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新课标理念下的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014-02-12 18:50王少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新课标英语教学

王少杰

(通化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英语新课程标准》作为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的素质指明了方向。对于中小学教师培养摇篮的高师院校来说,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以适应当前英语教学的挑战。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育的成功要素,也是实施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提高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的素质变得迫在眉睫。而加强学生作为教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成了高师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高师院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英语实践教学,培养出适合新一轮教学改革需求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以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高师英语实践教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院校一直致力于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合格的英语教师,为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多年形成的教学理念制约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使得高师英语专业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高师英语教育滞后于阶段性的发展,存在着“思想观念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不适应”,在教学上导致重知识习得,轻实践锻炼,重应试技巧训练,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重应试,轻基本功,重输入,轻输出。其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受到约束。由于高校英语专业扩招导致班级多,合班上课普遍,教师依然是满堂灌,学生只管听和记笔记,学生实践机会少;在实践教学中,8周的教育实习学生只有1-2次的课堂教学机会,有的甚至没有,实践时间严重不足,自主实习流于形式。教师人员短缺,教学负担过重,对教师教育理论的发展了解不够,缺乏系统的进修机会。由于各院校扩大招生范围,受地域、经费和教师人手限制,对外地实习学生的检查指导落实不到位。教育见习名存实亡。最后,学生对综合实践能力的认识存在偏差。由于受教师以及职业就业前景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从教技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学生虽然已经通过了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但是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强,英语综合能力薄弱。个别即将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粉笔字不过关,连基本的组织英语课堂教学的课堂用语都不能熟练使用。

二、中学英语新课标对英语实践教学的要求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师范院校学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对学生实际语言语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强调“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确定课程标准。从目标上看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帮助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他们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在教学活动中要集各种实践技能于一身,充当各种角色。综合起来就是基础教育改革呼唤这种“实践性、应用型”的人才,而这也是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长期以来,由于高等教育改革没能有效地与基础教育接轨,高师院校的封闭性使得其培养的师范生无法满足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从事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素养、行为方式、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拥有丰富的学科与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大量的实践技能和技巧,拥有丰富的个人职业经验和自我探索、自我发展更新的能力。这就要求高师院校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中学英语新课标下高师英语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广大教师要成为新课标理念的践行者,了解和熟悉国内外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情况,深谙各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且能够在教学中认真实践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于青年教师,学校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鼓励他们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通过短期培训和脱产高访进修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新课标中教师的发展目标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教师首先自己要成为研究型教师,要密切关注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方向,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2)调整课程设置。目前高师院校英语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性强师范性弱。英语学科专业课比例过大。而师范类的课程比重过小。根据武尊民对中国部分师范院校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调查,我国高等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共有五类:语言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文学课程和文化课程。在这五类课程中,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课程仅占总课时的8.24%。并且课程开设时间短,仅一个学期或一年,这对将来要从事教师的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无疑是远远不够的。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开设一些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课程,例如二语习得、外语教育心理学、外语教育哲学、中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案例教学等。通过调整英语基础知识技能和师范类课程比例,突出师范特点,确保学生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3)加强教育实践。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综合实践环节。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然而近年来,教育实习的薄弱已经成为高师院校急需改革的一个环节。教育实习普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时间短。一般都在8周左右,去掉准备和总结,真正实习也就一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不可能真正认识和了解教师这一职业。另外各校实习大多安排在第七学期,学生忙于准备考研和找工作,投简历,很难保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中去。二是形式单一。目前主要是自主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形式。学生在实习学校仅限于跟班听课和讲课,并且受升学率影响,学生讲课机会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没有登上讲台的机会。这就使学生难以累积个人的实践知识,形成教育教学技能。三是受扩招、经费和师资等因素限制,检查指导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高师院校要采取积极的改革措施,创建适应新形势的教育实习模式,加大高师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首先在制度上要使教育实习这一重要环节得到保障;在管理上要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在方式上可采取“定岗实习”、“顶岗实习”、“委托实习”等多种模式;在检查上要加大投入和力度。认真组织和开展教育见习活动。通过观摩中小学的实际教学,使学生了解基础英语教学现状。大力开展实习基地建设。通过构建以校内模拟和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教育实践体系,加强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将来从事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粉笔字比赛、外文歌曲大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讲课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从教实践技能。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基础教育培养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高师院校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出优秀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英语教师,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

[1]吴晓春.新形势下的师范英语专业改革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5).

[2]杨静.新课标与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合格师范生的培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5).

[3]杨俊.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英语专业师范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4).

[4]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新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

[5]张君.告示英语师范专业《英语教学法》课程设置中的问题[J].黄山学院学报,2006(5).

[6]章彩云.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7(9).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新课标英语教学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