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同体”培育应用型人才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与实践

2014-02-22 07:21匡希龙韦成龙谢立辉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应用型

匡希龙 韦成龙 谢立辉

[摘要]依据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针对学生质量与企业诉求的强烈反差,长沙学院走“校企共同体”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服务面向地方经济,实现校企“学分互认”和“课程置换”,提升地方新建本科土木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其举措行之有效,为一般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校企共同体 一般本科 应用型 核心竞争力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曾经说过, “用昨天的方法从事今天教学是对孩子们(大学生)明天的剥夺”。为此,我国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不间断地改革、改进教育,大力实施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卓越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所提及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别或类型[1],它是一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办学层次,区别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型大学和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亦即 “中间类型高校”[2],或称之为“一般本科院校”[3]、[4]。为此,国内越来越多的此类院校,尤其是象长沙学院等类型的地方新建一般本科院校,将重新审视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充分考量企业的诉求,从而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具有专业特色和企业“烙印”的核心竞争力,大大提升毕业生的企业期望值和行业附加值,真正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

一、新概念的提出和界定

(一)校企共同体:主要指学校或学校的一个强势专业或专业群,选择区域内相关行业领域产业链长、成长性好的企业集团或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一个人才培养的实体,开展丰富的多元合作。

(二)学分互认:是指针对学校教学计划中第四学年拟定的选修课程,根据学生所在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允许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同时,利用真实的施工环境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行现场授课,凭企业考核合格成绩单,可获取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相应学分数。

(三)课程置换:是指学生在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同时,与该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的学生,该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业务特点,专门为这些“准员工”开办的特色专业课程培训班,但学校教学计划中却未开设此类专业课程。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校企共同体将尝试“课程置换”,即实现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双边“似等价交换”来获取学分。

(四)土木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竞争力:表述为“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第一,能看懂、读懂工程设计图纸,并能及时发现和指出工程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能严格依据工程设计图纸,按照相关规程和规范进行正确的施工,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工程事故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第三,能在施工过程中锻炼自身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人文意识,做一个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出色管理者。

二、国外关于学生核心能力指标的发展研究经验

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提出的“以成果产出(program outcomes)为导向”的观点[5],已受到高等工程教育界的特别关注。一方面,针对“要求学生学什么”,能与工业界的用户一起,用长远需要的育才的眼光进行设计与改进;另一方面,也要针对究竟“学生学到了什么”,有一个全局性的考察与检验。美国ABET近几年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务实的教育改革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11项学生核心能力指标(EC-2000)。除了保留原来注重提高学生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以及师资、设施标准以外,被称为革命性的变革是工程专业认证的重点从教育输入(教什么)转向教育产出(学到什么)。EC2000的标准明确要求工程专业必须证实毕业生具有的这11种能力包括: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有根据需要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和一个过程的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有较好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应用现代技术和工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都很值得长沙学院土木类专业群认真研究。

三、校企共同体产学研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校企合作落实不到位。

主要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不管自身条件如何,总有一种办“学术型”大学的内心冲动;事实上,与一些老牌重点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人才培养“上不去”;但是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定位又使其人才培养“下不去”。二是学校用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费不足;这样,一些学校对校企合作可能不是出自于内心驱动,或者有校企合作的愿望但学校又没投资金来做。

(二)校企双方难以找到深度合作的切入点。

原因在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短,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成果积淀少,为社会服务能力弱,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又没有行业背景,校企双方诉求不同,因此,很难找到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由于企业也缺少与学校合作的兴奋点和切入点,校企合作中企业总是处于“被合作”,不能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共同体;这样,校企合作就容易出现流于形式和表面化情况。

(三)忽视人才培养的本科层次。

原因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没有很好的明确所属专业依托的学科,也没有很好的界定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的核心架构,更没有强调学习内容与工作的对应。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更应强调“人”,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级应用性人才的需求。然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往往缺失主导作用,合作的深度不够,企业更容易忽视本科人才培养的层次属性,致使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只强调技术应用、强调“物”,这样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很容易变成一种职业培训。

(四)忽视企业的利益主体到位。

原因在于:校企合作中,往往更多的是从学校角度出发,缺乏对企业利益的考量。因此,学校仍处于合作的主导地位,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由于培养对象的身份是学生,毕业后的走向未定,企业投入不见得能得到直接回报,所以缺乏热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必然追求,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也是如此。由于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难以保障,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直接利益的兼容,致使合作过程中校企之间缺少互惠互利的合作基础。

四、提升地方新建本科土木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竞争力的举措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长沙学院土木工程系与湖南长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实现校企“学分互认”和“课程置换”,为企业“一对一”培养卓越工程师,变企业无奈的“被合作”为自愿的“求合作”。

(一)校企共同体集结典型工程案例强化识图能力。

长沙学院土木工程系选择湖南长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5家本土企业共同成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引进企业资金500多万元,开展仪器设备、实训场地、师资队伍、课堂教学资源、技术服务、岗位培训等多元化的合作办学。为了提升土木工程类学生“懂”设计的技能,合作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曾承建的典型工程图集及图集中各部位的实物照片,彻底改变了《工程图学》课程传统的“平面”教学方法,实现了教材与工程图集配套、工程图集与实物图片相呼应的“立体”教学模式,学生的识图、读图的能力显著提高,为合作企业培养了高质量的施工一线“准员工”。

(二)校企共同体实现“学分互认”,理实一体提升毕业生施工综合能力。

根据教学计划,长沙学院土木工程系各专业安排了《建筑设备》、《工程机械》、《施工安全》等任选课。此类课程的特点是实用性、针对性很强,而涉及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并且要求授课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因此,在很长一定时间里,此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佳。然而,借学生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之际,利用真实的施工环境、施工设备、施工项目,聘请企业工程师现场讲授此类课程,一星期的短期培训将远远超过学校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相对缩短课堂教学时间而有效的延长学生在企业实习锻炼的时间。最终,凭企业考核合格成绩单,可获取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此类课程所对应的学分;同时,学生还可以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施工组织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同一得到了加强。

(三)校企共同体尝试“课程置换”,拓展职业生涯新视野。

随着我国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大力发展,该领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好。由于专业的相通性,长沙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部分学生开始在港口航道公司进行实习和就业。有些港口航道公司为培养高规格的“准员工”,提前来长沙学院土木工程系,将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集中进行6个月的对口专业培训。其中《工程水文》、《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工钢结构》、《港航工程地基处理》等培训课程与长沙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桥涵水文》、《结构力学》、《钢结构》、《基础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很相近。为此,校企双方达成共识,对上述课程进行互认和置换,实现专业之间的顺利过渡,打通与行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职业生涯和管理能力。

总之,长沙学院作为地方新进本科院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长沙学院土木工程系结合土木类专业特色,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提高创新意识”为宗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生产一线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适应土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可从事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努力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工程领域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课题来源:湖南省2013年度教研教改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472)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9)2:30-34.

[2]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5-9

[3]彭秋发、孙占学. 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24(2):159-162.

[4]王恩华、王莲英.论我国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2):64-66.

[5]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提出的“以成果产出(program outcomes)为导向”.

(作者单位:长沙学院 湖南长沙)

猜你喜欢
核心竞争力应用型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