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经典深处的醉意与启示

2014-02-21 10:01袁仁国
山花 2014年3期
关键词: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袁仁国

近些年来,国学之风日炽,人们对经典的回溯方式也越来越多样而深入。这种现象的出现,既为我们考量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文化意识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透示出一种应当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趋势:当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物欲膨胀与人性冲突变得不可避免时,或许,只有努力夯实文化基础和民族核心价值体系,并通过不断向传统学习,以激发新的文化创造激情,才有可能留存住人心中岌岌可危的那一点可贵的敬畏感与文化定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是一种永恒的启示录,是一份永续的传承力,是一片永茂的长青林,它历久弥新,以不可替代的丰厚意蕴与强大活力,不懈护卫和塑造着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高地。所以,“品读经典,完善人生”,绝对不失为一种有效而宝贵的自我修炼途径,它能让我们在对经典的不断重温与发掘中,寻找到更多、更好的走近和提升自我的信心与方式。

来自经典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而对待经典的方式也常常会千人异面,各有不同。时下流行消解经典,流行麻辣解读,一些人甚至拿经典插科打诨,“歪批”、“戏说”与“恶搞”之风盛极一时,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一部分现代人焦灼、浮躁甚至麻木、空虚、轻浮的精神生态。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对经典的轻慢,其实就是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及文化精髓的轻慢,是一种可怕、可悲的民族虚无主义的体现。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对自身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丧失敬畏之心和自豪感的民族是不可能会创造出自己的美好未来的!因此,如何对经典以及如何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保持足够的虔敬与赤诚,应当也必须成为我们最基本的态度。

毫无疑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正是因为具备了卓异的永恒性与常新活力而成为了中华民族不朽的文化经典。一代又一代人在它们熠熠闪射的光芒中,接续着民族的优秀品质与宝贵精神,探求着积极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取向,塑造着自身的理想信念及品格系统,实现着无悔的美好追求和远大抱负。

傅建伟先生的大著《一醉一世界》正是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这四大经典的一次真情回望。傅建伟先生通过这样的回望,达成了对这些经典深处深藏的醉意与启示的一次完美品悟。这样的品悟,既是一种发现,也是对传统文化及悠远历史的一次真挚致敬,更是一次充满了睿智与快乐的精神之旅。

傅建伟先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黄酒企业家,在《一醉一世界》中,他从一位专业酿造者的角度,以一位专业酿造者的眼光,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进行了极具个性的解读。

首先,傅建伟先生解读的角度非常独到。与其他人不同,他所秉持的是“一个酿酒者的职业思路”,他所关注的是四大名著中酒与人的关系。在洋洋洒洒十多万言的解读中,他条分缕析,从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梳理出了种种酒的情结,酒的况味,酒的精神,酒的思考,酒的启迪……简言之,他是紧盯着四大名著中的“酒”做文章,他偏锋而入,却做足了文章,做得足够独到,足够精彩。

在《酒煮三国》中,他说:“假如说《水浒传》、《红楼梦》包括《金瓶梅》等名著,在酒的品种、时俗、仪式、饮法等方面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文化与物产、情趣与知识的话,那么《三国演义》其侧重则是酒在政治、军事等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前者传播的是知识与趣味,后者体现的是权谋术和各式人物的命运。”

通过对《水浒传》的反复品读,他发现一个现象,即“通篇《水浒传》,与一种物质紧密相连,而且绝对是不可以缺少的,那就是‘酒。可以这样说,酒是成就这些英雄豪杰的神来之物!随手翻阅施先生此鸿著,其哪回无酒香,何人不爱酒啊?”

傅建伟先生认为,“看红楼,品黄酒,是一大享受,也是我职业习惯使然”。“小酌红楼”时,他有所感悟:“《红楼梦》包罗万象,不但写了各种酒及酒俗,还写了宴饮、酒令、酒肆及各式酒中人生、醉中百态,几乎回回涉酒,篇篇酒香透纸。”

在《大话西游》里,他还细心的统计出《西游记》“全书前后共一百回,而各种饮酒的场面直接出现的就达103场次之多,不可谓不多矣。尤其是前八回,饮酒场合达25场次,即每回平均超3次之多。其中不少喝酒的场面完全可以与人间的豪宴酒会媲美。”

可以说,那些散布在经典深处的酒香,都无一例外地进入到了傅建伟先生的视野中,以另一种新颖的方式,激发起了人们回味悠长的思考。

其次,是傅建伟先生解读眼光的独到。以陶然之态作经典之神游,眼光敏锐而富有创见。在对四大名著的品评中,傅建伟先生绝不简单地去重复他人的观点,也不轻易去克隆俗成的定见,他总是激情洋溢,以阐发自己的理念与情怀为至要。如《醉看水浒》共计仅七回,他却对大英雄武松青眼有加,用了整整五回的篇幅来谈论武松景阳岗打虎及种种与此相关的事,并围绕“打虎”这一英雄事件深入探究了宋代经济发展及其与酒业繁荣、酿酒技艺发展等方面的关系,甚至对武松打虎前喝的是什么酒这一问题进行了颇具创见性的深入分析。由于作者把握有度,阐释有味,这样的“发散性”思维及表述不仅不让人感觉突兀、板滞,还能够激起人们阅读、思考的兴趣。另外,对吴承恩艰难生存境况及《西游记》背后可能被遮蔽的“禅意”的提示等,也富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当然,这种“独到”常常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在谈及曹操时,傅建伟先生提出了“英雄是天下所有枭雄、奸雄之统称”的观点,并进行了陈述。老实说,我对此是不敢苟同的,但我仍然要对其敢直言自身感悟的态度致以敬意。同样,说曹操赤壁大战之后溃逃中“三笑”是“绝无半点落魄之感,岂是一般人可及”,并将其与唐伯虎的“三笑”进行比较;甚至将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与英国、葡萄牙、荷兰殖民北美洲,攻击印第安人进行类比等,恐怕也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同。不过,因为傅建伟先生对待经典的态度是真诚的,偶然的偏颇也常能让人在会心一笑中,进行新的探究与思索。

《一醉一世界》的魅力还源自于傅建伟先生深厚的国学修养及出彩的艺术表现力。醉里挑灯,品读经典,彰显的是一个敬重传统的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审视与修葺、完善,这种品读所带给我们的,远远不只是一片微醺的酒意。

与傅建伟先生一样,我也是一位“以酿造高品位生活”为己任的酒业从业者。我熟悉酒中含蕴的激情,敬重酒中厚重的历史,也珍惜酒中悠远的传统。在茅台初夏的暖风中,品读傅建伟先生的《一醉一世界》,心里有一种别样的感动。我们的先人通过自己独特的酿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传承者,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能真正做到不负传统,不负经典给予我们的启示与重托,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别样解读《红楼梦》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