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

2014-02-11 19:20朱育晓
图书馆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馆员文献学科

朱育晓

(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1300)

学科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最大的亮点之一[1]。学科服务以用户教学科研过程中的信息需求为导向,为用户提供基于学科的深层次、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内容[2]。学科服务对于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吸引用户、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国内学科服务的发展,以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为起点。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2006年提出的“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的新型学科服务促进了学科服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推行学科服务,并形成了一些典型案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IC2服务模式、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用户参与学科服务模式、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嵌入式用户环境学科服务模式等。但这大多集中在以“211工程”重点高校图书馆为代表的大型馆。与重点高校图书馆相比,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情况并不理想,学科服务开展不普遍,有些甚至还没有开展学科服务;或虽则开展了学科服务,但学科服务流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到用户的教学和科研过程,服务效果难以得到认同[3]。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无论在服务内部条件还是服务外部环境上,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4],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科服务之路。

1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难点

1.1 学科服务条件

学科服务的开展需要人员、资金、技术、资源的支持。首要的就是学科服务人员,不仅要求学科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同时还要有较深厚的情报处理能力和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中小型高校图书馆严重缺乏这类专业人员,即使为了学科服务的需要,专门引进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才,但也需要积累一段时间的实际信息服务经验,才能承担起学科服务任务。由于资金的缺乏,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购置上尤其是电子资源的购置上,不仅要考虑学科需要,还要考虑价位因素,往往只能购买一些常用的综合性数据库,而对于一些学科呼声很高、价格较高的大型或专业性电子资源却无力购买。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很少有购买或自建的学科服务平台,缺乏整理学科服务内容、发布学科服务动态、推介学科服务资源、学科馆员与用户双向互动沟通的技术支持[5]。

1.2 用户信息需求环境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大多服务于地方综合性高校,这些高校普遍以教学为重,属于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设置范围广,整体水平不高,有自己的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以下特点:①多样性。不同的学科侧重于需求不同的信息类型,如人文社科类侧重需求图书、社科类期刊、报纸等文献类型,理工类则侧重需求科技期刊、专利、标准、科研成果等。②层次性。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配置不均,导致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深度不一,有些学科用户需要的是大量原始文献,而有些用户需要的则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学科知识。③分散性。中小型院校科研力量相对较薄弱,科研连续性不强,科研团队少,对深入课题的持续性服务需求表现不明显。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分散性特点,影响着学科服务的有效开展。

1.3 学科服务意识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效果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对学科服务认识的偏差。有些图书馆认为学科服务只适合条件优越的大型图书馆开展,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条件有限,搞也搞不好,因此,在开展学科服务时不愿积极主动投入,以适应学科服务的要求。另一些图书馆虽然认识到了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必要性,但并非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是盲目跟风,整理特色资源、建设学科服务平台,将学科服务的重心放在技术、资源、平台建设上,忽略了用户真正的需求,结果投入多,收效微。

2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

学科服务的开展源自用户内在的信息需求,也是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和服务内容的深化。吕元康等对浙江省地方高校科研人员的研究障碍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搜集资料和数据加工处理是科研人员研究过程的最大障碍[4],这表明学科服务潜在需求量巨大,学科服务开展非常有必要。笔者作为学科馆员,结合本馆的学科服务实践,探讨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

2.1 制定合理规划

不同的图书馆在领导层的支持、图书馆的资源、馆员的素质、用户的需求等很多方面存在差异[1],学科服务的难点各有不同。尤其是中小馆,资金、人力有限,因此,学科服务不能盲目开展,首先要充分调研,做好规划。不仅要调研国内外领先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情况,还要学习同类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经验,然后摸清本校学科设置尤其是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科技平台情况,结合本馆实际条件,明确定位,制定出学科服务的人员设置、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协同机制、效果考核等。

2.1.1 学科服务要量力而行

即使是重点院校图书馆,也很难保障对所有的用户提供学科服务[6]。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在制定学科服务规划时,应切合实际、量力而为。大面积全方位地为每个学科配备学科馆员,不仅会造成学科馆员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图书馆岗位限制,增加的学科馆员不能专司其职,最后使学科馆员形同虚设。本馆在刚开始探索学科服务时,就走过这样的弯路,大规模征集全馆人员(涉及各部门岗位),为全校各院系均配置了1名以上的学科馆员,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发现学科服务效果非常不理想,一些学科馆员由于岗位职责的原因,不能全力投入到学科服务之中,无法经常与院校保持联系,造成学科馆员与学院脱节,学科服务无法细致深入下去,最后不得不进行重新调整,将学科馆员设置为6个,全部为有专业背景且信息服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

2.1.2 学科服务要循序渐进

基于学科服务为“高层次的服务形式”的理解限制了学科服务的推广,学科服务具有延续性和层次性,忽视用户的实际需求,割裂与传统的信息服务的联系必然使学科服务曲高和寡。在2012年的武汉学科馆员会议上,与会人员即认同这样一个理念——“学科馆员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7],传统的信息服务是学科服务良好的基础,学科服务是信息服务与学科结合后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中小馆来说,用户的信息水平非常不平衡,需求多样化,传统的资源建设、文献获取、参考咨询、查收引证、科技查新仍然是用户需求的主要服务方式,也是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一个渠道。开展学科服务,不能忽略用户的实际需求,一味追求深层次的服务形式,而应在传统的信息服务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嵌入到教学科研过程中,然后与教师、科研人员的合作,提供专题信息整理、学科发展评估和信息素质教育服务等深层次的服务内容。

2.2 建立多元队伍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人员缺乏,而学科服务需要具有一定学科专业背景和信息服务经验的人员。学科服务队伍建设可以在一定的基本素质要求上,根据学科需求灵活设置,以多元的学科服务队伍来保障学科服务的有效开展。

学科服务人员承担着联系学科、学科资源建设与推介、参考咨询(文献传递、定题服务、查收印证、科技查新、代检代查)、信息素质培训、学科发展评估、学科发展动态、信息共享空间等丰富的服务内容。侧重于不同的服务内容,可以设置不同的学科服务队伍,如学科联系人[8],其工作的重点在于与院系联系,建设或者推介学科资源;学科馆员,其工作的重点是传统的信息服务,包括文献传递、查收印证等;嵌入式学科馆员,其工作重点在于将学科服务嵌入到院校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课题检索、学科发展评估、合作式的信息素质教育等。

2.3 重视联盟合作

技术与资源的不足是制约中小型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的主要因素,影响着学科服务的效果和用户使用的热情。为了弥补资源和技术的不足,一个有效的途径即重视合作,借力平台。随着区域联盟、系统联盟的发展,大多数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均加入了多个联盟,这些联盟成为图书馆资源共享、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力支撑,例如本馆即加入了ZADL(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多个联盟。这些联盟为学科服务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借助于联盟提供的统一检索平台、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功能,能够便利地满足用户的资源需求。联盟还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学科资源建设平台,例如CALIS学科导航和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依托这些平台,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可以建设自己的特色学科服务资源。本馆建设的“竹类专题数据库”和“山核桃特色数据库”即分别依托ZADL和CALIS农学中心提供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平台,为本校的“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山核桃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提供服务。

2.4 密切联系用户

2.4.1 多渠道沟通

学科服务要深入开展下去,学科馆员必须与用户加强沟通,建立持续、稳固的关系。在学科服务开展之初,图书馆会对学科服务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张贴海报、组织座谈会、建设学科服务门户网站、分发宣传小册子等。在宣传效应淡薄之前,学科馆员即应通过多种方式与用户继续深入沟通,包括:①信息服务工作,如资源推介、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服务都是与用户进行沟通、建立联系的良好方式;②征询用户意见,定期或不定期征询学科教师在资源建设、信息需求方面的意见;③参与学科组讨论,了解学科建设及课题研究情况;④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为学科提供信息查询、论文投稿与写作方面的指导;⑤教学活动,提供教学资源链接、与教师合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等。与用户建立稳固的关系并非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作为学科馆员,笔者一开始与学科用户的沟通并不畅通,发出的学科服务信息应者寥寥,在这种情况下,尝试将沟通融入到学科服务过程,逐步与用户建立联系。如在提供咨询服务的时候,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将学科服务内容加以介绍,取得用户持续的回访;在提供课题检索或者科技查新时,与用户多次交流熟悉,加入其学科团队交流圈建立稳固的联系;参加学科组会议或讨论,提供课题最新动态、学科发展评估等信息,在新学期伊始或者新教工入校时,发送一些诸如新学期工作问候或介绍学科服务内容的消息,以助教师熟悉学科服务内容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工作,逐渐破除了与学科用户之间的间隔,稳步建立了固定的联系,学科服务效果明显提升。

2.4.2 重视用户反馈

用户的反馈是决定用户满意和是否继续使用学科服务的关键。用户一次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导致用户对学科服务的信任降低,需求外流[9]。只有充分重视学科用户的意见,及时高效地给予解决,才能激发用户进一步使用的热情,实现学科服务需求——服务——需求的良性循环。本馆在学科服务过程中,为了满足学科用户对专业图书的需求,推出了一个“为教师送书”活动。学科馆员深入各个学科调查征集意见,收到学科用户的反馈之后,全馆立即多部门协作,简化流程,通过各种方式,如馆藏查询、电子图书打印装订、馆际互借、外文原版图书直接订购、网络代购等,及时便捷地将图书送到教师手中。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激发了教师对馆藏资源的推介热情。又如在征询教师数字资源订购意见时,有许多教师提出了IEEE、Wiley两个数据库订购需求,虽然由于资金限制,图书馆暂时不能订购这两个数据库,但学科馆员积极给出回应:立即联系这两个数据库进行试用;为全校师生举办“如何通过ZADL获取IEEEWileyNature等电子期刊全文”讲座;并且征得图书馆经费补助,对这两个数据库全文传递全部实行免费。

2.4.3 加强关联宣传

学科服务如何宣传到位是困扰学科馆员的一个普遍问题。作为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之后,经常会收到用户这样的意见,图书馆有这么好的服务内容,我们却不知道。事实上,在开展学科服务之初,图书馆已经做了大量的全方位宣传,显然这种宣传并未产生很好的效果。在学科服务实践中发现,当用户有需求的时候,即使是一句话的宣传即可产生效果;当用户无需求的时候,即使是铺天盖地的宣传也很难引起共鸣。学科服务宣传需要切入用户的需求中,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宣传策略——关联宣传。如当用户需要图书馆帮助获取特定类型文献(如标准),笔者会对文献获取的数据库及本馆提供的文献获取服务方式(如文献传递)适时地进行宣传;当用户需要课题检索、科技查新时,对相关的学科服务内容如课题跟踪、动态分析进行宣传;在学科的课题申报期间,积极宣传举办各种科研选题和文献检索专题讲座。

2.5 挖掘用户需求

2.5.1 用户需求调查

在开展学科服务之前,为了摸清学科用户的需求,本馆在3个方面对学科用户进行了调查,一是用户对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情况进行评价,并列出本学科缺乏、建议订购的数字资源;二是用户在目前的教学科研过程中信息获取的主要障碍,希望图书馆提供的相应信息服务内容;三是用户对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目前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状况,以及每个学科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2.5.2 用户需求总结

调查是一条有效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途径,然而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潜在性,并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次提前设计的调查很难深入揭示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因此,深入挖掘用户的需求,需要在学科服务过程中与用户持续地沟通,以及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分析总结。在学科服务过程中,笔者定期会对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总结,包括文献需求分析、信息服务方式效果分析、信息用户反馈分析等。例如,学科用户文献需求分析包括需求文献类型、文献所在的期刊分布、所在数据库及其收录范围等。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如用户要求传递的文献是在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中,这说明用户对该数据库并不了解,在提供文献的同时,还要对数据库加以介绍;有些期刊图书馆没有购买,但用户经常需要该刊物上的文献,那么除了将该期刊作为学科资源进行荐购外,还可以将期刊的获取方式如期刊网址、所在的传递系统提供给读者。再如信息用户反馈总结。每学期,笔者都会对所有用户的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如对于推介的学科资源,有多少用户做出了访问、回复、询问,多少用户则无反应;用户使用的学科服务内容及其变化情况;当为学科用户提供某一项服务时,用户的反应是满意并继续寻求服务支持,还是抱怨提供的内容或者提供的方式,需要如何调整。多层面、多角度地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行为进行总结,不仅能够挖掘出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而且能够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变化,使学科服务真正与需求对接,有的放矢。

3 结语

学科服务重要的不仅是资金、技术,更是服务意识。虽然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时面临着诸多困难,然而只要充分树立学科服务意识,从实际状况出发,找出本馆学科服务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些难点,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因素,找出适合自己的学科服务策略,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一样可以开展得有声有色。

[1] 初景利.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4):1-4.

[2]李卫峰.基于Web2.0的学科知识服务模式及其平台构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6):67-69.

[3] 张卫列.大学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及其学科化服务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1(S1):134-135.

[4] 吕元康,陈远方,周频.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现状分析[J].情报探索,2011(2):112-115.

[5] 郑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7):41-44.

[6]陆莉.“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4):59-63.

[7]卢丽娜.参加2012学科馆员服务学术研讨会情况简介[EB/OL].[2013-05-05].http://library.sddx.gov.cn/eap/681.news.detail?news_id=23377.

[8]杜慧平.非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以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2(6):62-65.

[9]唐淑香,陈英.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障碍与对策[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1):65-67.

猜你喜欢
馆员文献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