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能打仗支援保障打胜仗要求调整加强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建设

2014-02-12 05:52湖南省省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杜家毫
国防 2014年1期
关键词:动员预案演练

湖南省省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 杜家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议指出:要“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法规制度。”能打仗、支援保障打胜仗是国防动员建设的核心要求。从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入手调整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实现这一核心要求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行国防动员体制机制还存在动员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制度不规范、运行不顺畅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国防动员建设发展,新形势下必须按照能打仗支援保障打胜仗的标准要求调整加强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建设。

一、调整现行动员机构,搞好平战职能对应衔接

以现行动员机构为基础,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进行调整,逐步建立既有利于平时准备,又有利于战时组织指挥的动员机构。

(一)调整职能定位和机构设置,提高动员机构指挥效能。调整现行职能定位,完善机构体系,实现平战职能的紧密衔接,确保一旦战争爆发能够快速高效转换为战时指挥机构。一是调整职能定位。目前,国防动员领导机构,其职能定位为“议事协调”机构,这种定性偏重于国防动员平时建设,难以适应战时实施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动员指挥要求。必须充分考虑战时担负职能任务需要,调整动员领导机构职能定位,将“议事协调”职能改为“领导决策”职能,实现平战职能的对应衔接,使之既能高效地组织领导平时国防动员建设,又能很好遂行战时动员的指挥任务。二是完善机构体系。按照决策、协调、执行的基本指挥流程,对现行动员机构进行相应调整,并赋予相应的指挥职能。决策层机构设置方面,在党委、政府、军事机关领导下,由国动委承担统一领导和管理辖区内国防动员准备及战时动员实施的决策指挥职能。协调层机构设置方面,将现设的专业动员办公室调整为行业动员办公室,赋予其组织协调本行业平时动员准备与战时动员实施职能。执行层机构设置方面,依托政府和军事机关有关职能部门设立专业动员中心,平时主要抓好各项动员准备,战时负责各项动员任务的落实。三是调整人员编制结构。按照“以战时编制员额为基准,实行平战两步安排”的办法,预定编制结构。平时编制以满足平时工作需要为原则,主要将国动委办事机构人员编实,其人员来源采取军地混编、专兼结合的办法解决。战时编制,根据战时动员等级和规模确定,以平时工作力量为骨干扩编。

(二)理顺领导关系,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军队为主、政府为辅、上军下民的国防动员工作格局,政府主体作用不明显,领导关系不顺,职责任务不清,不利于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必须深化调整改革。一要突出政府主体地位。发挥各级政府在国防动员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做到三个“主动”:即在总体筹划上主动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动员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把动员人才培养纳入地方干部培养计划;在工作落实上主动将国防动员建设摆上位置,制定具体措施,明确目标要求,搞好督促检查;在组织领导上主动担负职责,把国防动员建设作为领导任期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作为评先选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列入考评范围。二要拓宽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根据政府机构重组变化和打赢信息化战争需求,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在国防动员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将动员任务层层分解到相关部门,使政府部门的动员职责普遍化,保证国防动员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三要加强军地工作协调。通过落实工作例会、请示报告、情况通报、工作联系、军事机关第一书记和国动委主任述职等制度,定期召开国动委办公会议、办公室主任会议、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等,加强国防动员机构内部联系协调,建立完善内部协调机制;采取召开党委议军会、专题办公会等形式,建立完善外部协调机制,加强国动委、政府与军队之间的联系,确保工作关系协调顺畅。

(三)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打赢能力。调整加强国防动员队伍能力建设,是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和动员指挥效能的基础。一要严把“进”的关口。选拔、配备国防动员系统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国防动员工作的特点和对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从平时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和战时组织国防动员实施的需要出发,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选配,并保持稳定,做到专职专用、兼职管用。二要拓宽“训”的渠道。逐步走开国防动员系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把国防动员干部列入党委、政府和军队教育训练培养计划,纳入军地院校教学范围,不断完善国防动员干部培训体系。采取集训、演练、代训等多种形式,定期、分批组织各级国防动员骨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国防动员人才队伍。三是要走开“出”的路子。坚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类型人才的更替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发现、培养、选拔、使用、教育、激励等制度,尽量把年龄较轻、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国防动员优秀人才选送到地方院校或高等军事院校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层次。对能力素质强,在国防动员工作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各级党委政府要列入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及时充实到重要岗位,委以重任。

二、加强重点环节建设,改进动员指挥手段

信息化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加速推进国防动员指挥手段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指挥效能,实现快速动员、精确动员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构建上下贯通、反应快速、灵敏高效的国防动员指挥网络平台,是提高动员指挥效能的关键。一要搭建基础网络平台。依托辖区内既设军事信息网络资源搭建国防动员指挥信息系统基础网络平台,设备上与既有军地网络物理隔离,光路上使用独立的纤芯,路由上立足现有、合理延伸,建成纵向贯通国家、战区、省、市、县5级,横向联通国动委各专业办公室的国防动员指挥信息系统专网,实现国防动员基础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实时共享。二要加强民用信息网络合理利用。利用高速公路通信管道优质资源,建设国防动员指挥网第二路由,作为国防动员指挥网备用网络。依托人防卫星通信系统和电信运营商公用通信网络,建设国防动员应急机动通信系统。依托本级人防部门机动指挥车,实现国防动员系统机动通信互联互通。三要搭建国防动员指挥信息中心。建成省市县三级国防动员指挥信息中心,在指挥信息中心设立国动委各职能部门指挥席位,安装网络终端及信道加密设备,运行国防动员资源信息软件。将地方防汛抗旱信息网、交通道路信息监控网、电子政务内网、公安指挥信息系统、治安监控系统、人防指挥地理信息系统等引接到国防动员信息中心,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二)加强动员数据库建设。建立功能完善、相互兼容的动员潜力数据库,是加强作战指挥手段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要搞好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明确动员数据库建设内容、系统集成、功能整合、硬软件选型等,规范各级各类国防动员数据交换格式,统一数据转换方式。地方各级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系统建设,确保不同地区、不同业务系统可以按需接入、互联互通。二要搞好潜力调查。在充分利用《统计年鉴》、《军事志》等权威资料和政府部门提供的动员潜力数据的同时,加强对自动控制、现代通信、电子技术、航空航天等发展变化大的动员潜力数据的核对调查,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切实掌握动员潜力数质量、分布及发展变化,并组织对调查数据进行平战转换能力评估,为实施正确指挥提供依据。三要研发资源信息调度系统。利用军地院校、研究院所人才优势,研发国防动员资源信息调度系统软件,在各级国动委综合办公室和各专业办公室安装运行,构建国防动员资源信息指挥调度平台,对国防动员行动所需各类资源信息实行集中调度,确保国防动员指挥灵敏顺畅、准确高效。

(三)加强野战动员指挥手段建设。利用移动通信工具传送动员指令是适应野战条件下战场转换要求,保持指挥连续畅通的有效途径。首先,要落实装备器材,保障动员需求。按照“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运作机制,采取自购、预征、研发相结合的办法,加大自主购置、预征储备与研制开发力度,通过引进科技含量高、适应信息作战要求的移动通信设备,落实军民通用移动通信装备器材的预征。利用地方技术和人才优势,研制开发“本地能制、民兵能用、作战有效”的移动通信装备,为战时实施动员指挥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支持。其次,要加强技术检测,提高使用效能。组织军地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每种类型的移动通信装备进行专门的技术检测,保证质量。结合训练、演练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投入使用,实践检验装备的性能和通联效果,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使用效能,推动动员指挥通信系统由室内向野战化、实战化转变,适应野战机动指挥要求。

三、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国防动员平战转换能力

当前,应重点加强国防动员预案、演练、法规机制建设,努力提高国防动员平战转换能力,确保一旦战争来临能够快速反应,打赢战争。

(一)完善动员预案。建立与作战需求相适应的动员预案体系,是信息化条件下实施精确动员、提高平战转换速度的有力措施。一要注重系统性。省一级,根据国家动员预案,结合担负的作战任务编制本级动员预案,完善各类专项动员预案。同时根据平时履行职能的需要,建立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非作战行动应急预案。市、县两级,根据国家和省动员预案,结合实际,将动员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形成结构严谨、上下衔接、完善配套的动员预案体系。二要注重可行性。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按照“担负什么任务就制定什么预案,未来仗怎么打预案就怎么做”的要求,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设置多种动员预案,确保符合上级决心,符合本级任务,符合实战要求。坚持以动员潜力为基础,借助动员潜力数据库及辅助决策系统,在准确掌握当地动员潜力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动员预案,确保各类动员预案与当地潜力资源相适应,与可动员能力相适应,与动员任务相适应。三要注重适用性。按照未来作战任务,科学预测和判断形势,切实弄清作战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为制定各类动员预案提供参考,确保各种动员预案科学可靠。针对人员、物资变化和作战资源潜力数据的不断更新,科学调整预案,确保动员能力与动员任务相匹配。通过组织演练、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检验、评估动员预案可行性,并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保证各项具体指标符合动员任务和要求。

(二)加强动员演练。加强动员演练是检验平时动员准备工作成效,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的主要途径。一要开展网上演练。利用国防动员指挥网、人防网等网络,借助信息网络指挥平台,围绕组织指挥各个环节,重点演练确定动员规模、判定动员重点、形成动员决心、下达动员命令、组织动员点验等内容。根据需要,组织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等专题演练,研练情况处置。通过演练,研究国防动员战时指挥机构相互之间的关系、协同方法,熟悉国防动员战时指挥程序、内容,摸索战时指挥体系编成和领导方法。二要组织实兵演练。在演练内容上,突出战时指挥课题,结合担负的使命任务,按照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组织实兵演练,增强演练的针对性;在组织实施上,突出领导机构的决策能力、各部门的协同能力、各组成单位的执行能力。通过演练,摸索总结国防动员战时指挥的特点规律,进一步掌握动员指挥的组织程序和实施方法。三要参与活动演练。结合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等时机,启动国防动员机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成建制参加重大活动,在用兵中练指挥。通过演练,不断提高各级指挥员决策、协调和执行能力。

(三)健全动员法规。加强动员法规建设,依法解决国防动员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理顺各级各层次之间领导关系,是推动国防动员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要加大地方性动员法规建设力度。根据《国防动员法》,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出台适应平战需要、便于实施指挥、符合本地实际的地方性国防动员法规,在动员任务、方法程序、措施要求等方面做出具体规范,增强动员法规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重点建立完善三项制度:一是战争潜力调查制度。统一潜力调查的范围、种类、时间和要求,明确各级任务和职责,理顺工作关系,确保调查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大型经济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立项审批制度。如城市建设布局考虑战时需要、兼顾军事需求,铁路、高速公路建设考虑战时交通运输需要,机场建设考虑战时军用飞机起降,民船建造预留加(改)装军事设施位置等,并在立项、设计、施工及验收等环节,实施监督管理,确保与战时国防动员需求相衔接,促进平战结合真正落实。三是执法检查监督制度。由地方人大牵头,军事机关及各专业办公室相关人员参加,组成执法监督检查队伍,定期组织检查,督促抓好落实。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媒体等舆论监督、引导和警示作用,促进和推动国防动员工作落实。

猜你喜欢
动员预案演练
提高油库消防预案工作效果的措施
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的思考与设计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紧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