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实践探索

2014-02-12 06:56张利娜
图书馆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东莞营造图书馆

张利娜

(东莞图书馆,广东 东莞 523071)

1 引言

最早提出“第三空间”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他认为,第一空间是家庭居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单位,二者之外的公共空间是第三空间,如图书馆、博物馆、咖啡馆、公园、广场等。在2009年国际图联的卫星会议上,“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成为会议分主题之一[1],各国代表聚焦该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此后,国内外诸多图书馆就如何营造第三空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2 国外公共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实践探索

2.1 新加坡地区图书馆的实践探索

新加坡的很多图书馆很重视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空间,为民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和创意展示的舞台。第一,关于新加坡的图书馆选址。新加坡图书馆管理局把图书馆建在地铁站附近、商业中心和闹市区,或在大型商场和银行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让读者享受最大程度的方便。如乌节路是新加坡最繁华的购物商业街,在乌节路义安成的五楼就设立了一个图书馆分馆。因地处购物中心,其藏书以文化娱乐、商贸经济、计算机资讯等时尚类图书为主,符合到乌节路休闲购物的人们的需求。第二,关于空间设计。新加坡地区的图书馆融合了休闲、阅读、互动的元素,契合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要求。以兀兰区域图书馆为例,该馆分别和唱片公司以及咖啡店合作,在图书馆大门口左手边设立了一个咖啡厅,在落地窗前一隅摆置的是配有舒适沙发的音乐欣赏座,唱片公司每三个月就会更新音乐欣赏座的CD。该馆在设计上还注重动静结合:四楼是儿童阅览区,小读者可随心所欲或玩或读;三楼是参考咨询中心,彰显肃静、祥和、严谨的治学环境。为避免外界的干扰,三楼的外墙选取了隔音玻璃,前来参考咨询的读者完全感受不到外面吵闹的环境。第三,关于创意设计。为充分营造图书馆第三空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近年来创新服务举措,让非图书馆员走进图书馆,他们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重新设计超越传统图书馆的新空间,成为图书馆中的图书馆,这类空间被称为“你与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内有一个由艺术家策划的表演艺术图书馆,约2300m2,不仅提供与表演相关的资源,而且提供表演空间,邀请社会人士组织相应的活动[2]。总之,新加坡地区公共图书馆便捷利民的图书馆选址、人性化的分区设置、个性化的设计体现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应有的交流互动、休闲娱乐和创意展示等特性。

2.2 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的探索实践

澳大利亚的图书馆在营造第三空间上的措施上,主要是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融合,在良好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文化共同体”。科克拉区域图书馆与其他文化机构合作后,在图书馆服务功能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年借阅册次提高十万余册,到馆人次接近之前的两倍,其他文化设施的功能也相应有了新的拓展。2 009年4月,该馆被新南威尔士政府授予地方政府文化奖[3],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和肯定,在图书馆发展上有了更大的空间。图书馆与其他文化机构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为文化空间的作用。

3 国内公共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探索实践

3.1 深圳罗湖区“悠·图书馆”的打造

“悠·图书馆”是深圳罗湖区图书馆借鉴“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理念而打造的社区图书馆。“悠·图书馆”以提供悠然、优质的服务为理念,注重从空间、资源、活动三方面打造第三空间:(1)在空间上,“悠·图书馆”借鉴了书吧和现代书店的设计思路,强调高度的互动性,配备了柔软舒适的沙发、富有创意的书架和桌椅、温馨柔和的灯光,有别于传统社区图书馆的呆板和冷清,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悠然、随意、自由,更像是充满趣味和雅致的社区书房。图书馆里能举办小型展览和沙龙,读者也可以随意交谈和交流。(2)在资源上,“悠·图书馆”改变传统社区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馆藏图书老旧、更新速度慢、内容缺乏吸引力等问题,除提供传统纸质图书外,还提供最新、最热门、最畅销的电子图书,馆内配备多台可以实现高速上网和访问图书馆数据库的电脑,同时还配备最新的Pad阅读器供读者阅读该馆所藏的电子资源。(3)在活动上,“悠·图书馆”提倡“You Library”,即“你的图书馆”,不定期开展聚会、活动、沙龙等,如举办“尚修学苑”“真人图书馆”“读书沙龙”“故事列车”等阅读文化活动,此外也将免费向全市民间读书团体提供活动场所和服务[4]。“悠·图书馆”提供最优的服务、氛围和资源,传递了一种悠然、悠闲、慢下来享受幸福的图书馆生活方式,吸引读者想象和参与,努力使它真正属于社区、属于读者自身的图书馆,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第三空间。

3.2 杭州图书馆打造城市“文化第三空间”

杭州图书馆在营造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探索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图书馆同行学习借鉴。在具体的实践中,杭州图书馆实现单一图书借阅向多元化文化服务转变,注重和社会的互动交流,不仅给人们提供了非常舒适的阅读环境,而且不断拓宽和完善服务功能,除提供图书推荐,举办讲座、展览,音乐欣赏、影视播放等活动外,还组建艺术团队,组织公益演出,支持、帮助读者自己组合自办活动,图书馆的管理者致力于“要让图书馆成为市民除家庭、单位以外最想去的地方”。如杭州图书馆举办 “我来当主讲”“文化沙龙”“杭州图书馆合唱团”等活动,从策划、组织到场地布置等具体事务,大都由市民自己来做,图书馆工作人员仅是给予协助,目前这类活动已经占到杭州图书馆全部文化活动的60%[5]。类似这种 “自助式活动”在近两年的探索中,得到了越来越多杭州市民的认可和欢迎。杭州图书馆探索求新,让市民成为图书馆活动组织的一份子,让图书馆从传统走向多元,使图书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家庭和生活之外休闲娱乐好去处、展现自我的大舞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文化设施。

3.3 东莞图书馆提出“让更多的人享受图书馆”

东莞图书馆近年来致力于创新发展,确立了“休闲·交互·求知”的办馆理念,提出“让更多的人享受图书馆”的理念,即是让读者可以享受图书馆的环境、资源和服务,可以享受图书馆的舒适、温馨与平和,还可以享受图书馆的快乐:如获取知识的快乐、参加文娱活动的快乐,甚至还可以让读者享受图书馆的便利和个性化服务,享受图书馆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6]。东莞图书馆这种创新的办馆思路及种种具体措施,符合了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各项特性。可以说,东莞图书馆是近年来国内公共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的实践典范之一,具体措施有:第一,在图书馆空间布局方面。东莞图书馆建筑面积44 654m2,图书馆功能布局合理,采取藏、借、阅、查、展、售一体化的管理,在馆内设置购书中心、咖啡厅、电子阅读机、电子自动存包柜、饮水机等配套服务设施。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还设立了全国首家漫画图书馆、全国首家自助图书馆、首家粤剧图书馆、衣食住行图书馆、儿童天地、东莞书屋、台湾书屋等多个主题式馆中馆。各主题馆内,采用高矮相宜的书架,穿插休闲的桌椅,立意“人在书中,书在人旁”,使读者随手可取需要的文献,舒适阅读。第二,在图书馆资源配置方面。东莞图书馆现有约186万册纸质馆藏、150万种电子图书、1万余种电子期刊、3000余万篇学术论文期刊、2 000门多媒体课件、5 000部视频资源。馆藏文献和共享资源构筑双重保障,大大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能力。第三,在图书馆活动开展方面。东莞图书馆依托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除向广大读者开展文献借阅、信息咨询、视听欣赏等服务外,还举办讲座、培训、展览、学术交流、读者沙龙等读者活动,推出东莞读书节、动漫节、儿童故事大王比赛、儿童礼仪、图书流动车、市民学堂、市民空间等一系列创新、便民、利民的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第四,在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方面。东莞图书馆坚持技术创新,近年来研发并通过文化部科技成果鉴定的“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应用于总分馆建设模式,推出全国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首个“可放置于任何地方”的图书馆ATM,使24小时借还图书成为现实,还推出适应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公益性网络学习平台 “东莞学习中心”,促进市民的网上终身阅读。第五,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以东莞图书馆为总馆,在东莞市构建了51个分馆、102个服务站和123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立了遍及城乡、惠及全民的图书馆集群网络,实现了全市区域内的通借通还,实现了图书馆在时间上3 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在空间上覆盖全市3 2个镇街的体系化服务,为群众提供了便利的读书学习条件。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东莞图书馆实现了一个从传统借阅的普通地级市图书馆到现代化城市中心图书馆的转变,迈入了国内一流图书馆的行列,实现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图书馆”的文化追求,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和喜爱,为公共图书馆成功营造第三空间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

4 公共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思考和建议

4.1 观念上要实现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

公共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实现其 “知识共享、交流互动、休闲娱乐、创意展示”的功能定位,本质上就是公共图书馆要从 “书”的空间转变为“人”的空间,通过打造舒适的空间,提供社交和活动机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社会对图书馆的传统呆板印象,真正满足民众的各种需求,进而承担起社会功能,达到聚集人气、凝聚智慧和思想的目的。因此,公共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要从观念上实现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书本位”强调的是静态信息,单靠它不能满足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建设需求;而 “人本位”强调的是动态知识的交流,通过它公共图书馆可以实现成为第三空间的转型。

4.2 环境、资源、服务三方面要协调发展

虽然本文所列举的公共图书馆在打造第三空间上各有侧重点,但无不是非常注重环境、资源、服务这三方面的建设。环境是图书馆给人的第一主观印象,是否温馨舒适,是否干净整洁,可能直接决定了读者有没有再来图书馆的欲望。资源是图书馆的立馆要素,图书馆不能光有亮丽的外表,还要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无论是纸质资源还是数字资源,因为它决定了图书馆能否满足读者的信息诉求。服务是图书馆的立足和根本,它也是图书馆的软环境,周到体贴、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能让人心情愉悦,让人想更多地接近图书馆、亲近图书馆。

因此,公共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必须要注重环境、资源、服务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在内部空间布局上,要科学合理,配备动静区域,装饰要温馨舒适。资源建设要纸质图书与电子读物相结合,既保持传统,又与时俱进,紧跟网络阅读潮流。同时,要因地制宜,突出本馆特色资源的建设。服务要创新,要多元、多样和个性化,读者到图书馆可以随便休闲,可以借阅文献、咨询馆员,可以享受上网冲浪、聆听讲座、观看展览,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参与图书馆的活动等。

4.3 要关注新技术的应用

技术不是最重要的,但技术是最有效的[7]。公共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让这个空间更好地成为人的知识交流中心,还要关注新技术的应用,跟上新技术的发展。

技术是一种手段,不是一种目的。善用新技术的力量,能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拓宽图书馆的服务网络,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行业务整合与协作,让图书馆在营造第三空间的天地中更有所作为。图书馆还要进行技术创新,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如东莞图书馆尤其注重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来营造第三空间。

4.4 要强化社会参与和融合

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上不是孤立的个体,它需要跟社区、学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机构发生联系,展开资源共享和合作,这样图书馆才能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因此,公共图书馆在营造第三空间上,要主动出击,走出馆门,尝试上门提供服务,强化社会参与,更好地融入社会,进一步提升其社会价值[8]。此外,还应重视与其他业务协作机构合作,如与策划机构、企业、商场、书店、剧院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中“文化共同体”的产生。

4.5 要重视大众媒介的宣传

社会公众对公共图书馆形象的形成除了来自亲身体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活动之外,也有的是来自于大众媒体对图书馆形象的塑造。公共图书馆在营造第三空间的过程中,想要把自身具有的“知识共享、交流互动、休闲娱乐、创意展示、文化共同体”的功能传播出去,除了依靠自身努力外,也需要建立与大众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利用大众媒体来传播图书馆成为第三空间的新转型。

因此,公共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要进一步重视媒体、加强媒体公关,学会与媒体打交道,与传媒界建立较好的关系,争取大众媒体对公共图书馆的进一步认知和了解,如不定期向新闻媒体提供专稿、图片、活动内容等信息,通过大众媒体的客观报导,提高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知名度。

5 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变化,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也愈发地渴望。公共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应迎合社会大众的知识信息需求,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强化社会参与能力,融入社会,贴近百姓生活,充分体现图书馆自由、平等、开放的精神。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营造的第三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知识共享、交流互动、休闲娱乐、创意展示、文化共同体”的新场所,提升了人们的综合文化品质,同时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公共图书馆正在逐渐成为人们心灵放松和寄托的地方,成为他们的另一个精神家园。

[1]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EB/OL].[2013-10-01].http://blo g.sina.com.cn/s/blog_4 b04 e3970100eyrn.html.

[2]图书馆成为 “第三空间”(环球走笔)[EB/OL].[2013-10-01].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09/02/cont ent_332624.htm.

[3]徐红.城市生活的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知识共享功能探析[J].图书馆论丛,2012(2):13-15.

[4]引进国外理念 首创“悠·图书馆”[EB/OL].[2013-10-0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b04 e3970102ebhv.html.

[5]从图书馆到 “第三文化空间” [EB/OL].[2013-10-02].http://city.ifeng.com/cshz/hz/20120110/204 4 22.shtml.

[6]李东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图书馆——东莞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实践[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1):4 0-4 4.

[7]李东来,宛玲,金武刚.公共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8]刘锦山,吴建中.建设第三空间,强化社会参与[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3-7.

猜你喜欢
东莞营造图书馆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图书馆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东莞可园琴事
去图书馆
营造方寸
走进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