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芹,刘建平,成 杰
(1.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护理医学
亲情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朱亚芹1、2,刘建平2,成 杰1△
(1.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以家庭支持为主的亲情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95例新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有无亲属陪伴分为实验组(有亲属陪伴)98例和对照组97例(无亲属陪伴)。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接受以家庭支持为主的亲情护理,干预时间3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对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QOL)进行评定,观察以家庭支持为主的亲情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实验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支持为主的亲情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偏瘫;家庭支持;亲情护理
脑卒中是由于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相应部位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致残率也很高[1]。尽管脑卒中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有一大部分患者留有偏瘫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Berkman认为,疾病的康复不仅依赖于患者,也依赖于家庭和社会[2]。在护理中来自家庭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亲情护理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角色适应及生活照顾,注重满足患者亲情需求,使患者主动配合,尽早的回归家庭和社会[3]。对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9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了以家庭支持为主的亲情护理,效果满意。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月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195例,其中男131例,女64例,年龄37-80岁,平均(65.84±5.27)岁,脑出血28例,脑梗死157例,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 和或MRI检查确诊,有肢体功能障碍,NIHSS<24分,排除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按照有无亲属(子女、父母、配偶)陪伴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有亲属陪伴)98例和对照组(其他人员陪伴)97例,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病情和生活质量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家庭支持为主的亲情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亲属参与的亲情认知干预:首先了解患者的疾病认识及亲情需要程度,了解亲属对亲情支持的认知和对患者的关心程度等。然后向患者和亲属讲解疾病知识,提高亲属的认知程度,强调亲属参与,让亲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持续的亲情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和亲情的温暖,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5]。
1.2.2 亲属参与的亲情心理干预: 向患者和亲属讲解卒中后不良情绪的危害及对康复的影响。通过亲属陪伴与沟通,及时发现患者情绪变化,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痛苦体验,通过亲属适时的亲情支持和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1.2.3 亲属参与的亲情康复训练:向患者亲属讲解早期康复对脑功能重塑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和亲属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指导亲属掌握良肢位的摆放、按摩和被动关节肌肉训练方法,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移动和适应性训练,并训练患者进食、穿脱衣、洗澡等。亲属是最了解患者情况的人,在康复训练中指导亲属根据训练情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自理能力[6]。
1.2.4 亲属参与的亲情健康教育:由高年资护理人员对亲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培训,亲属在正确理解和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候用亲切的语言将信息传递给患者,帮助患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情绪稳定,并严格遵医嘱饮食服药。通过亲属的亲情指导,患者更容易接受、理解和依从。亲情化健康教育弥补了传统健康教育对患者心情、所处环境和感知能力等关注不足的缺点[7]。出院指导应注重提高亲属和患者的应对能力,有助于他们适应环境和资源的变化。医护人员与患者亲属保持经常性的电话联系,随时解答疑问,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
1.3 测量工具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于入院时及2个月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进行评分。该表共36个问题,包含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领域,生理健康领域又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4个维度;心理健康领域包括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8-9]。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健康领域得分、心理健康领域得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F-36得分(±s,n=100)
附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F-36得分(±s,n=100)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P实验组 98 43.55±13.24 65.01±15.44 <0.05得分 对照组 97 42.63±10.62 52.65±12.75 <0.05 P >0.05 <0.05 -生理机能 实验组 98 11.47±2.89 26.99±3.05 <0.05对照组 97 11.01±2.99 24.05±3.40 <0.05生理健康领域 生理职能 实验组 98 4.39±1.01 7.53±1.18 <0.05对照组 97 4.25±1.61 6.66±1.81 <0.05躯体疼痛 实验组 98 11.07±2.13 12.06±1.98 <0.05对照组 97 11.05±2.03 11.12±2.13 >0.05总体健康 实验组 98 16.98±2.33 18.03±2.08 <0.05对照组 97 16.75±2.03 17.25±2.65 >0.05实验组 98 50.01±7.94 58.12±6.11 <0.05得分 对照组 97 53.00±7.09 54.67±6.23 >0.05 P >0.05 <0.05 -精力 实验组 98 15.92±3.96 17.30±3.25 <0.05对照组 97 17.59±2.77 17.11±1.57 >0.05心理健康领域 社会功能 实验组 98 7.00± 1.61 10.44±1.85 <0.05对照组 97 7.33±1.94 7.97±1.63 <0.05情感职能 实验组 98 4.80±1.62 6.81±1.76 <0.05对照组 97 5.39±0.87 5.30±1.07 >0.05精神健康 实验组 98 21.88±4.35 25.48±3.54 <0.05对照组 97 22.21±3.86 23.89±3.12 <0.05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和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加深,护理工作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评价个体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状态的综合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组间比较,实验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均有提高,而实验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提高更为明显。说明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开展以“家庭支持”为主的亲情护理干预,通过医护人员的亲情指导和引导,家属的亲情参与和支持,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行为,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的逐步康复[10]。亲情对维系家庭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亲属陪伴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1]。以家庭支持为主的亲情护理模式将亲情观念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亲属参与和陪伴,使患者感受到亲情关怀和支持,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他们康复的信心,同时提高了亲属的护理水平和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1]胡永善.新编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72.
[2]Berkman L.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 in the health promotion[J]. Psychosom Med, 1995, 57(3):245-254.
[3]陈谷霖,李才平.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工作模式的构造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52-53.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9.
[5]朱金英.亲情护理在中风患者语言康复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8,29(2):96-97.
[6]张宁娜.亲情化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1):100-101.
[7]王虹.亲情化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82-283.
[8]Dorman P, Slattery J, Farrell B, et al. Qualitative comparison of the reliability of health status assessments with the EuroQol and SF-36 questionnairesafter stroke. United Kingdom Collaborat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J]. Stroke, 1998, 29(1):63-68.
[9]刘朝杰,李宁秀,任晓晖,等.36条目简明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1):39-42.
[10]Jaracz K, Kozubski W. 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 patients[J].Acta Neurol Scand,2003, 107(5):324-329.
[11]李向荣,谭涛,石学慧,等.亲属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1(12):1418-1419.
R473
B
1004-6879(2014)03-0229-03
2013-09-12)
△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