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战线上的铁血英雄
——记重庆市凤城监狱第七监区党支部书记、教导员陈益平

2014-02-27 08:23穆国库受访者供图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导员监区犯人

文/穆国库 图/受访者供图

特殊战线上的铁血英雄
——记重庆市凤城监狱第七监区党支部书记、教导员陈益平

文/穆国库 图/受访者供图

人物简介:陈益平,重庆市长寿区人,1963年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坚守在特殊战线上的“钢铁战士”。2013年12月17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陈益平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英雄的概念我们并不陌生,比如保家卫国的军人是英雄,打击犯罪的警察是英雄,见义勇为而舍生忘死的普通人也是英雄。只要他帮助人民消灭敌人、消除了危险,他就无愧于“英雄”的称号。我们往往把崇敬的目光投向那些把魔鬼关进瓶子里的英雄,可是有谁会在意“瓶子”的感受?凤城监狱的粟警官把自己的职业看做关押魔鬼的瓶子。而陈益平所在的第七监区这个瓶子里关着的却是一群最令人谈之色变的“魔鬼”。

陈益平在表彰大会现场

任劳任怨,担当大义凭铁肩

假如没有那次工作调整,陈益平现在的生活应该和周围很多的同事一样,每天守候着那份平静单调,很少被人注意。然而生活没有假设,更可能的是,即便历史重演,我们看到的仍是眼前的结果。或许他之所以能走到现在的岗位,在更早以前就已经注定了。

陈益平现任重庆市凤城监狱第七监区教导员兼支部书记,在他管辖的监区里收押着全重庆所有的艾滋病犯人。在这个看似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岗位上,陈益平用满腔热情和无私无畏的精神谱写着一曲精彩动人的大爱华章。

2010年1月22日,公历年份虽然已经揭开了新的一页,从农历上看这一年还没有过完,这天恰好是旧历的腊八节。陈益平被叫去监狱长的办公室,一个新的任命让陈益平犯了难。监狱长告诉他,经监狱主要领导研究,决定让他去担任第七监区的教导员。陈益平原本在第五监区做教导员,管理普通犯人,做此调整级别上算是平调,但是两个监区面对的犯人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第七监区是什么所在?那里关押着近两百名艾滋病犯人,对于正常人来说,被这里任何一个犯人不经意地抓扯一下都可能造成致命损伤。并且在不久前,这个监区还发生了一起异常惊险的犯人群殴事件,所幸没造成病毒传染,但是这足以令整个监区的看守人员惶恐不安。这次找陈益平来接任监区教导员,颇有些临危换将的味道。这样的任命也不好强求,领导们说,你可以考虑一周的时间,最后去不去还是你自己决定。已经在监狱工作了整整十年,陈益平当然深知新岗位的艰险。然而现在如此重任落在肩上,他能逃避推脱吗?但是如果接任了,怎么跟家人说?

陈益平在大西北当过十八年的兵,之后就来到凤城监狱,成为了这里的一名狱警。之后十年,他做过普通警员,也担任过监区长、教导员、支部书记等,每个岗位上,他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无大功,却极少犯错。在他身上始终保持着一种军人的严谨和担当。面对新的抉择,他身上勇于担当责任的品质再次起了主导作用。1月25号,在和领导谈过后三天,陈益平正式走马上任了,而此时家人对他的工作变动还一无所知。陈益平是怕妻子担心,怕女儿阻拦。

无论如何,最后终究还是要跟家人说。正如所料,妻子知道消息后,闹着要去见监狱长撤销任命,还在读大学的女儿更是电话一遍一遍打来。多年来,由于工作的原因,陈益平照顾家庭的时间有限,爱人虽然自己为此吃了不少苦,但是她还是很支持陈

益平的工作的。然而这一次她实在放心不下,因为陈益平本身的身体也不好,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糖尿病,陈益平一直同几种疾病做着抗争。她怎么忍心让他再去面对这种凶险呢?作为一个正常人,陈益平又何尝不是忐忑难安呢?然而,在陈益平的字典里还有一个词叫“使命感”,无论如何,这项任务必须接下来。陈益平自己还没有抚平内心对新岗位的恐惧,现在却必须去安慰妻女,虽觉无奈,却有别样的悲壮。他调笑而又坚决地对女儿说:“我当兵出身,死都不怕,还怕艾滋病这种传染病?”妻子知道他的脾气犟,他决定了的事就无法改变,现在她能做的只有时刻提醒他多加当心。女儿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之后,懂事的女儿有时间就去搜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带给他。至此,陈益平在第七监区的苦辣酸甜才正式开始了。

至情至性,推己及人融痴顽

就任之前陈益平就知道第七监区条件比较艰苦,他还是做了些思想准备的,但是等他切身到任之后才发现,这里状况之糟糕还是远远超出了原先的预期。无论是监区的狱警还是犯人,陈益平此时在他们身上看到的都是混乱无序,神情低迷。

由于第七监区成立比较晚(1999年才开始收押犯人),积累的管理经验严重不足,各种管理方法还都在摸索阶段。陈益平走进监区,看到的是穿着各异的犯人。犯人之间经常发生摩擦,有时候还会聚众闹事。

由于这个监区的犯人比较特殊,他们虽然是犯人,但是同时也是病人。得了艾滋病,就等于被判了死缓,更可怕的是,他们随时都可能被立刻“执行”。绝症缠身,身陷囹圄,对于一些人来说,真可谓“刑期比命长”;这里的犯人多数与家庭的关系都很恶劣,与普通监区相比,七监区犯人家属来探视的人极少。犯人失去了亲情的慰藉,又少了一份生的动力。绝望情绪在蔓延,这样的情绪极易让他们的心理变得扭曲。狂躁的犯人有时候会攻击狱警。看守这样的犯人无疑惊险异常。不了解情况的亲友开始有意无意地躲避陈益平,了解情况的人也为他捏着一把汗。

对于监区犯人的内心煎熬,陈益平越来越感同身受。陈益平和他的同事们一直都享受着一项苦涩的“特权”,餐厅里有几张桌子是第七监区警员们的“专座”,其他监区的同事即使是以前关系很铁的“兄弟伙”如今也难得和他们同桌就餐了。他们“敬而远之”的态度让陈益平和本监区的同事们只能抱团取暖,自觉地困守在餐厅固定的一隅。自从走进七监区之后,陈益平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无处不在,同学、战友聚会,他通常都会被“发配”到角落坐下。朋友之间虽然多数都是玩笑之言,但同样能够让陈益平体会到艾滋病人所受到的孤立和冷落。

陈益平深知,要想把犯人管好,就必须走进犯人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然后用真诚去感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陈益平主动参加心理培训,去翻阅经济学、社会学、犯罪学、历史学甚至佛学等各类书刊,只要有助于与犯人沟通,有助于了解犯人,陈益平都抱着极大的热情去钻研。在与犯人的交流中,陈益平逐渐掌握了他们的所思所想,用陈益平的话说,“屁股一撅,我就知道他们要拉什么屎。眼珠子一转,我就知道他们在安什么心。”

犯人在陈益平的管理下开始转变态度,多数犯人由之前与管理者的针锋相对,转变为现在的服从配合。这样的转变得来实在不易,陈益平与他的同事们在这期间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其中,犯人潘彦刚(化名)的转变是一个典型案例。

潘犯本是“道上混的”,进入监狱之后仍想处处施展“影响力”,于是,在几次群体事件中,他都充当了“急先锋”或者“主力”的角色,是七监区里出了名的“刺儿头”。监区领导对此人既恼火又无奈。这一天,潘彦刚的母亲因脑溢血住院,生命垂危,得到消息的潘彦刚哭着闹着要回去探亲。根据规定,潘彦刚是没有这个权利的,陈益平完全可以简单宣布一下规定,然后置之不理。然而陈益平想的却是如何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帮到这个孝心尚存的人。他找到潘彦刚,将监狱的政策做了传达之后,对他说:“你母亲病了,你还能想着回去看望,这说明你还有孝心,还有善的一面。放你回去显然不可能,但是我可以想办法把你的孝心带过去。”陈益平的办法是用DV把潘彦刚想对母亲说的话录下来,把自己改造的状况、自己生存环境录下来带去给潘母。看着镜头前流泪跪拜的罪犯,陈益平相信,他此刻的悔悟远比冰冷的拒绝可贵得多。陈益平带了几个狱警自费来到潘母所在的医院,将高墙内儿子的牵挂送到了这位白发老人的病床前。回来时,同样用DV记录下了潘彦刚家人对他的期许与祝愿。经过此事之后,潘彦刚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唯恐天下不乱的他竟然变成了协助陈益平管理的“骨干”分子。

陈益平受表彰

同心同德,处处身教胜言传

陈益平面对的压力不仅来自监区犯人,最初,带给他严峻考验的却是七监区的同事们。由于七监区的特殊性,当初在监区成立时,来这里的狱警都是根据自愿原则报名过来的。据传,有些人主动进入七监区可能带有一些“个人想法”,比如或许有人会觉得艾滋病人可以关起来喂,工作会相对简单些,待遇比普通监区好一些,这番工作经历,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升迁机会……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很快发现,这里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这里的犯人难管,工作强度大,再加上来到七监区之后,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各种不解与冷落,逃离的念头在很多人的心里开始滋生。陈益平刚来时,他能清楚地感受到这种气氛。如何把团队的士气提起来成为他首先开始考虑的问题。

陈益平开始和每一个同事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不断地给他们鼓劲。当然,要想说服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出样子来,行动永远比言辞更有力量。工作中,陈益平总是勇于承担最繁重的工作,抢着去做最艰苦最危险的任务。一次,监狱出于艾滋病人病情的考虑,减少了食物中辛辣和油腻食材的比例,对于监区的良苦用心,有些不明就里的犯人竟借此开始煽动闹事,眼看一场群体事件就要爆发了,正在值班室值班的陈益平听到情况危急,竟不顾自己的安危,没等穿上护具就冲进监区去安抚犯人。有犯人竟向陈益平扑过来,扬言要和他“同归于尽”,眼明手快的陈益平反手将狂躁的犯人制服,随后与赶到增援的民警一起控制了局面,避免了事态的恶化。此次事件真是凶险异常,事后,陈益平吐露心声:“我心里也恐惧,但是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必须站出来。”关键时刻,陈益平展现出来的勇气与果敢令同事们震惊,同事也赢得了他们的敬重。

为了更好地调动同事们的积极性,陈益平把工作做到了同事家属们身上。利用一个节假日,他将所有同事的家属请来吃饭,并逐一向他们敬酒,感谢他们在背后默默的付出,希望继续支持监区的工作。他不放过任何能够争取同事们家属主持工作的机会。一位同事的父亲病故了,陈益平不顾路途遥远带领几位民警赶到忠县去吊唁。这样的事情有很多,他的付出一次次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陈益平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带领下,监区民警之间亲如兄弟,这里虽然没有优厚的待遇,但这里融洽的氛围足以让七监区的每一位同事舍不得这个团体。陈益平担任七监区教导员四年来,监区四十多位民警没有一人申请调离,考虑到监区的特殊性,这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他们很珍惜这份集体荣誉感,对陈益平来说,在这个岗位上更会坚守下去,因为他觉得在这里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陈益平和服刑人员谈心

尽心尽力,于平淡处铸不凡

四年来,陈益平在第七监区管教过的犯人前后不下五百人,但是服刑期间因病死去的犯人只有十余人,鉴于艾滋病死亡率极高的情况,第七监区不知不觉间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奇迹的出现离不开陈益平和他的同事们精心的照料和悉心的管理。在这里,“人文关怀”不再是一句空话,陈益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

犯人李斌(化名)病重,被送到歌乐山一家专业的医院治疗,检查的结果震惊了所有人: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几乎为零,艾滋病病毒载量高达几十亿。这样的一个病人已经成为了各种病毒的“集装箱”,其传染性之高已经超乎想象。但是病人需要照顾,而他的家人避之唯恐不及,更令人无奈的是,此时即使出高价也请不到护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陈益平决定亲自护理李某。尤其在他清楚地知道这样做有多危险的情况下,陈益平的选择近乎疯狂。就这样,陈益平照顾了李某六七天,送完了他人生道路的最后一程。

这样的事情陈益平做过很多,在别人看来每一件都是不可思议,而他却从不放在心上。每次提到他所做出的不平凡的成就,他都把功劳算在同事们头上,他说:“我只不过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却获得了如此多的赞誉,很过意不去。同事们付出的同样很多,他们无怨无悔不被人注意,其实他们才是真正值得赞颂的英雄。”陈益平说得不错,最近,第七监区被评为“重庆市十佳政法单位”。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景仰和尊重,当然,集体荣誉的获得,与陈益平的辛劳付出密不可分。

五十而知天命,已经步入知命之年的陈益平对自己的半生有一个总结性的认识,在他一篇日记里他写道:“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选择监狱事业;如果要献出我的生命,我也愿意用我的身躯筑起那道安全稳定的钢铁屏障,用生命去守护那片特殊领地的安宁!”守望社会的和谐!这就是陈益平,一位用血肉之躯坚守岗位的铁血英雄。

猜你喜欢
教导员监区犯人
赞“时代楷模”张劼
监狱犯人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刘思聪现在在回忆什么
提升监狱基层监区领导执法管理能力初探
走进艾滋病监区
“监区”体验
到!到!到……
谁的错
强化对飞行大队教导员苗子的培养
浅议监区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