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关于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2014-02-18 03:50李泽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李泽宾

摘要:对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整体地面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工程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同样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施工质量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全面的掌握整体地面施工中的工艺和技术要求,本文是对整体地面施工中的各项技术及标准要点等的系统分析,以期给国内的建筑工程在整体地面施工中起到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国正处于跨越式的发展阶段,建筑工程行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公路和楼房等的建设工作已经占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部分。在工程建设逐渐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高科技水准发展的时候,其相应的施工技术也不断增强。整体地面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较为传统的重要地面形式,其施工工艺相当优良,主要包括对菱苦土地面、现浇水磨石地面、混凝土地面和水泥砂浆地面等, 其整个施工技术的诸多环节都会影响到整体地面的最终施工质量。

1.整体地面施工中的材料控制

1.1胶凝材料

这里所说的胶凝材料也就是水泥,这是建筑工程地面施工中较常用到的一种施工材料,而强度在33mpa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更为普遍。主要是由于该种水泥具有水化热小、早期的强度高、干缩性不明显等特点,较能满足较高技术规范的工程施工要求。而对一般的工程来说,可选择同样强度不小于33mpa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进行配比、严控搅拌时间和材料的添加顺序,在施工前做好前期的试验准备,以确保施工中的混凝土保持预期中的实验效果。

1.2细骨料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施工中除了会配入一定比例的小石砾粗骨料外,还会加入细骨料,也就是砂、细砂等,但要确保混凝土中的沙含量不低于整个材料的1/3,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中细骨料的配比含量,或高或低都会达不到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标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行降低混凝土耐磨性,使其干缩严重,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导致整体地面质量难以保证,使用年限被打折扣。

2. 整体地面的基层施工技术

2.1基层

基层是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地面施工中,最影响其质量问题的一个关键部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层处理不好,会因其不抗压性出现地面下沉或基层开裂等严重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地面工程的质量及安全。以此为依据,研究制定了地面基层构造为:250厚双层双向中12@150,C25混凝土结构层;100厚无集料混凝土垫层;素土分层夯实(处理过的填土层承载力不低于100kPa)。

2.2基层工艺流程

基层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地面管道施工、素土回填土、回填土载荷试验、无集料回填施工、基层钢筋绑扎、边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和分隔缝切割等九个步骤。

2.3基层处理施工

施工人员对水泥砂浆的地面进行施工时,需要按照处理基层、弹线、找寻规矩、抹面以及养护等几个步骤顺利进行。其中基层处理能有效效防止地面出现起砂、空鼓或裂缝等质量问题。为了使基层保持干净、超市和粗糙的表面施工要求,施工人员要适当做好清洁、湿润剂凿毛处理工作,处理之后严禁在其表面活动,以保证其内部结构的完整,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

2.4基层施工技术要点

基层施工是地面施工中最为关键的技术部分,其技术水准要求也最为严格。

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和工艺要求,对无集料垫层进行分段施工,要按照先远后近、先里后外的顺利进行。采用符合标准的双层双向的钢筋,上下钢筋和钢筋网片,进行现场绑扎定位,绑扎时钢丝尾部必须朝内。混凝土的坍落度则应在控制在140mm上下,必须无泌水、无离析。浇筑前将杂物清理干净并适量洒水,在最后的分段施工中,对各分段内进行全方位不留缝的连续浇筑,振点之间的布设类似梅花状,间距保持500mm的标准,控制标高进行振捣碾压,直到其密实度达到施工规范标准。

3. 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弹基准线技术

为了保证水泥砂浆的地面面层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的标杆,即地面铺设抹灰之前,施工人员须围绕墙面的四周弹设出一条水平的基准线,根据具体的工程施工需要,该线距离地面的高度要控制在500mm——1000mm之间的范围内,使之成为具体施工过程中的高程参照标准。也就是在弹线过程中,标高应无任何偏差。当然,在进行弹设时,还要根据具体施工中的地面面层厚度妖气标准相结合,避免出现返工现象。

3.2做标筋技术

施工人员在弹线完成后,要以水平基准线作为基础,选择某一翘脚作为起点,沿着墙面进行砂浆标识块的铺抹,在这一过程中,砂浆水泥要保持2:1的标准比例,标识块之间的相互距离要控制在1.5m——2.0m之间。然后以现有的标识块为基准,分别制作纵横方向的标筋,砂浆和水泥的比例保持不变,但宽度要在80mm——100mm之间,同时还要保持面层的标高和门框锯口线的紧密结合。在这部分的养护过程中,春秋季节要在48小时之后,根据不同的养护材料进行养护时间的具体确定,一般在7——14天不等。

3.3找坡度技术

在大面积的地面施工中找坡度,应重点对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等用排水较多的部位进行,在有地漏的房间,要保持在地漏旁边有不小于5%的泛水,以避免使用中产生积水或出现“倒流水”。找平的过程中,要恰当处理走廊和室内地面之间的关系,高度差要符合施工规范和业主的具体使用需求。

3.4抹面技术

在完成上两道工序之后,就要在地面铺设之前进行抹面施工的准备。要对门框做进一步的校正,避免影响地面的铺设和两者之间的使用平衡,门框进行合理的固定之后才能进行地面的抹面施工。施工人员要掌握以下施工技术要点:第一,掌握水泥砂浆的配比。在通常的设计规范要求中,一般比例关系为1:2,稠度应不超过3.5CM,水灰比要控制在1:0.3——0.4之间,在保持颜色一致的情况下将其搅拌均匀,在使用前始终保持其湿润度。第二,在前一天已经浇水湿润过的基层上,铺设一道0.4——0.5的水灰比的速水泥浆,然后进行面层铺抹施工,两者之间的施工间隔时间不要过大,否则其黏结力会大大下降,从而印象施工质量。第三,施工人员要按照具体的抹面施工工序进行,不能丢掉其中的任何一个,更不能跳跃或穿插进行施工,此间的抹面力度也要有所控制,尽量掌握在较轻的水平。最后是抹面完工后的检查完善阶段,对面层有多余水分的及时进行洒水泥浆或干水泥的处理,在初凝阶段根据工程状况合理安排压光时间和次数。

3.5地面养护技术

整体地面施工具有施工面积较大的特点,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是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建筑在规定时间内符合设计要求强度的关键,也是预防后期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后续措施之一。具体技术措施为:在最后的抹面施工后,安排专门且专业的养护人员进行值班,负责对整个混泥土地面表面的清理和洒水养护工作。而且在第一次的养护中,洒水时间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管理技术规范标准执行:春秋施工要在完工48小时之后洒水,夏季施工要在完工24小时之后洒水,这一工序操作过早或过晚都会引起混凝土表面出现质量问题,整个工期的洒水养护时间也要严格控制,不能偷懒应付了事。只有养护时间达标后面层达到5Mpa以上强度时,相关施工人员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作业施工。

结束语

总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在当今的建筑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想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施工技术要点,从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各施工技术环节的把握,都应该面面俱到,这是有效保证工程整体地面施工工作能够按期保质完成的关键,也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分析引起同行们对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侯丽霞;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25期

【2】边振彬;;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工艺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28期

【3】李占军张长东;;浅论建筑工程整体地面的施工[M];华章;2012年27期

猜你喜欢
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审计难点探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论档案管理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