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4-02-25 15:28郭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降钙素儿科计数

郭鹏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郭鹏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9例疑似感染患儿, 以患儿最终确诊结果为依据将其分为A、B、C三组, A组为细菌感染, B组为病毒感染, C组无感染, 各33例, 患儿入院后均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全血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 A组患儿CRP及PC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 A组中16例患儿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17例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 C组及B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均未增加。结论 对儿科感染性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常规检测是一种有效的鉴别方式。

血清降钙素原;儿科感染性疾病;检测

为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对收治的99例疑似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9例疑似感染患儿, 以患儿最终确诊结果为依据将其分为A、B、C三组, 各33例。A组:男19例, 女14例, 年龄9 d~9岁, 平均5.82岁;其中新生儿感染15例, 上呼吸道感染13例, 小儿细胞性肺炎15例;B组:男18例, 女15例,年龄10 d~10岁, 平均5.49岁;其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13例, 水痘5例, 病毒性肺炎11例, 麻疹4例;C组:男13例, 女20例, 年龄7 d~11岁, 平均6.14岁;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4例, 新生儿窒息9例, 早产儿7例, 荨麻疹2例, 川崎病1例。三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儿入院后均行静脉采血, 对患儿的全血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采用免疫色谱法对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进行检测, 检测卡由德高BRAHMS公司生产, 若患儿血清PCT含量≥0.5 μg/L则为阳性。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 检测仪是由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由芬兰ORION公司生产, 若患儿的CRP含量>5.2 mg/L则为阳性。全血细胞计数检测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仪及试剂由日本日立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 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 A组33例患儿中.20例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呈阳性, A组患儿的PCT阳性率为60.61%;B组无一例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为阳性;C组33例患儿中.2例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6.06%; A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

2.2 三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 A组33例患儿中.12例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呈阳性, 阳性率为36.36%;B组33例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无一例呈阳性;C组中.1例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呈阳性, 阳性率为3.03%;A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

2.3 三组患儿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 A组33例患儿中.16例例患儿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17例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 C组及B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均未增加。

3 讨论

血清降钙素原是人体内糖蛋白的一种, 该糖蛋白无激素活性, 属于降钙素的前肽物质[1]。血清降钙素在人体血清中的半衰期通常为25~30 h, 正常人体中血清降钙素的含量非常小, 通常难以检测[2]。然而在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肝脏细胞、肠道淋巴结细胞及肺淋巴结细胞等都会分泌一定量的血清降钙素, 从而使得患者体内血清中的血清降钙素增加, 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中的血清降钙素水平。血清降钙素原通常在感染发生后2 h便可被检测到, 感染发生12~24 h后人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达到最高, 且其半衰期较长, 且血清降钙素原具有较好的体外活性[3]。因此, 在患儿感染早期便可进行检测。此外,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若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含量<0.25 μg/L,则无需给予其抗生素治疗, 而在若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含量≥0.25 μg/L时, 则应适当给予患儿抗生素治疗。

血清C反应蛋白则往往会在人体受到感染侵袭后4~6 h后增加, 在感染发生36~50 h时人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达到最高, 然而血清C反应蛋白的半衰期相对较短, 仅仅有4~7 h, 在其达到最高水平后很快就会下降, 这也就要求临床检测必须要及时、有效。因此,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于细菌感染患儿的早期检测率及检测稳定性均明显优于血清C反应蛋白。

本次研究表明A组患儿的PCT阳性率为60.61%;B组3无一例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为阳性;C组患儿的PCT阳性率为6.06%; A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A组患儿的CRP阳性率为36.36%;B组33例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无一例呈阳性。C组患儿的CRP阳性率为3.03%;A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A组16例例患儿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17例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 C组及B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均未增加。这就说明对儿科感染性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常规检测是一种有效的鉴别方式。

[1] 彭健桥.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7(3):47-49.

[2] 龙威.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作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2(8):80-82.

[3] 袁强, 小儿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及其意义.陕西医学杂志.2013.1(5):109-111.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内二科

猜你喜欢
降钙素儿科计数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结绳计数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