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

2014-02-22 06:29杨群万培伟周泉勇唐艳强万明春霍俊宏刘林秀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嗜血血清型江西省

杨群万培伟周泉勇唐艳强万明春霍俊宏刘林秀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2.江西生物科技学院)

江西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

杨群1万培伟2周泉勇1唐艳强1万明春1霍俊宏1刘林秀1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2.江西生物科技学院)

为了明确江西省部分地区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率,采用副猪嗜血杆菌间接血凝方法对江西不同区域(赣东、赣南、赣西、赣北、赣中)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共提取到278份猪血清样品,经过检测发现平均阳性率为33.1%,其范围从15.0%~45.0%,表明该地区猪场有副猪嗜血杆菌不同程度的感染。

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检测;血清型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猪Glasser's病的病原体,能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疾病的发生[1]。在1910年,德国学者Glasser首次对发生在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和脑膜炎猪的浆液性分泌物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了描述,但直到1922年才由Schermer和Ehrlich首次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近年来,许多地区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疾病之一[2]。随着我国养猪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我国的发生已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外对HPS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HPS病从临床病猪中的分离率高达20%左右,而且流行的血清型通常是HPS毒力比较强的血清型,如血清4、5型和13型等。在国内,蔡旭旺等[3]对该病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优势血清型为血清4型、5型、12型和13型。本试验应用我国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优势菌株4型、5型、l2型和13型,制备间接血凝诊断抗原,对江西省赣东、赣西、赣南、赣北、赣中五个不同地区未免疫接种HPS疫苗猪场的278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检测,以明确该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试验检测的血清是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江西省赣东、赣西、赣南、赣北、赣中五个不同地区的一些猪场采样的血清样品,共278份。

1.1.2 副猪嗜血杆菌检测试剂盒。正向间接血凝抗体检测试剂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是用副猪嗜血杆菌抗原致敏经戊二醛处理的绵羊红细胞制备成间接血凝试验。

1.1.3 仪器。试验所用的仪器有5~100uL微量移液器、微量振荡器、电热恒温箱、96孔“V”型微量有机玻璃反应板等。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将稀释液滴于V型反应板各孔中,每孔25uL。取被检血清25uL于第1孔中,与稀释液混合后吸25uL加于第2孔,依次作倍比稀释至第4孔。每孔加抗原25uL,每孔板上不论检测几份样品,均应设阳性和阴性血清对照,对照均加8孔。加完后将反应板置微量震荡器上震荡1~2 min,直至诊断液中的红细胞分布均匀,从振荡器上取下反应板,盖上一块与反应板大小相近的玻璃板,置37℃2~3h后观察结果。

1.2.2 结果判定。判定标准:“++++”,红细胞全部凝集,形成一层均匀膜,布满整个孔底。“+++”,红细胞在孔底形成一层薄膜,面积比前者稍小。“++”,红细胞在孔底形成薄膜凝集,边缘松散或呈锯齿状。“+”,红细胞在孔底呈稀薄、散在、少量凝集,孔底有小圆点。“±”,红细胞沉于孔底,但周围不光滑或中心有空斑。“-”,红细胞完全沉于孔底,呈光滑的圆点。出现“++”,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即为该血清的血凝效价。在阳性对照血清滴度不低于1∶128(第7

孔),阴性对照血清除第1孔允许存在前带现象(+)外,其余各孔均为(一),稀释液对照为(一)的前提下,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否则应重试。被检血清判定标准,血清效价≥1∶8(++)或以上者判为阳性,效价≤1∶4者判为阴性,介于二者之间判为可疑,应重新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江西省不同区域(赣东、赣南、赣西、赣北、赣中)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抗体检测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在全部检测的278份血清样品中,HPS的平均阳性率(感染率)为33.1%,由于所采样的猪群都未进行过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免疫,所以,检测结果表明在该地区较多猪场存在着该细菌的感染。赣中与赣西猪群中HPS的阳性率分别为41.1%(32/78)、45.0%(27/6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都在40%以上;而赣东与赣北猪群中HPS的阳性率分别为20.0%(8/40)、15.0%(6/40),两者阳性率较低,都在20%以下。赣中与赣西地区是江西省生猪调出大县聚集区,也是养殖密度非常高的区域;而赣东与赣北这些区域的养殖量较少,养殖密度也较小。这表明养殖密度大小与感染程度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即养殖密度与感染率呈正相关。

3 小结与讨论

对某一地区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病原的流行病学调查,是防治受害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的关键[4]。本调查通过对江西省部分地区的一些猪场进行血清检测,从而了解和掌握该省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为有关部门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一些参考。

本次调查猪群血清中HPS的平均阳性率(感染率)为33.1%,这比赵萍等[5]检测的江西猪群血清阳性率44%结果偏低,这可能与所采样本的大小、猪群类别、采样季节及随机抽样误差等因素有关。从部分猪群中HPS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养殖密度与感染率呈正相关,由此也提示在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方面,降低猪群饲养密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血清学检查只能作为猪群是否感染过副嗜血杆菌的判断依据,而不能作为诊断该病的依据。在临床诊断上,除了要观察猪群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变化以及作血清学检测外,还需要借助细菌培养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确诊。

研究发现,仔猪在感染副猪嗜血杆菌之后,使用抗生素无效,或开始有效但后来无效,或有一定效果但易复发[6],这表明副猪嗜血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在使用疫苗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时,要注意其血清型和基因多样性。不同的猪群要选择不同的理想疫苗,这主要取决于目标猪群群体中的病原流行病学[7]。

研究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于秋冬季的4~7周龄保育猪,并且南方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地区,这或许会为猪场预防本病提供一定的帮助[8]。因此,在仔猪保育阶段使用疫苗免疫,同时配合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及减少或排除PRRSV及其它病原体,就能达到有效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目的。

本次调查未对被采样猪只的日龄进行划分和统计分析,也未对不同季节采样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这方面的工作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完善。

[1]AMANOH,SHIBATA M,KAJIO N,et al.Pathoiogic observations of pigs intmnasal1y inoculated with serovar 1,4and 5 of heamophilus parasuis using immunoperoxidase method[J]. Vet Med Sci,l994,56(4):639~644.

[2]MACLNNES J I,DESROSIERS R.Agents of the“Suis-ideDiseases”ofswine:Actinobacillussuis,Hacmophilus parasuis,and Streptococcus suis[J].Can J Vet Res,1999,63(2):83~89.

[3]蔡旭旺,刘正飞,陈焕春,等.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1):55~58.

[4]冯小明,薛慧文,储岳峰,等.四川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135~136.

[5]赵萍,贺英,储岳峰,等.江西省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血清学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12):107~109.

[6]季芳,宋长绪,杨增岐.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科技,2004,29(1):19~22.

[7]王平利,梁宏德,陈福伟,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理学观察[J].河南农业科学,2005,12:82~85.

[8]尹秀凤,王艳,姜平.我国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2007,39:(6)11~13.

1004-2342(2014)01-0055-02

S852.61+2

B

2013-12-20)

猜你喜欢
嗜血血清型江西省
模拟成真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一起猪圆环病毒病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