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联合a一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2014-02-18 09:39刘红梅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16期
关键词:依帕司硫辛酸传导

刘红梅

中煤大屯煤电(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内科干部病房,江苏徐州 211611

依帕司他联合a一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刘红梅

中煤大屯煤电(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内科干部病房,江苏徐州 211611

目的探讨观察依帕司他联合a一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给予依帕司他片与a一硫辛酸与,对照组2 5例单用依帕司他片,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P<0.05)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a一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a一硫辛酸;依帕司他

在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最为常见,有研究显示该并发症发生概率最高可达90%[1]。DPN临床症状均为不可逆且极易导致出现足部感染、坏疽和溃疡,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探讨依帕司他联合a一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该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随机抽取48例该院收治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表现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诊断标准内容相符合:①和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相符合;②发生运动神经病变以及肢体感觉等症状,如肢体有以下感觉:麻木、烧灼般疼痛、针刺样疼痛、刀割样疼痛或者闪通,肌肉出现萎缩无力症状;深浅感觉明显衰退,腱反射和膝反射等出现衰退甚至消失;③经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其腓神经和正中神经出现传导障碍;④经各项检查后排除由于其他原因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疾病。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24例。治疗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平均年龄为(56.8±5.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其平均年龄为(55.2±6.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诸如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等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治疗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方案,饮食上加以控制,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1一硫辛酸针治疗,每天剂量为600 mg,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依帕司他,每次应用剂量50 mg,3次/d。患者疗程均为4周。

1.3 疗效判断标准[2]

该研究疗效判断主要如下:临床症状:①患者自觉症状有显著好转或者消失,腱反射有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的判定为显效;②患者接受治疗后自觉症状和腱反射均有改善表现,判定为有效;③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和腱反射均无改善的判定为无效。肌电图表现:①相对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不低于5 m/s或者回复正常,肌电位下降超过10%或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②相对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低于4.9 m/s,肌电位下降低于10%,判定为有效;③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位均无变化的判定为无效。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对比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比较

2.2 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增加,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方案对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m/s)

3 讨论

当前对DPN的发病机制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较为确认的是为糖代谢紊乱以及多种不同因素影响产生的结果,这些因

素如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多元醇代谢发生紊乱,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细胞内山梨醇异常提升,肌醇降低和糖化蛋白产物增加等,使得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微血管病变、血液动力学出现异常等使得神经组织缺氧;缺乏神经营养因子等[3]。依帕司他属于醛糖还原酶抑制药物,对导致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的多元醇代谢葡萄糖转化有可逆的抑制效果,已知山梨醇能影响神经细胞功能,它在神经元内蓄积会引起糖尿病性支配感觉运动的外周神经病症状。a一硫辛酸为属于多功能的强氧化剂,对人体的多元活性氧介质有清除效果并可产生其它类型的抗氧化物,对神经里面氧化应激状态有抑制改善效果,提升神经传导速度进而收到缓解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4]。综上所述,依帕司他联合a一硫辛酸对DPN病变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效果,提升其神经传导速度,本身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Nasserik,Strijer RL,Dekhuijz en LS,eta1.Reproducibility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diagno sis and monitoring diabetic neuopathy[J].Electromy ogr Clin Neuophysial,1998,38(5):295-299.

[2]黄贵心,何珊,祝斌,等.尿激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变63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738-739.

[3]王惠贞.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5,45(11):52-53.

[4]金雪花,付鸿玉,唐海燕,等.a一硫辛酸、甲钻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5):151-152.

R587.2

A

1672-4062(2014)08(b)-0017-02

2014-05-27)

刘红梅(1975.11-),女,汉族,江苏沛县人,本科,主治,研究方向:糖尿病。

猜你喜欢
依帕司硫辛酸传导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西地那非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