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者的“五失”困境及解决路径

2014-02-12 06:49吕艳红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4年4期
关键词:执政者领导干部

吕艳红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中坚力量,是治国理政的骨干。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对执政党内部来说,最关键的是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中国要在新的历史大潮中继续乘风破浪,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外环境中稳步前行,就要提高广大干部队伍整体能力和素质。

一、树立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点是不变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确立人本思维。

第一,为人民谋幸福,是执政者为政的根本目的。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偏离这个目的本身,不能只为单纯追求经济目的而追求GDP,经济发展是为了人的更好发展服务的,不能把发展经济的手段作为目的来代替改善群众生活这个目的本身。时刻都不要忘记发展经济只是为群众谋幸福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本末倒置的快速发展往往比不发展还可怕。领导的政绩到底如何,最终还要看其发展的成果是否能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真正的提高和能否有更多的幸福感;执政者到底干了多少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到底解决了多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才是历史真正认可的、群众真正需要的政绩。

第二,发展依靠人民,是执政者为政的根据。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当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要想取得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成果,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历史实践反复证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赢得群众广泛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就如同离水之鱼。当前,在一些地方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接群众“地气”,自然就会长“官气”。《淮南子》中说: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当前需要提高这方面的认知,畅通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表达渠道,切实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一把“尚方宝剑”。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干部的好思想、好作风转化成具体的行动,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只有这样,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戴,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执政者为政的尺度。当前我们正处在从率先发展经济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科学全面发展的社会转型新时期。我们面临着原有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发展的全局、长远利益跟局部、当前利益发生冲突。这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坚持不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为根本原则,在这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比如一些地方,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面临部分群众失业、失地等风险。面对这样的情况,执政者能否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成了关键。立足群众,把拆迁征地费用尽力提高并努力将相应社会保障做得更到位,极力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从这个立场和角度做事情,群众自然就会理解、支持并主动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相应的民主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如果执政者思想观念不发生转变,还是以牺牲部分群众利益的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这种目的和手段本末倒置的方法,不仅行不通而且有可能会激起更大的误解和矛盾,有可能走向“塔西佗陷阱”的误区。只有真正把人当作主体、当作目的、当作尺度来做事,才能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真正由人民共享。

二、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执政队伍能力建设

当前,干部队伍中执政能力总体是强的,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如下“五失”:一是利益失重。在一些领导干部心中没有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未能在心中真正牢固确立群众利益至上观念,过多考虑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二是政绩失真。未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只顾眼前效果或任期显绩,甚至制造虚假成绩,给后人留包袱、埋祸根,影响可持续发展。三是作风失实。有些领导干部存在一定程度的调查研究走马观花,贯彻上级精神只停留在纸面上,部署开展工作搞形式、唱高调、耍花架子,不是从实际出发,不求实效。四是权责失衡。行政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部门责权不匹配、职能不协调,尤其是乡镇基层政府财权、事权与职权的失衡,开展工作困难,化解矛盾无力,群众信任度不高。五是形象失格。一些领导干部在失去相应的监督和有强烈诱惑情况下丧失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或以权力寻租收受私利,或在道德领域堕落败坏,或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要提高以下能力:

第一,提高继承创新的能力。执政者需要从政德和党性的高度,正确处理承前与启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新官”也要理“旧账”。执政者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创新,新一届执政者对上一届执政者的整体战略规划、部署等工作思路,只要总体上已被事实证明是符合实际、受到干部群众认可、卓有成效的,就应坚持下去。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在完善已有的体制、机制和实事求是基础上,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开创更新更好的工作新局面。

第二,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虽然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也无法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只有在调研中才能更好地与群众进行情感交流,才能切身体验实际情况,才能引发思考,形成符合实际的决策思路和具体意见。领导干部无论理论根基多扎实,无论阅历多丰富,都需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尤其是到基层和群众中去调研,力戒扰民、踩点、层层陪同的形式化调研。

第三,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经济社会是个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过程。各级执政队伍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善于把上级一般号召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既要切实领会上级一般号召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也要从实际出发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尤其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切实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得多做得少,揽功诿过,遇到矛盾绕着走,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太平官”我们党所力戒的。

第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各种利益诉求不断提高、社会矛盾增加、经济纠纷增多,群众工作任务更重,处理群众问题难度增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执政队伍要进一步加强群众观念,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以新举措实现新突破,以新思路解决新问题。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与时俱进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坚持依法办事”。执政者要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并科学运用市场经济各种调节手段,努力形成能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利益调节机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善管、善待、善用网络媒体。努力在群众实践工作中增强处理群众工作的经验,相信群众,了解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把握群众现实需求,才能使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三、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第一,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党治国理政的旗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被历史证明的真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就要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力量之源、成事之基,而且是立身之本,是防“病”之要。一名领导干部如果动摇了理想信念,必然会缺乏对党的事业忠诚和热情,必然会降低对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也必然丧失提高自己、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的警惕。我们现在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时期,党和人民给了广大执政者一个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广大领导干部要善于利用这个舞台,努力干事做事。执政者树立努力做事,而不是努力做官的理念,真正把心思放在想干事上,把魄力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运用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

第二,强化学习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身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考验,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必须积极接受新事物,必须努力学习新知识。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是领导干部应当养成的习惯,善于发现和研究新问题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增强理论学习,更好地提升决策能力。开展理论学习,增强理论思维,提高理论水平,是提升领导干部决策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学习,增强执政水平。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在执政中学习执政,在调研中学习调研,在建设中学习建设,在改革中学习改革,在联系群众中学习联系群众,是领导干部提高执政水平、增强执政本领的重要途径。

第三,强化修身立德,坚持廉洁从政。修身立德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领导干部需要具备的素养。要常怀敬畏之心,才能谨言慎行,才不至于在各种诱惑面前失去自我。领导干部因为手中握有权力并掌握资源,很容易成为糖衣炮弹进攻的靶子,如果缺乏防范意识又不洁身自好,就很容易会迷失自我,抵不住各种诱惑,葬送政治生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干事。做人是做官与做事的前提,也是做官与做事的保证。常念百姓之疾苦,常想组织之重托,常思成长之历程,凡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不断提高鉴别力,加大自控力,增强免疫力,牢牢守住思想道德防线、党纪、法纪、政纪红线。

猜你喜欢
执政者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老子尚简政治思想初论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执政者应学习异质传播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战略思维能力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