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探析

2014-02-11 19:20郭顺利李秀霞
图书馆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图书馆

郭顺利 李秀霞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1 引言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大批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到城市,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1年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1]。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2]。在2012年和2013年各省市的两会上,很多代表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建议提案。李勇代表在吉林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建议》的提案[3];湖北省人大会上人大代表周冶陶牵头提出《关注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提案[4];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两会上政协委员胡治国提交《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建议》的提案[5]。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结合现有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信息需求,探讨城市公共图书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特色服务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信息需求分析

2.1 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和特点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没有明确的界定。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的80后、90后进城务工人员。他们虽然来自于农村,但相对来讲,对农业、土地、农民的理解并不是那么深刻。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融入到城市社会,成为城市的一份子,在他们身上有着与以前农民工很多的不同点[6]。他们具有信息化时代的一些特征,信息素养高于他们的父辈,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屏障减少,接受信息的能力增强。笔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基础,信息需求广泛的80、90后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具有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特别是精神文化方面需求度高、渴望新知识和教育培训、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社会保障、维权意识更强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知网上关于公共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文献发现,已有的相关研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只是在原有的传统服务途径上进行改善;②服务的方式和方法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③没有提出特色的服务途径,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④很少对城市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研究。为此,笔者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信息需求,提出特色的服务途径和方法,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2.2 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分析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活信息需求。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到城市,不愿意再回到农村,想融入到城市中,对城市的现代生活有着自己的主观认知和接受能力。但是人生经历肤浅,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未婚,存在着情感孤独的现象。为了能够融入到城市当中,他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住房、租房、医疗保障、人际交往、城市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婚姻等多方面的生活信息。

②职业信息需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期望高,有着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对于工作环境和待遇有自己的要求。他们工作变动频繁,工作耐压力低。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就业政策和保障信息、招聘信息、公司信息、人际交往信息、职业技能培训等多方面的职业信息。

③文化信息需求。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高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他们不同于以前的农民工生活单调,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适应能力较强,接触和了解的现代信息化的东西多,对电脑网络等现代化的东西熟悉了解,求知的欲望强烈。他们在工余时间喜欢上网、读书看报、看电影、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因此他们需要关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服务、商业文化服务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

④社会化信息需求。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到城市,参与城市化建设,他们不满足被当作城市的过客和外来者,但是现实的户籍制度与政策已在他们的身上刻上了“农”字,同时被排斥在医疗保险、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子女教育等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之外。另外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一部分人商业意识比较浓厚,他们的理财形式也开始多样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初步具有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懂得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他们需要国家和地方性的方针政策、医疗和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经济、金融类、维权和法律类等多方面的社会化信息。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对生活、职业、文化、社会化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信息需求。但存在着信息获取源头不多、流通不畅、利用不充分的障碍。他们需要一个信息服务机构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服务。如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信息需求,开展有效、系统的信息服务,已经历史性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信息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机构有义务、有责任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辟特色的服务途径,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以加快提升城市现代化文化水平的建设。

3 城市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意义

3.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保障他们的教育文化权益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心理方面存在障碍,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城市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丰富的文化消遣和娱乐活动服务能有效地舒缓和释放、排除新生代农民工因工作和其他日常负担所造成的压力和不满情绪,减少犯罪率,达到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产业大军的主体,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着重要力量,城市公共图书馆更好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就是为自己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2 城市公共图书馆全民性与开放性的本质要求

1996年新版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的大门必须是自由平等地向全体社会成员敞开”。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服务全民是时代赋予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公共图书馆有为学习者提供所需文献的法定义务,读者具有选择文献的自由和要求公共图书馆为其提供资源共享的权利,这受到法律和制度的双重保护。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全民性与开放性要求其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服务,同时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利用城市公共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是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利的尊重,是城市公共图书馆自由公平和公正原则的体现,也是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

3.3 城市公共图书馆发展进步和创新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需要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是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战略。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的服务对象,城市公共图书馆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提供一些特色服务途径和创新服务方式,这就要求城市公共图书馆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新的服务技术。因此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是城市公共图书馆发展进步和创新的需要。

4 城市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制约因素

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应该承担起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各类信息需求的责任。但是目前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所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通过实地调研临沂、日照、泰安、济南、济宁等地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发现城市公共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心理障碍

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自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他们以往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城市生活中缺乏自信,在享受城市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时存在心理障碍,对城市公共图书馆望而止步。他们认为城市公共图书馆是为城里人服务的,是为高级知识分子服务的,与他们没有关系;同时他们往往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对城市的公共文化和信息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对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用途与性质的了解[7]。

4.2 馆员的服务意识不强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城市公共图书馆中的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工作态度散漫,对于读者的问题和信息需求不关心,给新生代农民工造成受歧视的心理状态;馆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信息需求缺乏认识,不能有效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服务。

4.3 时间冲突和距离障碍

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很少有周末和业余的时间,他们的业余时间和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冲突,致使他们没时间前去借书,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租住在“城中村”,距离城市公共图书馆具有一定的距离,导致他们使用城市公共图书馆产生距离障碍。同时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繁琐的借还书程序也是他们不愿意使用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制约因素。

4.4 缺乏针对性的馆藏资源和培训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他们自己特殊的需求,然而一直以来城市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文献采购时对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了解不全面,致使现有馆藏资源对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吸引力,无法满足其阅读需求。在临沂市公共图书馆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最希望阅读的文献是健康娱乐类书刊,其次是经济法律和实事政治类书刊。然而临沂市公共图书馆以文学、经济、管理类为主的馆藏资源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脱节。新生代农民工会利用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电子资源查询信息,然而城市公共图书馆举办的电子资源类的使用技能讲座比较少,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致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利用电子资源时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5 城市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途径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信息需求,针对城市公共图书馆现有服务的制约因素,提出以下特色服务途径和措施。

5.1 推进移动图书馆服务,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

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利用智能手机浏览网页是他们进行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移动终端设备的服务使用方便,具有随时获取的好处,对于一些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这是他们利用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新方式。针对这一特殊的群体开发APP终端软件,构建移动化的信息服务系统,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明显的用户特征和兴趣爱好,推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使用远程访问技术,使新生代农民工可以不必亲临图书馆,不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直接见面,通过邮箱等网络通信方式与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联系,共享信息资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需求的类型、频繁访问路径及期望位置,使新生代农民工从根本上改变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式,保证服务质量;利用现有的Web2.0的应用,营造个性化信息环境,同时开辟即时通讯的聊天服务方式,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咨询和文献资料的传递。利用Library2.0的手段和工具,不断将自身的资源和服务推送到新生代农民工熟悉的信息环境中[8]。

5.2 丰富馆藏资源,加强专题信息建设

城市公共图书馆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馆藏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匮乏,因此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进行馆藏资源的建设,增强馆藏资源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努力满足其阅读需求。可以在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图书采购意见征求栏,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专业的图书征订的BBS论坛,建立在线反馈机制。在图书馆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同时还可以编印一些与新生代农民工有关的政治、法律、经济、就业、社会保障的专题信息,在图书馆专栏上张贴或分发,减少他们获取信息的屏障[9]。

5.3 完善讲座服务体系,注重信息技术培训

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合适的时间举办馆藏电子资源的使用讲座,同时制作相应的操作视频放于网络上,方便没有时间的用户。由专人负责馆藏电子资源的使用操作指导培训,丰富完善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培训体系。组织开展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免费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讲座。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和疑难问题,举办一系列讲座、报告会;还可邀请工会、劳动、工商、法律、医疗等部门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充分利用新生代农民工与网络联系密切的特点,加强在线服务。城市公共图书馆利用网络来开展信息服务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免费的信息技术培训服务,提高其运用网络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从网络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定期对他们进行数字图书馆客户端的使用方法培训,教会他们利用终端设备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和服务,同时树立对网络的正确态度,避免沉溺于网络。城市公共图书馆应举办文献检索培训,教会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检索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他们可以无障碍地利用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使城市公共图书馆真正地能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生活和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素养。

5.4 采取多样化服务方式,消除时间和距离障碍

建立流动多样性的“流动图书馆”,简化还书和借书的程序。把经过挑选的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需求的优秀书籍送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手中。采用城市公共图书馆走出去、新生代农民工走进来的服务政策。定期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聚集地开展一些贴近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的文化活动,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娱乐活动中接受到现代文化的洗礼与熏陶,使他们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中。有条件的城市公共图书馆还应该与新生代农民工集中的社区、建筑工地等建立协作关系,共同创办“新生代农民工夜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学校”等,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便捷、长期的教育平台。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帮助和指导,城市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服务手段,对他们进行免费的咨询协助,主要包括法律咨询、政策咨询、就业咨询、健康咨询等服务[10]。

5.5 提高馆员服务意识,营造良好服务氛围

加强对城市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将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工作态度展现给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从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的角度正确看待新生代农民工,要懂得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服务不是出于对其弱势的怜悯,而是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馆内,也体现在各种活动中。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具有持久性和长期性,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阵地宣传模式,联合电视台、报社等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作为宣传工具,播放和刊登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广告和服务启事,加深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了解和认识。

5.6 加强政府的政策保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城市公共图书馆应当联合当地的各级政府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怀,各级政府应以人为本,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爱护和尊重,维护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借阅的服务环境,采取切实措施,转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性歧视。创建相关的阅读服务保障机制。城市公共图书馆也应该联合当地企业,让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服务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帮助企业健全培训和进修网络,建立企业图书馆,努力改善新生代农民工阅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11]。城市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发挥对新生代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为他们融入城市、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6 结语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做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服务,成为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之一。城市公共图书馆应该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信息需求,消除服务障碍和制约因素,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服务力度,创新服务措施,开辟新的服务空间。通过联合政府和企业,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尊重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的浓厚文化氛围,为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彰显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做出贡献。

[1]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EB/OL].[2012-06-25].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_detail.jsp?channelid=5705&record=66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EB/OL].[2010-01-31].http://www.gov.cn/jrzg/.

[3]李勇.关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建议[EB/OL].[2013-01-12].http://www.jl.gov.cn/zwgk/yatabl/.

[4]周冶陶.关注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EB/OL].[2012-01-12].http://www.hbgqt.org.cn/zt/facetoface/jyta/201201/t20120112_39974.shtml.

[5] 胡治国.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建议[EB/OL].[2013-02-23].http://smk.yuhang.gov.cn/class/class_2727/articles/363983.html.

[6] 欧阳红.城市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与新生代农民工关系探微[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1(5).

[7] 翟莹昕.论“80后”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与公共图书馆的作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8] 周莉,马韵梅.高校图书馆应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链接[J].图书馆学刊,2011(3).

[9] 赵静.农民工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5).

[10] 姜晓婷.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4).

[11]傅燕芳.谈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有效途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图书馆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图书馆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