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重症急诊患者中的应用

2014-02-28 02:24曾婷婷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家属重症病情

曾婷婷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安徽芜湖 241000)

心理护理干预在重症急诊患者中的应用

曾婷婷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安徽芜湖 241000)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重症急诊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经我院治疗且抢救成功的重症急诊患者120例,随机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症状自评量表结果。结果:观察组心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利于后期治疗与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重症急诊;护理干预

急诊科室多重症患者,病情不稳、情况严重,且因重症急诊患者对自身病情、治疗效果担忧,多表现出恐惧、紧张、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了治疗配合度,影响预后[1]。因此,做好重症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以消除他们的负面心理,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而促使早日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我院给予重症急诊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急诊接收治疗且抢救成功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2-65岁,平均(45.6 2.4)岁,疾病类型:重症外伤18例、严重肺部感染11例、脑血管意外10例、严重心血管疾病12例、急腹症7例、其他2例;对照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0-65岁平均(44.8 2.1)岁,疾病类型:重症外伤19例、严重肺部感染12例、脑血管意外9例、严重心血管疾病10例、急腹症8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调心理护理,主要方法为:

1.2.1 科学评估患者心理问题:重症急诊患者起病急骤且大多表现出疼痛难忍、出血、休克、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病人多具有濒死感,进而使病人产生恐惧、紧张心理[2]。由于急症患者病情进展快、可预测效果模糊,而患者及其家属希望尽早得到诊断及治疗,易引发患者急躁心理。在后期治疗中,治疗进程较慢、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发作、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且花费较大,使得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失望等不良心理。

1.2.2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⑴在患者入院后做好与患者交流、沟通工作,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探视时间、病房制度等,消除患者及家属对环境的陌生感。⑵急诊护士要仪表端庄、动作轻柔、技术娴熟、言语亲切,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与个人素质,以提升患者的信赖感、安全感。⑶急诊护理人员要在了解患者病情、体征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轻松、愉快的谈话,聆听患者的倾诉,针对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如对一些对自身身体、疾病失望的患者,要给予支持、鼓励与安慰,并以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对一些情绪抑郁、极度内向的患者,要多与他们交流,积极了解患者兴趣、个性,在此基础上,与患者进行谈话,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1.2.3 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重症急诊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方案了解不足是造成患者不良心理的重要原因[3]。⑴护理过程中要向患者介绍疾病原因、日常注意事项、治疗方式、患者配合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治疗效果等,以提升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促使患者配合治疗。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主治医生情况,说明主治医生的技术水平、临床经验等,消除患者对治疗问题的疑问,增强他们治疗的信心。

1.2.4 密切观察病情,稳定患者情绪:重症患者情绪易出现波动,而患者的病情与情绪会相互影响,情绪不好会影响康复过程[4]。因此,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进行治疗护理,另一方面要注意患者心理情绪波动的情况,一旦发现情绪不稳,要与患者及时交流,并安抚患者,决不能以训斥、嘲讽等刺激性语言或行为激起患者的不良情绪。

1.2.5 创建心理调控环境:外界环境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和谐、开放的外界环境可改善患者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尽力给患者一个优美、舒适的治疗环境,保证病房整洁、安全、人际关系和谐。关注文化环境创设,通过设置墙报、宣传册、娱乐区等为患者增加生活乐趣,改善患者心情;减少环境因素刺激,如调节病室内光线,使患者有昼夜差别感,防止睡眠剥夺;保持住院环境安静,尽量降低各种机器、操作、工作人员的发出声音。

1.2.6 做好患者家属工作:患者在住院期间因生活环境变化、接触人员改变,往往无归属感、安全感,此时他们渴望得到家人、亲人的关心。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家属、亲友探视患者、陪床,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传递爱,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关心。同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沟通,对一些存在家庭感情问题的要进行积极调节,向患者家属说明家属关爱对病人康复的影响,但要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隐私,积极促使家属关心病人。

1.3 观察指标 患者抢救成功、病情稳定后,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心理改善情况。问卷调查设置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五项,以严重程度分0-4级,0为无,4级最严重。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n=60)

附表 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n=60)

组别 躯体化 焦虑 抑郁 恐惧 人际关系敏感观察组 2.66±0.83 2.54±0.91 2.66±0.72 1.81±0.88 2.25±0.81对照组 3.06±1.05 4.08±1.33 3.89±0.96 3.29±0.85 3.17±0.76

3 讨论

重症急诊患者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复杂,加之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住院环境陌生等因素的影响,重症急诊患者多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冲动、孤独、绝望、抑郁等负面心理,而心理因素对患者治疗配合度、后期疗效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由护理人员对重症急诊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创建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的良好住院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提供全方面的护理服务,以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我院本着“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在对重症急诊患者进行针对性、有效治疗的同时,在患者住院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方位、针对性地心理指导与护理服务。以改善患者心理为目的,关注医患关系创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情绪。充分发挥患者家庭因素,与患者展开平等、开放性沟通等,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未实施心理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良好的心理情绪是后期治疗顺利开展、提升预后的保障,对重症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

总之,在重症急诊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提升患者配合度,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利于患者形成良好人生态度,有助于提升预后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李晔华.急诊救治严重腹部创伤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1):220.

[2]黄永红.做好急诊手术病人心理护理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19(9):859.

[3]盛永梅,李彦宏,张彩霞.急诊ICU中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探究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7 (11):1739-1740.

[4]赵邛.重症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2):90-91.

[5]刘小平,郭瑞芳.急诊手术患者的手术室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4(8):254-255.

R473

B

1004-6879(2014)03-0231-03

2013-08-23)

猜你喜欢
家属重症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