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学校的精细化管理

2014-02-12 16:57天津市北辰区双口小学刘学丽
天津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精细化教研校园文化

■天津市北辰区双口小学 刘学丽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随着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专业化,细节决定一切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力求以最优的策略、最简的操作达到最大效益的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精细化管理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背景下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会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要有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一支强大的师资团队去实施,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来彰显。

一、制度建设,精耕细作

实施科学精细的管理,前提是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因此,要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在制度建设上精耕细作。如《岗位职责要求》《安全责任制度》等职责类制度,可以明确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工作岗位及职责,使其各尽其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学校教学常规》《教师考勤制度》等规范类制度,可以提供具体细致的工作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约束性;《教学管理奖惩制度》《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等评价激励类制度,可以使教师发展具有个性特色和活力,以鼓励为主,减少教师“必须这么做”“不得不这么做”的被动接受,还可以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为学校整体发展尽心尽力上来,使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和谐共进。

在制度建设上精耕细作,力求使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使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然,各项规章制度最终出台,也要靠精耕细作,应通过校长办公会、行政会、教代会等,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民主决策,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形成教师民主管理学校的格局。

制度约束属于“硬管理”,作为一校之长,要心中装着教师,积极为教师排除工作乃至生活上的阻力,力所能及地去办群众力所不能及的事,尽力缩短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的心理距离,要做到“以严字要求人,以情字凝聚人,以实字引导人,以勤字感召人,以创字塑造人”,把“硬管理”和“软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加强“情感管理”,使制度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达到“不治”而“自律”的境界。

二、师资培养,精打细磨

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质量、学生乐学固然重要,但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乐学要在教师乐教、会教、善教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狠抓教研、科研,精打细磨、培养师资,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研究方面,我们从抓教研活动入手,除了要求教师保质保量地参加市、区、片等级别的教研活动以外,更要在校本教研上精心打算、细致研磨。如每周每学科安排一个固定的教研时间,以备课组或学科组为单位,进行一周的教学回顾与反思、评课、说课或展开下一周的教学设想等。同时,辅以赛课活动,以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赛课活动中,同课异构和备课组展示(即大家共同备一节课,由一个人主讲)的环节必不可少,因为强大的师资队伍最忌讳形同散沙、个人主义,这几种活动可以凸显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让教师在集体中成长、进步。

要打造学者型教师队伍,就必须在校园大兴科研之风,努力营造教职员工心系科研、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求真务实地开展科研的良好氛围。

学校搞教科研,前提是转变教师的观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发展意识、创一流的意识;学校搞教科研,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采取鼓励读书、支持进修、组织培训、业务学习、岗位自学、专家讲座、走出去向名校名师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大练兵等办法,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及校内研讨等方式,帮助和指导教师选择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完成总结等,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可通过每学期积累一节自己满意的课、一份自己最欣赏的教案、一个自认为最成功的案例、一篇优秀的论文等方式,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笔耕不辍,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校园文化,精雕细琢

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物质文化,根据学校特点进行精雕细琢,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宜花则花。结合学校实情,在走廊、楼道、大厅等明显位置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国学经典篇章等,让师生时时处处浸润在一种文化的氛围中。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大支撑,完善的校园文化设施将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因此,更加需要精心雕镂、细致琢磨。师生精神面貌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开展各种师德教育活动,加强教职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从活动当中提炼教师行为文化,形成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严谨求实、敢于争先的教师精神;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通过文化引领、规范导行、活动体验等方式,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尊师守纪、勤学善问的学生精神。

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还体现在“三风一训”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校风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也外化为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等;教风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素养、教学技能素质等的综合表现,只有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的优良学风的形成;优良学风如同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则有助于广大教职员工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

四、特色发展,精画细描

有专家指出,“办学特色是学校管理的生命力所在,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就有发展……”学校特色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并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而稳定的品质,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办学风格或精神风貌,因此更需精画细描。

学校特色发展,首先需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分析、诊断与评价学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寻找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为学校特色发展进行准确的自主定位。学校特色的本质是创优,学校缺乏办学特色,学生就不能实现全面和个性化的发展。作为校长,在发展学校特色方面不能盲从,要带领教师们挖掘校园内外可利用的资源,精心勾画学校发展蓝图,结合学校实情细致描绘,培育并凝炼出自己的特色。

总之,只有学校管理由“规范化”向“精细化”推进,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格局,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办学条件优越、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教育质量优良、实现管理现代化”这一理想目标。

猜你喜欢
精细化教研校园文化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