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6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4-02-18 09:39姚祈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16期
关键词:阴虚血脂神经功能

姚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辽宁沈阳 110032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60例临床疗效分析

姚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辽宁沈阳 110032

目的探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并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30%(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1),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有较为明显地改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糖尿病;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是糖尿病并发症中常见、多发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主要致残、致死因素,占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85%以上,其病因多与血糖、血脂的异常,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关[1]。为探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收集了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是21例,女性患者是9例,年龄为57~73岁,平均(64.1±4.5)岁,病史是1~2年,平均(1.3±0.6)年。其中单一脑梗死15例,多发脑梗死4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11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是22例,女性患者是8例,年龄为54~76岁,平均(66.2±3.1)岁,病史是1~2年,平均(1.2±0.7)年。其中单一脑梗死14例,多发脑梗死6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1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和脑梗死的病程,以及空腹血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等资料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该研究所选择的60例患者经该院头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并同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血糖(2hPG)≥11.1mmoL/L。所有纳入该研究的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以及严重的感染。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内科常规治疗,脑梗死的一般治疗,支持疗法和西药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通过中医辨证,配合服用中药,1剂/d,3次/d口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检查指标: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检查: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粘附率(PADT)。

1.5 统计方法

该试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4],判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基本治愈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的程度是0级;显著进步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其病残的程度为1~3级;进步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减少或增加18%以上。基本治愈加显著进步为显效,显效加进步为有效。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基本治愈5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0例,无变化4例,恶化0例。对照组本治愈2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13例,无变化6例,恶化2例。治疗组显效率是53.33%,对照组显效率是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表3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s)

注:与该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数量时间FBG TC TG LDL-C PAGTPADT治疗组对照组30 30 30 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0.15±1.77(6.54±1.54)*#11.24±1.72(7.39±1.34)*5.58±1.26(4.39±1.21)*#5.96±1.45(5.06±1.13)*2.69±1.05(2.44±1.23)*#2.78±1.54(2.59±1.09)*2.92±0.66(2.69±0.32)*#2.87±0.73(2.71±0.68)*59.35±21.46(41.52±17.13)△59.69±20.58 51.38±18.42 48.57±22.15(33.48±21.06)△47.89±24.12 38.61±23.36

2.3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1),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s)

注:与该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时间数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0 30 30 30 23.56±7.13(12.44±6.15)*△24.19±7.84(16.42±7.55)*

2.4 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情况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所出现的脑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且不十分明确,实验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血小板功能异常以及动脉血管内皮的损伤、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5]。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属于我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和中风的范畴。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以阴虚为本。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虽然比较复杂,涉及风、火、痰、虚、瘀等方面,但以肝肾阴虚为本。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多是久病多虚,所以尤以肝肾阴虚是本病致病之本。由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导致中风的发生。本病除本虚外,也有标实的一面。即消渴病以燥热为标,中风病也为本虚标实之证,而瘀血是导致中风病发生的重要标实病因之一。因为肝肾阴虚则津液亏乏,不能充盈脉络,以致血行不畅,导致瘀血内生;阴虚燥热,津枯血燥,血行涩滞,导致瘀阻脉络。加之久病多瘀,所以瘀血是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主要标实病因。因此,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主要病机特点为阴虚血瘀,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为主,瘀血阻络为辅。其治疗应以养阴活血为法,即滋养肝肾之阴,化瘀活血通络。养阴与活血同用既可减轻养阴药物的滋腻之性,又可避免活血化瘀药物耗伤气虚之弊。临床实践证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配合中医辨证用药,能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障碍,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并能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硬化。该研究结果显示,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苗述楷,蔡惠文.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29-36.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中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张惠芬.实用糖尿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6.

[4]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吕仁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18-327.

R587.1

A

1672-4062(2014)08(b)-0018-02

2014-05-25)

猜你喜欢
阴虚血脂神经功能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你了解“血脂”吗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