经济发展对基层普查机构的影响

1.普查对象数量日益剧增,普查量高速式增长。与五年前“二经普”时南湖区经济总量242.6亿元相比,现已达到353.88亿元,普查对象中法人单位的数量也从7576家增至10925家,约增长了45%,普查任务量呈高速式增长。于此新形势下,基层普查机构的人员、经费、办公条件却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大步伐,略微的改善难以承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普查压力。“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现象在基层普查机构中比比皆是,如遇试点、培训、纠错等重要环节时,人员捉襟见肘的情况愈发明显。这种普查任务与统计力量不相匹配、对比悬殊的状况,积重难返,将会使基层普查机构一直处于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若无法有效舒缓“任务与队伍”这一日趋尖锐的矛盾,长此以往,必然会严重影响普查数据的源头质量。

2.普查对象构成情况复杂,不稳定性矛盾突出。随着经济体制由原有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租赁、承包、加工等多种经营方式的出现,使普查对象的构成日趋复杂,鉴别归类的难度明显上升。于此同时,由于经济活跃性加强使得两类不稳定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场所不稳定性,二是人员不稳定性。首先,经营流动性的上升是激活市场活力的必要条件,但对于基层普查机构的普查工作却有着不利影响。经营地与注册地不一致,生产、配送、销售等各环节所在场所的分离,使得基层普查机构面临大量的重复工作,并对各基层普查机构间的协作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企业人才流动的现象愈发普遍,并且很多基层企业为了提高自身效益,不设专职统计人员,往往由办公室或财会人员兼任,人员不稳定性更加明显,使得基层普查机构与企业的对接口难以持久畅通。

3.普查对象配合程度降低,基层统计执法乏力。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保守商业秘密的思想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接受,普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开始下降,普查数据失真的危险性正逐步上升,其中,以蓬勃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最为典型。由于多数民营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统计意识较为薄弱,更由于主观上存在着怕麻烦、怕泄密、怕收费的“三怕思想”,因此,上报的统计数据随意性更大、可信度更低。在普查对象配合程度降低的新形势下,基层统计执法的乏力愈发明显:一是基层执法队伍人手不足,与普查人员存在重叠,导致了执行、监管集于一体的困境。二是现行的统计法律法规可操作性较低,执法程序较为复杂,对于取证的要求较高,若企业、个体工商户咬定自身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执法人员往往会陷入被动。此外,处罚力度的偏低也难以对部分大型企业产生震慑效果。

(二)普查方法对基层普查机构的影响

1.垂直管理单位的“在地”普查。首先,根据“三经普”的方案要求,本次普查以“在地”原则进行,其中包括了垂直管理单位。但是,由于绝大多数的垂直管理单位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且级别高于基层普查机构,导致了普查员上门时,部分单位并不认可,需要向上级管理单位请示,直接影响了普查的整体进度。其次,如银行、邮政等一些垂直管理系统,均规定以市级分支机构作为法人单位,其下属的县级及以下分支机构均作为产业活动单位。这一人为的划定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将县级的分支机构如南湖支行与其下属的储蓄所当作了同一层次的产业活动单位,而实际上,两者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且一般县级分支机构的经济数据中已包含下属机构,因此可能存在重复统计的问题。

2.PDA设备在普查中的应用。本次经济普查是有史以来信息化、科技化程度最高的一次普查,全程将使用PDA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在方便普查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两员”选调难度增加。本次普查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除了具备理解普查指标,熟悉负责区域内经济活动单位等常规条件外,还必须能够熟练操作PDA这一新型设备,这对于经验丰富的“老两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而能够适应PDA操作的年轻人员却普遍缺乏普查经验。二是数据保护难度增加。由于本次采用电子设备采集、储存普查数据,因此一旦设备故障,极有可能导致数据发生不可逆丢失,而且数据通过移动网络上传,数据泄密可能性增加。三是资产管理难度增加。由于PDA使用数量庞大,因此资产总值较高,对于基层普查机构而言,如何妥善地发放、回收、保存是其面临的一项棘手问题。

(三)日常统计对基层普查机构的影响

首先,由于基层普查机构中的部分人员与日常统计工作人员存在重叠,而且部分专业的年报时间与经济普查时间存在重叠,因此势必会对经济普查工作的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由于基层日常统计工作所使用的名录库动态维护的频率较低、质量较差,大量的单位变更需要在年底进行统一操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以此为主体的“普查底库”的准确度,较大地增加了基层普查机构的无效工作量。

二、基层普查机构如何应对的若干思考

(一)完善统计网络,建立普查长效队伍

为应对普查对象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不稳定性矛盾的凸显、缓解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以及适应新型信息化普查手段,基层普查机构应从完善统计网络体系与建立普查长效队伍入手。一方面,规范企业统计人员的配备,倡导企业聘用专职统计人员,做好企业统计人员的日常业务培训,将统计力量真正下沉到企业级别,打通基层普查机构与企业的交流通道,并可采用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的力量牢固基层统计网络,快速传递普查工作的相关精神与安排。另一方面,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将“两员”的选聘推向更广泛的市场化招聘。不再过分依赖业务熟练的“老兵”,逐步培养信息化的“新兵”。要注重吸纳村官、待业大学生等高学历人才和定向选聘一些在计算机、会计、统计等相关专业拥有较强业务知识的人员,以组建一支懂理论、能实战的高效普查队伍,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普查要求。

(二)提升宣传力度,重点突出“两个联动”

为应对普查对象配合程度下降,减少普查对象拒报、瞒报、少报的现象,基层普查机构必须重视普查前期宣传,将其作为事关“三经普”成败的大事来抓,重点突出“两个联动”:一是要普查机构与宣传部门联动,充分发挥政府宣传能力。基层普查机构不能单单依靠自身的宣传力量,应当寻求政府宣传部门对于“三经普”宣传工作的支持,组建宣传队伍,制定宣传方案,利用其已有的宣传资源,营造更大、更好的普查氛围。二是要宣传形式与宣传内容联动,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由于基层普查机构人力、物力、财力的有限,为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势必要拓展宣传内容与形式,如利用公交车车身广告、车站广告;针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点对点短信宣传;利用辖区内各大型LED宣传屏;采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融入图片、音频、视频宣传等等,扩大经济普查的宣传面,增强普查宣传的“品牌”效应。

(三)打破条块界限,“在地”与“系统”相结合

为应对银行、证券、保险、邮政、通信等垂直管理系统普查时所出现的问题,基层普查机构应当着力于打破条块界限,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召开普查通气会议。基层普查机构可寻求政府相关机构出面组织普查通气会议,邀请各垂直管理系统相关统计人员出席,告知普查相关工作安排,并做好思想动员。二是建立联络员制度,由基层普查机构派出熟悉普查业务的骨干人员到系统单位直接指导、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系统完成普查。如此一来,便能将“在地”普查的“块”与垂直领导的“条”相结合,有力地加速基层普查机构的工作进度。

(四)着力经济普查,完善日常统计工作

为应对日常统计工作的安排、资料对经济普查工作的影响,基层普查机构应当分清主次,有侧重地开展工作,将经济普查作为该年统计的第一要务,合理安排时间与人员,利用经济普查完善日常统计工作与资料。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将经济普查工作与日常统计工作进行结合:一是人员结合。基层普查机构对于日常统计工作专业人员应该分阶段使用,让其参与数据审核、资料开发等后期过程,而无需全程参与,为日常统计保留一定力量。二是数据结合。基层普查机构可将往年的日常统计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提高经济普查数据与年报数据的衔接程度。并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对名录库进行大力度的更新与维护,剔除无效单位,修正单位部门信息,为未来五年统计日常工作打下基础。三是时间结合。基层普查机构可利用年报会议的时间同时布置经济普查相关工作,节约工作时间,缓解两者时间矛盾。

猜你喜欢
普查机构基层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