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科学视域中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

2014-02-13 07:00欧阳明龚萍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

欧阳明 龚萍

[摘要]在复杂性科学视野下对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其混乱和对立的原因在于教育技术学学科是复杂的交叉学科,所研究的教育技术是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应统一或整合到莫兰所倡导的复杂性范式之下。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 研究范式 复杂性科学 简单性范式 复杂性范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10-04

[作者简介]欧阳明,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龚萍,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硕士生(云南昆明 650091)

教育技术学是涵盖科学、技术、艺术、工程技术与人文科学等五方面性质的交叉学科。来自工程技术或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各自擅长的学科研究范式来研究教育技术学,致使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多种多样,甚至有所对立,至今仍未能形成统一、公认的研究范式。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反思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能够得出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应统一或整合到莫兰复杂范式的基本观点。笔者筛选了与莫兰复杂范式相匹配的一些研究方法,倡导研究者予以重视、采用。

一、教育技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来看,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技术系统的功能、构造、工程技术、演化、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多样性和实践运用等等问题。焦建利曾这样论述教育技术学的复杂性:“作为研究教育实践活动技术学层面的教育技术学,它不仅受教育自身复杂性的困扰,而且也无法摆脱技术复杂性的羁绊;而在作为研究对象的教育技术与作为学科的教育技术学,又各有特殊性、交叉性和复杂性。”笔者认为这样的表述仍未能清楚地说明教育技术学研究复杂性产生的原因。本体论意义上的教育技术研究的复杂性应归结为以下5个方面:(1)源自于系统规模及要素的复杂性。教育系统所涉及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不仅数目庞大,而且还具有多样性,不可能像牛顿经典力学那样将所有运动的物体都简化为“质点”来进行处理。教育技术学构成中的教育系统尚且如此,那么作为教育与技术相交叉的教育技术系统,其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2)源自于系统层次结构的复杂性。教育技术系统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如按教育技术的实施过程来划分,就可分为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5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再划分为多个小的层次。各层次结构之间的差异,极大地增加了教育技术系统的复杂性。(3)源自于研究主体本身的复杂性。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研究者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和学科发展的需求,需要主动地进行学习或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在此自适应过程中,受研究领域、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往往会自发地形成不同的学派,不同的研究领域等。如此,教育技术系统中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智能性就导致了其复杂性。(4)源自于非线性作用的复杂性。教育技术系统涉及的要素既广又多,这些要素之间很难区分主次,多要素参与的非线性作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其复杂性。(5)源自于人类有限理性和非理性的复杂性。教育技术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以人为主体要素的系统,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这种主体的有限理性和非理性自然带来了教育技术系统的复杂性。

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存在的诸多复杂性使其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从而使得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混乱多样,甚至相互对立。

二、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现状

长期以来,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不注重方法论,方法单一,定性研究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了以应用为取向的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桎梏。近年来,教育技术学界的研究者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方法论的重要性,纷纷将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诸多研究方法引到教育技术学研究之中,使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在分类上,教育技术学“二分法”研究范式的不同名称包括:科学研究和非科学研究、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研究、实证主义与解释/建构主义等;“三分法”的不同名称有:实证主义、管理范式和建构主义范式等。瑞斯克根据当前教育技术领域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把教育技术研究分为8种研究范式:实验、准实验、元分析、个案研究/人种学、系统评价、成本一效应分析、模型开发与技术开发;巴巴拉·西尔兹和丽塔·里奇从整体学术的角度考察,认为教育技术研究范式正在向“接受定性研究方法、现象学方法,以及建构主义心理学观点转移”;黄荣怀教授认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范式经历了“经验总结——对比试验——系统整合”等三个主要阶段。

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范式难以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教育技术学是科学、技术、艺术、工程技术、人文社会五大领域的混合体,在学科特性上同时兼备五大领域的特性。这五个领域各有不同的研究范式,决定了教育技术学同时兼有科学、技术、工程、人文与艺术的研究范式,导致了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复杂性。二是教育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前文已提到)使得研究范式难以统一。

三、从简单思维和复杂性对比的视角分析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桥梁学科,在简单思维的影响下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使其研究范式显得混乱甚至对立,难以甚至不可能解决逐渐涌现出来的复杂教育技术问题。笔者将简单性思维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与复杂科学性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进行比较,以此说明复杂性视角更有助于解决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问题。

(一)简单思维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

在复杂性科学被引入教育技术学之前,或者说在教育技术学学者真正正确地运用复杂性思维来思考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之前,诸多的教育技术问题都是在简单思维下解决的。以下是教育技术学的简单性范式所遵从的11条原则。(1)摈弃目的论原则。受简单性思维范式的影响,教育技术学研究中有些问题有很强的目的性,是非科学的,故其研究范式是自主性的。(2)普遍性原则。在复杂性科学出现以前,教育技术学研究中追求的是普遍性,而局部性或特殊性会被作为偶然因素排除在普遍性之外。(3)决定论原则。在简单性思维影响下,教育技术学学界的研究者总是不经意地将随机性、混沌、无序性等当做研究中的“噪声”,排除在研究之外。(4)线性因果性原则。因果决定论是简单范式中线性思维所信奉的有因必有果的观点。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线性因果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前文所论的还原论便是代表。(5)时间可逆性原则。时间被作为无关要素而排除,使得事件性和历史性的东西不具有价值。(6)客体性原则。客体性原则是介于对象与主体之间的绝对分离原则。受简单思维的影响,以往的教育技术研究者识会消除任何有关主体的问题。(7)对象与环境相互分离原则。简单思维使教育技术学的对象与其所处的环境处在孤立或分离状态。(8)单值逻辑原则。简单范式下,单值逻辑的“是”或“不是”广泛地存在着。教育技术学研究史上的“质”、“量”大战,就是研究者在“非此即彼”的单值逻辑下进行思考所导致的。(9)构成性原则。他们把事物看成是由若干组成要素构成的,因而容易忽视对事物整体性的把握。(10)还原论原则。试图把对总体和系统的认识还原为对组成它们的简单部分或基本单元的认识,忽略了有些部分经整体呈现后是不能再还原到具体部分的事实。如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了水,但水的特性是氢和氧都不具备的一种新特性。(11)形式化和数量化原则。简单范式下,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总是试图通过量化和形式化来表述整个研究活动或研究结果。最典型的是教学设计的研究者们总是试图用简单的图表形式来表述设计思想,但这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述教学活动中人、事、物之间的活动。

(二)复杂性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

20世纪末兴起的复杂性科学为教育技术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复杂性科学中的系统思维方法是以往简单思维中单纯的还原论和整体论的辩证融合。将系统思维运用于教育技术学复杂性问题研究,使得教育技术学某种程度上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桥梁学科。自复杂性科学被运用于解决教育技术的复杂性问题时起,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发生了变化。以下是笔者从复杂性视角来阐述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应遵循的11条原则。(1)兼容目的论原则。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者往往会从自我的角度(如自身的认知结构、认知风格、态度、立场观点等等)选择研究内容和方法解决所研究的教育技术问题,难以或不大可能做到完全客观公正。研究者之间形成派系,继而形成相应派系所公认的基础研究理论和规范等等。研究者既是派系研究范式的“生产者”,又是派系研究范式的“产物”。(2)统一性与多样性共存原则。当前,教育技术学所研究的问题是复杂的,充满个性和多样性,如同“千人千面”一般。在复杂性科学看来,教育技术学研究既要追求普遍性、统一性,更要充分考虑所研究问题的个性、多样性。(3)非决定论原则。在复杂性视野中,“在某些条件下,那些特例、反例、偶然、非稳定状态、混沌的现象可能反而是本质的重要显现”。莫兰曾指出:“复杂性研究中,无序和有序既是对立的,又以某种方式合作形成组织。”如在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核心领域——教学设计中,设计者根据教学目标,按标准的设计流程精心地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而实际教学效果总是千差万别。(4)非线性因果性原则。在复杂性科学看来,事物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互关联的因果性,相互反馈、干扰、协同作用,产生偏转、重新定向以及自组织等现象,非线性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要注意事物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5)时间的不可逆性原则。一粒种子长成作物,自然不会再回到原来的种子状态。教育技术系统也是演化的、复杂的过程。演化着的教育技术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功能越来越强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并与社会环境不停地进行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6)主客体统一原则。复杂性研究认为,对象与主体是不可分离的,即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整体。此点与人文主义的研究范式是一致的,都认为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互为主体、相互渗透,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过程实际是主体和客体在互动的关系中对客体的重新解读和构建。如此看来,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彼此分离的,从而打破了以往人们因客观的观察需要排除主观干扰的局面,而把观察者、相关认识都整合在观察和认识中。(7)对象环境一体化原则。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任何教育技术系统既对其置身其中的社会环境产生作用,又要承受环境所施加的压力,进而调整自身,适应环境,不断进化。(8)两重性或多值逻辑原则。在复杂性科学看来,形式逻辑只有单值性,是有限度的,而复杂的推理则包含着互补、竞争和对立的联合。在复杂性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出现矛盾冲突时不能简单地判断正误,而应该将矛盾的双方联系起来考察,从而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把握矛盾双方所指的事物或问题,进而得出求解事物或问题的最佳方案。(9)生成性(过程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是指要重视事物规律、结构的过程性,强调事物的生成性。对于教育技术学所设计开发的一些教学活动来说,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可能更重要。(10)涌现性原则。系统的整体具有而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即涌现性,它是主体自主性和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非线性作用的结果。涌现的结果不等于整体各部分相加之和,这是理解复杂性与整体性之间区别的关键。教育技术的研究要注重涌现而规避部分之和即整体的简单思维。(11)有限形式化和有限数量化原则。复杂性研究认为量化和形式化的表述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描述某一特定范围、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教学活动,却不能概括全部的教学活动,它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中应谨慎地说明得出结论的范畴,以及使用范围。需要指出的是,复杂性视野中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并不是对简单思维下各研究范式的否定,而是对它们的兼容与发展。

(三)两者的综合比较

以上分别从相对应的11条原则谈论了简单思维和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毫无疑问,面对众多的教育技术复杂性问题,我们必须摆脱简单性思维的束缚,应该在复杂性视野下,以复杂性科学所倡导的理论和方法论来研究教育技术学中的复杂性问题,构建教育技术学复杂性研究方法论,从而引导教育技术学研究走出还原的、线性的及多元对立的困境,应该在莫兰的复杂性范式下统一概括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

四、教育技术学研究应遵从莫兰的复杂性范式

无论是何种原因形成的不同研究范式,其基本原则都可以通过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三个层次体现出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也不例外。如前文所述,不论是简单思维下还是复杂性视野下的研究范式,所对应的原则1至5是从本体论层面讨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的,原则6至8属于认识论层面,9至11是方法论层面的。莫兰将经典科学特有的理解方式和原则用简单范式表述,并归纳出了简单范式的三大特点——普遍性原则、还原的原则和分离的原则,将复杂范式定义为“彼此联系起来能决定关于世界(物理的、生物的、人类社会的)复杂观念的理解原则的总体”。如果把前述那些来自经典科学的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归为简单范式,与莫兰所倡导的复杂性范式相匹配的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则应该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复杂范式。通过对比可知,在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研究范式所有的11条原则便是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内涵。莫兰强调:“在进行某个纯粹局部的说明或某个严格的分析性研究时,简单范式的原则仍然适用。”即对于简单问题的处理,仍适宜采用简单范式,而解决复杂问题时则应采用复杂范式。复杂范式并非完全排斥简单范式,也不完全否认简单范式在人类认识中的必要性,而是认为简单范式是不充分的,复杂范式是对简单范式的兼容和发展。因此,对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少数简单问题宜采用简单范式解决,大量的复杂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问题、研究方法论问题等等)还要依靠莫兰的复杂性范式解决。

众所周知,本体论和认识论是回答事物的含义、事物存在的真实性以及知者与被知者之间关系问题的基本预设,而方法论是在这些基本预设的基础上,落脚在研究方法上的逻辑结论。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范式就是方法论。教育技术中不存在解决所有复杂问题的一般模式,而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多数问题也属于跨学科的结构不良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可以从多个视角出发,整合多种研究方法,使问题得到全面而有效的解决。基于此,实践中解决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复杂性问题应该采用以下6个方法论:定性判断与定量描述相结合、认识理解与实践行动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综合相结合、计算机模拟和专家智能相结合、综合集成方法论。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
我国犯罪论体系之变革及刑法学研究范式之转型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
论我国刑事错案防范的研究范式
行为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从生态伦理观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