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母亲和我们》蕴含的兵团特色

2014-02-21 01:46杨昌俊
山花 2014年3期
关键词:兵团新疆母亲

杨昌俊

韩天航的《母亲和我们》是近年来在读者中引起很大震动的中篇小说。后来根据《母亲和我们》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热播,创下收视率新高。

《母亲和我们》描写母亲刘月季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寻夫后的生活经历。《母亲和我们》之所以能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是因为作品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展示了新疆兵团艰辛的创业史,展示了兵团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本论文从兵团戍边特色、兵团屯垦特色、兵团精神三个方面论述《母亲和我们》蕴含的兵团特色。

兵团戍边特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新疆,为驻守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进行粮食大生产而组建的。戍边是部队的首要工作。

《母亲和我们》中母亲刘月季带着两个儿子钟槐、钟杨千里迢迢,从内地农村奔赴新疆寻夫。路上有时搭车,有时步行,走了两个多月。在新疆吐鲁番,母子三人和客商同行,遭遇土匪拦截。年轻英俊的解放军军官时任作战科科长的钟匡民第一次闪亮登场:他骑着马一枪一个,连续撂倒几个土匪,在戈壁滩上追赶土匪绝尘而去。

新疆在和平解放之初,土匪特务活动猖獗。大批解放军开赴新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戍边,即保卫边疆安全。作品中程世昌的妻子、程莺莺的母亲、向彩菊的妹妹就是在去新疆寻夫的路途中遭遇土匪而丧生的。

钟槐因为与刘玉兰“恋爱”,横刀夺爱,抢了政委郭文云的爱人,被已经是副师长的父亲钟匡民惩罚派到了最远的边境农场边防站站岗、放哨、巡逻。另外,由于中国边境线漫长,为了巩固边防也确实需要派一批身体好、觉悟高、纪律性强的人去驻守边疆农场。

戍边不仅可能面临随时突发的敌对事件而有生命危险,还面临严酷自然环境的挑战。饮食的粗劣、驻地的简陋、铺天盖地的蚊虫叮咬、夏有酷暑冬有严寒,更难以忍受的则是孤独寂寞。单调的巡逻放牧,常年独处,很少有人交流。

但恶劣的自然条件并不能吓退充满激情的兵团人。刘玉兰为了爱情追随钟槐到了边境农场。刘玉兰为保护少数民族财产,在雪崩中牺牲后。在酷寒中腿被冻伤截肢的钟槐毅然坚守在边防线上,不肯调回市区享受生活。业余演出队最漂亮的演员赵丽江率队到各边防站慰问演出,为守边英雄平凡的事迹所感动,写了血书坚决要求到最边远的边防站驻守。

赵丽江、钟槐等是20世纪50年代的典型人物。他们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赤诚地为了理想奉献青春、爱情和生命。

作品在塑造钟槐形象时,使用了对比手法。17岁时的钟槐已经长得高大结实,比父亲钟匡民还英俊而且力大无穷,能把一棵巨大的枯树连根撂倒,把政委郭文云和周围战士惊倒。那是多么健壮英武的一个小伙子。作品的后半部分写到,为了驻守边防,钟槐牺牲了爱人,牺牲了健全的身体,成为一个残疾人,多么令人感慨、心酸、肃然起敬。

兵团屯垦特色

《母亲和我们》是一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历史的缩影。屯垦开荒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母亲刘月季和大儿子钟槐来到新疆的第二年就被部队批准参加了工作。

部队到离驻地几百千米的戈壁荒原上开荒造田。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开荒任务繁重。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盐水煮囫囵麦粒或盐水熬黑豆。刘月季负责做饭,每天还要烧八大锅水,整天蹲在灶前添柴火。小钟杨每天用驴车往返于小河和伙房间运水。所有的人都是起早贪黑,终日忙碌。

为了在戈壁滩建造一个新兴城市瀚海市,副师长钟匡民组建一支先遣队打前战。先遣队在高坡上扎营。刘月季做饭、烧水、洗衣,除了睡觉那点时间外,和先遣队其他人一样没闲过一刻。先遣队住在野外,有时遇到狼、洪水的袭击,断粮的时候靠芦根充饥。

瀚海市成立后,刘月季担任团机关食堂司务长,拥有自己的一间办公室。到刘玉兰来时,刘月季用满满一大碗红烧肉,还有面条、玉米发糕款待她。刘玉兰看着那顿奢侈的饭感动地说:“在我们老家过年也没吃过这么一顿纯粮食做的饭。”通过这个场景可以看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垦荒地成为绿洲,已经比当时某些内地农村生活条件好了许多。此时的戈壁滩到处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若干年后瀚海市绿树成荫,道路与房屋规划得错落有致,马路两旁鲜花盛开。

作者选取几个典型画面,艺术地展现了新疆兵团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历史。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戍边与屯垦并重。作品用了更多的篇幅来描写屯垦的艰辛。

兵团精神内涵

1.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从《母亲和我们》的兵团屯垦特色包含的吃住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兵团几代人集体奋斗、不断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最直观的表现。

在住宿方面,人们在一无所有的戈壁滩扎营住地窝子,露宿野外到住在平房,面前出现麦浪滚滚的麦田,再到新兴城市出现部分人住进楼房。

在吃的方面,兵团人从最初的盐水煮麦粒或盐水熬黑豆到吃芦根,再到吃上红烧肉、面条、玉米发糕,可以看到兵团养殖业、多种经营农业的强劲发展。

另外从教育条件看,当兵团的建设者还在开垦荒原、食不果腹之时,已经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大学生孟苇婷、程世昌。孟苇婷率先提出让钟匡民的次子钟杨和养女钟柳去县城读书。在上学辞别前夕,孟苇婷、程世昌分别送一支钢笔鼓励两个孩子好好读书。

钟杨初中毕业已经19岁了,因两分之差在高考中落榜。孟苇婷千方百计游说刘月季母子,做通了钟杨的思想工作,让他考上了农校。钟杨农校中专毕业后留在了农科所。钟柳高中毕业后考上财经专科学校,大专毕业后进了师机关物资处财务科当出纳。从钟杨和钟柳上的学校,从基础教育普通中学到职业中专、大专可以看到教育条件的逐步好转完善。

从钟匡民的官职来看,他无疑是一个成功人士。钟匡民从解放军作战科科长,升为部队团长再到兵团副师长、师长。在钟匡民官职不断升迁的背后,是对钟匡民不断开拓进取、为兵团建设付出巨大努力而获得丰硕成绩的肯定。

2.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刘月季一得到钟匡民的音讯,就带子万里寻夫,幻想和钟匡民重修旧好。但时空的分离不能消除夫妻的隔阂,子女骨肉亲情不能挽回钟匡民远逝的心。刘月季主动提出离婚,使心存愧疚的钟匡民感到愕然,他没有想到刘月季如此地明事理。

刘月季没有带着孩子们离开新疆,离开钟匡民,因为她还爱着钟匡民,还想在钟匡民需要她时,能帮衬钟匡民。另外,她不希望孩子们离开父亲,而自己离不开孩子们。

钟匡民和孟苇婷结婚。钟匡民在戈壁滩忙于指挥工作,无暇照顾即将临盆的孟苇婷。刘月季半夜三更和钟杨去河边运水,烧开水,亲自给孟苇婷洗澡。孟苇婷生下孩子后没奶水,刘月季送来驴奶。刘月季吩咐钟杨套野兔,摸鱼给孟苇婷下奶。在孟苇婷抱病危急之时,刘月季又不辞辛苦送她去医院。在孟苇婷不幸离世时刘月季给她送终办丧事。对情敌的宽容爱护这不是一般女人能做到的。连一向鄙视刘月季的钟匡民对她也不得不增添几分敬重。

刘月季之所以具有如此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因为她已经不是一个从事个体生产的农村妇女,而是一个集团化大生产的兵团军垦战士。作为军垦战士,他们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严密地依靠组织的力量、上级的战略部署决策,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劳作才能征服自然,他们必须作为一个集体才能在荒原中生存。个人恩怨在壮丽的屯垦事业中已经微不足道。孟苇婷不仅是前夫钟匡民的妻子,还是一个屯恳战士。在这里战友之情已超越了狭隘的个人恩怨。

3.无私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在先辈那里是普遍拥有的崇高品德,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显得弥足珍贵。

在先遣队遇到洪水,部队严重缺粮甚至断粮的时刻,钟匡民找刘月季聊天,遗憾自己的战马不在跟前,否则就杀了战马救战士的命。已经有三人昏迷不醒,高烧不退。敏锐的刘月季顿时就明白了钟匡民的意图。望着钟槐充满孝心赠送给自己减轻劳动负担的,为了救小毛驴曾经把饿狼踢走,救过自己一命的,并且提供乳汁养活了钟桃的母驴,刘月季心如刀割,在枪响的那一刻晕倒在荒原上。

所有调查数据经校准后完整记录于本课题专用数据库,采用SPSS2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钟匡民一辈子辛辛苦苦地工作,顾不上家里的人。孟苇婷嫁给钟匡民没享过一天福,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劳累过度,过早夭亡。

钟匡民还兼着边境农场管理局局长的职务。边境有九个农场,几十个边防站。作为领导,钟匡民把自己的大儿子钟槐派往最艰苦、最边远的边防站。钟杨农校毕业后,孟苇婷为报答刘月季对自己的关怀,到组织部打招呼,希望分配工作时照顾一下钟杨。知道真相的钟匡民不愿意以权谋私,气得掀翻了饭桌,要求重新给钟杨分配工作。

钟杨在农科所做棉花实验,受到嫉贤妒能的所长朱常青的百般阻挠。朱常青让人把试验田的棉苗拔得一干二净。钟杨就到农科所下一级单位继续棉苗试验。

刘月季、钟匡民、孟苇婷、钟杨等为了兵团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他们辛勤的劳动并不能使他们的工资收入增加,对国家、对兵团屯垦事业的爱是他们公而忘私、不断奉献的感情基石。正是因为有无数兵团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才使戈壁荒滩变成绿洲花园。

4.披荆斩棘重用贤才

兵团人在与大自然做斗争的同时又面临深刻的人与人之间的政治斗争。新疆兵团独特的部队建制源于战火中直接和敌人面对面的交锋。新疆兵团主力部队历经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变迁。即便是刚进入和平时期,兵团人对阶级敌人的敏感也异于国内其他地区,比如团政委郭文云对旧政府留用人员程世昌就一直排外敌视。但钟匡民很器重程世昌,认为程世昌在技术上很懂行。在怎样使用程世昌的问题上钟匡民和郭文云一直争斗了十几年。

钟匡民力排众议,起用程世昌为土地勘测组组长,而任用郭文云很欣赏的警卫员王朝刚为副组长,这让郭文云很不高兴。在国内政治斗争处于高峰时,钟匡民也无力保护程世昌。郭文云让基建科技术员程世昌去打扫厕所,罪名是漏网右派。刘月季去找副师长钟匡民询问究竟。钟匡民叹息地说:“他的一技之长我们会用的!过些日子再说吧。”出于长远考虑,钟匡民拒绝程世昌父女相认。钟匡民和程世昌没有任何瓜葛才好为程世昌主持正义。等政治风浪稍微平静,钟匡民就派程世昌去水库工地施展才能了。

钟匡民、郭文云、程世昌由于政治斗争先后被关进了牛棚。王朝刚造了郭文云的反,并罢了刘月季、向彩菊的工作岗位。正直的郭文云用铁锹收拾了王朝刚。在牛棚里的生活,再加上和向彩菊的姻亲关系,郭文云开始反思自己对程世昌的偏见,反思的结果是郭文云内心里充满了悔。

钟匡民一官复原职就立即起用程世昌为南疆水利工程的总工程师,得到了郭文云真心实意的支持。

钟匡民为了兵团棉花的发展,对农科所所长、植棉能手朱常青一向很尊重、很重视。即便钟杨做试验是对的,也不偏袒儿子,而是积极支持朱常青的工作,让儿子自己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因为朱常青有缺点,就否定他对兵团棉花事业的贡献。

钟匡民之所以能披荆斩棘重用贤才,最根本的是没有私心,一心为公。只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兵团有好处,他就全心全意重用人才。

总之,兵团精神内涵很丰富,包括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无私奉献精神、披荆斩棘重用贤才等。兵团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爱国主义。只有爱国主义,才可以激发不怕死、不怕苦的奉献精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才会拥有宽广的胸怀。

韩天航.母亲和我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兵团新疆母亲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兵团在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悲惨世界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